徐谊与陈亮|南宋平陽学统和永康学派代表人物之交往与友情略考→

热爱光明人家 2024-11-15 05:02:28

徐谊与陈亮:兄弟至交 情深义重!!!

--平阳学统和永康学派代表人物之交往与友情略考

文:光明人家 2024-11-14

摘 要:南宋乾淳年间(1165-1189),浙东地区学派有永嘉、金华、永康学派,简称浙学。其进士数量与文学规模居全国前列,作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与金华、永嘉学派诸多学者、文人的交往酬唱非常密切。在永嘉学派学者中,郑伯熊、郑伯英、陈傅良、叶适、徐谊、王自中与陈亮关系密切、友善。其中由于徐谊著作无传,其生平事迹亦少史料记载,今人对其交往知之甚少,本文对陈亮与徐谊之间的交往情况作个简要介绍与梳理,以使更多人了解南宋时期永嘉学派之平阳学统与永康学派代表人物的交往与友情,以期对南宋浙东学派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陈亮、徐谊、永嘉学派、永康学派

南宋时期,在理学盛行之时,两浙东路产生了主张事功的浙东学派,简称浙学。时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元代学者刘埙《隐居通议二》中说:“宋乾(道)淳(熙)间,浙学兴,推东莱吕氏(祖谦)为宗。然前是已有周恭叔(行己)、郑景望(伯熊)、薛士龙(季宣)出矣,继是又有陈止斋(傅良)、有徐子宜(谊)、叶水心(适)诸公出。”据此,南宋时期的浙学,主要是由婺州学派(金华学派与永康学派)与永嘉学派构成的。

永嘉学派当时学者辈出,为东南之最。而按其学术思想来说,可细分为三派:一派是以郑伯熊为代表。最主要一派是薛季宣创立的事功学派,主要人物是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另一派则是以徐谊为首的心学派(平阳学统)。而浙东学术与文学在乾淳年间(1165-1189)达到高峰,这与各学派代表人物间的紧密交往有极大的关联。而陈亮作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与永嘉学派诸多学者均有密切来往,探究永康与永嘉学者交游情况,有助于更好了解南宋乾淳时期浙东学派及文学整体动态。本文介绍梳理下永嘉学派中的平阳学统代表人物徐谊与永康学派代表人物状元陈亮的交往。

一、

陈亮 (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南宋婺州(金华)永康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应吏部试,被黜。隆兴初,上《中兴十论》,力陈抗金之策,触怒当局,被谗入狱。遂愤而治学十年,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建康府通判,未到任而卒,谥号“文毅”。他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词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风格与辛弃疾相近,豪放壮烈。著有《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传世。

徐谊(1144一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进士。授池州教授,后历官至太常博士、太常寺丞、知徽州、提举浙西常平、守吏部右司郎中,迁左司,宁宗即位,升迁检正中书门下诸房公事兼权刑部侍郎,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以不附权臣韩侂胄遭劾责谪惠州团练副使、遣南安军安置,后移袁州、婺州。久之,提举崇道观,起守江州,加集英殿修撰,升宝谟阁待制,移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后移知隆兴府,卒。谥“忠文”。

徐谊与陈傅良、叶适是南宋永嘉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与二者齐名的“场屋三温人”之一。徐谊的学术思想与陆九渊的心学相近,“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学术声名甚著。清代的黄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学案》一书中,将徐谊永嘉学派中剥离,单独称作“平阳学统”,并在《宋元学案·周许诸儒学案》中称:“平阳学统始于(陈经邦、陈经正)先生兄弟,成于徐文忠公宏父(谊)。”徐谊的著名门人有杨简、钱文子、黄中、丁黼、赵希馆、刘轸等。

徐谊立朝多年,任职众多,身居高位,为官清正。作为南宋陆氏心学与永嘉学派的杰出学者,以博通经史,讲求实学。贤达慧能,直谏敢言,素为后世所称颂。他身处学派传播活跃的温州地区,其凭借成长、为官经历及地缘乡情,结交了当时社会上的诸多高官、名流、学者、宿儒,与同时期学派代表人物都有着广泛的交往,这些因素对于徐谊的学术思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亮是著名的状元思想家,也是南宋“浙学”中“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人中之龙、文中之虎”陈亮,他多次上书南宋朝廷,议论北伐恢复大计,又与朱熹进行“王霸义利”大辩论。陈亮的交往巨广,他的师友、学侣、同调、讲友、门人中的名人很多,像朱熹、吕祖谦、周必大、辛弃疾、叶衡、王淮、韩元吉、尤袤等等,在《陈亮集》中与今人的研究中均有记载与详细的介绍。

陈亮与永嘉诸子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人交往甚密,并进而使得他们在经学诠释与思想旨趣上日渐趋近,在面对当时的内忧外患,他们都有共同的意识。特别是陈亮与陈傅良、叶适交往密切,他与陈傅良世称为“二陈”。而叶适关系更是密切,陈亮去世后,叶适专门与之作墓志铭。这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有诸多记载。另外,陈亮与平阳王自中关系也好,只是后来两人有些分歧而各奔东西了。

其实徐谊与陈亮的关系不亚于陈、叶、王三者,只是由于徐谊文集的佚失,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使今天的我们不能了解更多。另外,由于徐谊的学术思想成就失载,同时也少为人知之故。其实我们查询在陈亮的《龙川集》(今称陈亮集),其有四篇诗文章记载着陈徐之间密切的关系,下来逐步展开分析讨论。从中我们可以得出陈徐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朋友间的学术交往。

二、

徐谊与陈亮的年纪相仿,只相差一岁而已。而他们交往关系起于何时?目前尚没有找到文献资料支撑与直接证据,笔者不敢妄下时间结论。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徐谊自述其在考取进士之前,曾经前往婺州明招山求学过吕祖谦之门。以吕与陈的关系而言,时间应大概是在乾道年间(1165-1173)。在陈亮的《龙川词》中有首【南乡子·人物满东瓯】词:

【南乡子·人物满东瓯】

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谁系龙骧万斛舟。

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陈亮这首词以对永嘉学派的赞美为主要内容。上阕描写饯别情景,由衷赞美永嘉的英才及其深厚情谊和宏伟抱负;下阕则由自己前程未卜的感触引发对诸友的无限思念。

当代词学宗师夏承焘所注《龙川词校笺》一书中在笺注中指出,《龙川文集》中《与郑景元提干书》云:“比仆子回,辱书为答甚悉;子宜兄相约会永嘉邑中,又得前所附教,具感相念之意。”是邀请陈亮永嘉之行就是平阳学者、友人徐谊,时间是淳熙五年(1178)六、七月间。

陈亮应徐谊邀请到温州游历时,当时的永嘉学者自外地相继归来。陈亮与陈傅良、叶适、徐谊、郑景望、郑景元、蔡幼学、徐元德、陈谦、戴溪等永嘉诸子相聚论学,恰是风云际会,完全可以说是“人物满东瓯”。这一次陈亮离开永嘉时,在江心孤屿的饯别筵上填了《南乡子-谢永嘉诸友相饯》词一首。以此表示感谢徐谊的邀请与永嘉诸多友人的深情厚谊。

但此次陈亮来永嘉时间上学界存有不同见解,温州学者张如元先生,浙师大方如金教授认为时间是在淳熙七年(1180)。另据当代永嘉学派研究大家平阳周梦江先生研究,他在其《陈亮永嘉之行及其目的》、《陈亮永嘉之行及其与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两文中考据认为,陈亮来永嘉共有四次,时间分别是淳熙三年(1174)、七年(1180)二次(春、秋)、八年(1181),这与夏承焘先生考据又有所不同,那么,徐陈交往时间起始应该可以再提前。

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时任南宋朝廷太常寺丞的徐谊由于父亲徐迪哲去世回乡丁忧守制,时同郡同年好友陈傅良为其父撰写了【承事郎徐公墓志铭】。而好友陈亮为之专门撰写【祭徐子宜父文】,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对徐谊父亲去世所作两篇的铭文。陈傅良与徐谊的关系密切,两人可谓是知己,作为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是同年进士,而且交往密切而学术思想类同,后来还是儿女亲家。而陈亮则是温州以外唯一有文章祭文传世的好友了。

【祭徐子宜父文】

前贤既逺,源流莫继,卓彼诸儒,寻废起坠。后先相望,曰同而异。岁晏屹然,惟公之子。非子之能,于公实似。言取其信,动必以理。孝友慈恕,俭恭和粹。仪刑后来,子锺其美。枝叶扶踈,有本如是。子登王朝,日跻膴仕。群公相敬,资以行志。退食从容,教忠无愧。朱衣银鱼,宠褒沓至。何如苍天,成此永喟。道之云逺,几人能遂。无以考祥,曷视其履。公虽遄迈,道则自迩。尽道为难,从公则易。进退莫安,死生孰计。终天之痛,惟子之瘁。子曰已哉,朋友则未。相与尽哀,继以寛譬。嗟乎公哉,非以私意。庶几飨之,一觞之酹!

在文中,陈亮对徐谊之父迪哲去世表示深切的关怀与悼念,文中赞扬了徐父是为一代儒者,慈爱好善,忠实厚道,温良恭让。而徐谊学术精湛,品德高尚,家有渊源,继承了其父优良品格,以善于结交朋友而闻名当世。徐谊在朝,有所作为,深受同仁尊敬,称其教子有方,很有成就。此文也是目前研究徐谊之父徐迪哲不多的资料。

由于朝廷的规制,徐父的病逝(1183),徐谊需回平阳老家守制三年,但三年丁忧服丧期满后(1186),由于南宋朝廷内部人事纷争复杂,一直到淳熙十六年(1189),徐谊一直还守制在家,期间参与重建了平阳万全塘路和水利工程——沙塘陡门。后来在同郡好友叶适的推荐之下,得以出任徽州知州。南宋时的徽州为畿辅之地,拥有较为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与地位,故统治者加强了该地区建设,经济文化有了迅速发展。徽州知州是个重要的职位,陈亮为好友徐谊能够重新出山担任朝廷要职而感到十分高兴与欣慰,他写了【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词来表示祝贺。

【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

新雨足,洗尽山城袢褥。见说好峰三十六,峰峰如立玉。

四海英游追逐,事业相时伸缩。入境德星须做福。只愁金诏趣。

据目前研究考据,陈亮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夏天,从此时陈亮行踪与词意看,似作于建康(南京)。徐谊出任徽州知府是在孝宗内禅前后。新安,郡名,隋代所建,唐代改名徽州。治今安徽歙(she射)县。后徐谊在徽州因“婺源诸大豪不喜,谤于朝,移提浙西”,这应是在绍熙二年(1191)的事,陈亮《与章森书》提到“子宜又持畿内小节”,或正在此时。

陈亮与徐谊交往深厚,友谊甚笃,其对于好友徐谊个人的公事、私事关心备至。淳熙五年(1178年)(一说1180年)永嘉之行,即应徐谊之邀。陈亮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与陈傅良书》,又问“子宜久不得差逢,胡为而如此”?考陈亮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间到五月底,均在京口、建康,且七月间即病倒家中,此词中“新 ”与“山城”,似指“初夏尝到全陵”(《与范仲艺书》)期间。

另外,特别其中是用了【德星】一词,据《史记·天官书》(卷27)载:“景星者,德星也。”本指岁星等星.出于有道之国,所在有福。后引指贤士。多用以比喻贤德之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东汉陈实带领诸子侄去见苟淑父子。太史见德星出,奏:“五百里内有贤士聚”。“入境德星须做福。”此处谓徐子宜赴新安知徽州,如入境福星,必将大造福于徽州地方百姓。陈亮词中真挚对友人的赞美、希望和忧虑及祝福,这些他都是以忧国忧民的思想为基础的。

三、

徐谊出任地方为官清正,政绩卓著。绍熙元年(1190),徐谊知徽州,他体恤民瘼,处事断案公正,为百姓伸张正义。后徐谊因“实税”“清税”损害地方豪强利益,被诬告而调任提举浙西常平司,当时浙西旱情严重,经调查他认为是开垦过滥、泄水太急所致,他发动民众开渠筑坝,兴修水利,此大大提高了浙西地方抗旱防灾能力。

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徐谊调回京城临安为吏部郎,任左司郎中,不久迁右司郎中。次年八月五日,任国子监发解,点检查试卷。绍熙五年(1194),宫廷矛盾重重,光宗皇帝受悍后李凤娘控制,身体又多病,每日临朝,神情恍惚,又拒立太子。时值太上皇孝宗驾崩,光宗又不能亲自主持丧事,令军民猜疑,朝臣惶惶,政局危殆。徐谊挺身而出,与叶适联合知枢密院事赵汝愚、閤门知事蔡必胜、韩侂胄,通过太皇太后实行宫廷政变,立嘉王赵扩即宋宁宗,此即著名的“绍熙内禅”。在这次和平“政变”中,徐谊冒着“诛九族”的大风险,使国家渡过危机,才使政局得以安定,为南宋朝廷稳定立一大功。故在史书言徐谊“有定策立宁宗之功”(《大明一统志》)。徐谊因功升检正中书门下公事兼权刑部侍郎,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这是朝廷的要员。

陈亮于绍熙四年(1193)举进士第一,高中状元,一举天下知。次年(1194),其时徐谊因功升任职京城临安检正中书门下公事兼权刑部侍郎,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的朝廷要员之际,但是家中却遭遇大难,他的夫人宋氏不幸因病去世,留下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陈亮为好友的家庭不幸遭遇深为痛心不已,为之写下了【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祭文:

【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

呜呼!妇容罔失,宜其家室。求我庻士,迨其既吉。妇徳可亲,宜其家人。夫夫妇妇,人之大伦。恭人之初,两姓既祉。外事诗书,内事丝枲。厥徳交修,相尚以理。道徳性命,施于女美。曰父而舅,曰母而姑。承颜顺志。上恬下愉。宾客朋友,亲族戚疏。一有不类,则匪我徒。祭祀孔丰,酒食惟洁。职所当为,力兮必竭。家道肃穆,众心允惬。胡不百年,以及永诀。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泪交頥。思与妇计,楚相可为。宁忍俱弃,命乖所期。畿内使节,罹此悲哽。有来贵富,年不偕永。一生辛勤,半道乖梗。事之难平,有幸不幸。言念昔者,尝获登堂。拜母之馀,为寿于旁。友好念笃,克相无疆。再拜遣酹,触事悲伤。遭此大变,出泪痛肠。魂灵缥渺,如在洋洋!

陈亮对徐谊夫人宋氏不幸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其对宋夫人的辛勤持家表示极高的赞扬,在文中陈亮认为宋夫人贤德有容,修身自律,有才有能、持家治家、有理有节,以心待人,家庭和睦。贤妇要敬上,要尊重长辈“道徳性命,施于女美。曰父而舅,曰母而姑。承颜顺志。上恬下愉。”贤惠的妇人,一来整齐家政,辅助夫君,二来分君之忧,卸君之担。“厥徳交修,相尚以理。”同时也夸奖徐谊与宋夫人夫妻双方相互尊重,家庭和睦。

这篇祭文虽然称赞徐谊夫人宋氏“贤德有容”,展现了徐夫人生前所秉承的完美道德品质。但从中也透露了诸多重要信息,“畿内使节”,显然指徐谊时任朝廷高官之际。在绍熙五年五月到庆元元年二月。宁宗即位,“谊迁检正中书门下诸房公事兼权刑部侍郎,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知临安府,按规定领安抚使职,是朝廷要员,勉强可称使节。“恭人”,在南宋时,此称号位于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正五品上)以上至中大夫(从四品下)之妻的封号,这表明了徐谊其时官位居正五品上。文中写道:“言念昔者,尝获登堂。拜母之馀,为寿于旁。”这“登堂拜母”是古人的礼制,如果朋友定交,一般要登堂拜母,文中明确记载陈亮曾经到徐谊家中拜见徐母,而当时徐夫人在旁。以此文字就足可说明,陈亮与徐谊俩人的友谊与关系早已经是情同兄弟了!

四、

综上所述,徐谊与陈亮之间有兄弟之谊,其情深义重,已经远超一般的朋友之间的交往,由于研究徐谊的文章与论述太少,故知之甚少。俩人关系其实也是超出常人意料之外,这也正是南宋(永嘉学派)平阳学统和永康学派之间的一段佳话。尤其是此段交往中陈亮到徐谊家中“登堂拜母”佳话,应该会引起学届的重视。陈亮除了与徐谊交谊很深外,与另一个平阳名人王自中也多有往来,并留下了两首相关词作,即《鹧鸪天·怀王道甫》和《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

陈亮终生坚持抗金,两次入狱,志气益励。他在51岁考中绍熙四年(1193)及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然未及上任,就因“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离”而逝世。按时间而言,陈亮写完上面【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不久后就去世。按理,有兄弟之交徐谊应会有祭文,惜其文献不存,徒留遗憾,奈何?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两人的好友叶适为陈亮、王之中合撰《陈同甫王道甫墓志铭》,追忆陈亮生平感叹道:“志复君之仇,大义也;欲挈诸夏合南北,大虑也;必行其所知,不以得丧壮老二其守,大节也;春秋、战国之材无是也。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宋理宗时,丞相乔行简为陈亮上奏请谥,称赞陈亮“特出之才,卓绝之识”,朝廷追赠陈亮中大夫,谥“文毅”。

在陈亮去世后不久,庆元元年(1195)徐谊在“庆元党案”中后沦落江湖,坐废十年,受祸最为惨重。直到开禧二年(1206),朝廷才起用任命徐谊知江州,除集英殿修撰。三年(1207)升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他积极备战和抚循流亡人民。但朝廷怕他不利于和戎,被调任知隆兴府,嘉定元年(1208)七月一日卒于任所,终年65岁,朝廷赐谥“忠文”,后好友叶适为其撰写三篇祭文。用极其悲怆笔调概括了徐谊的学造有道、因忠受难的不幸人生,并赞扬其一生高贵的品格与杰出才华。

参考文献:

01、《龙川集》[宋].陈亮著;四库全书 网络版

02、《陈亮研究论稿》方金如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5

03、《叶适年谱》周梦江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04、《叶适与永嘉学派》周梦江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05、《陈傅良传论》俞雄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06、《陈傅良文集》周梦江点校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

07、《平阳学统》黄进峰著 线装书局 2016

08、《平阳县志》民国版 王理孚修,刘绍宽纂,1925

09、《瓯海佚闻》[清]孙依言著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2005

10、《宋元学案》[清]黄宗羲著 陈金生.梁连华校 中华书局1986

11、《宋元学案补遗》[清]王梓材.冯云濠 中华书局 2008

12、《龙川词校笺》[宋]陈亮 夏承焘校笺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2

0 阅读:0

热爱光明人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