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谜团:孟良崮下张灵甫的真正死因

峻辉聊过去 2024-11-19 15:24:40

大陆网络上,某些“国民党粉丝”口中的张灵甫是“奇俊英迈”的美男子,是有功于社稷、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功勋。

然而,上个世纪出版的《红日》中,张灵甫却是另一个模样——刚愎自用、作恶多端。

历史慢悠悠走过了几十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张灵甫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功过参半。

围绕着张灵甫,也有许多历史谜团,比如为何杀妻?又比如张灵甫在孟良崮的真正死因?要想弄清真相,还需要从历史事实出发,综合多种档案材料才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答案。

关中子弟、书生从军

1903年的一天,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大乡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

八百里秦川茫茫如原野,三千尺黄沙猎猎西风,关中汉子长在这里,血液中天生就流淌着豪爽的基因。

张家家境殷实,有良田数十亩、牲畜几十头,是远近闻名的富贵人家。

不愁吃,不愁喝的张灵甫在村子里是“孩子王”,下河摸鱼,攀树掏蛋,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入学以后,张灵甫在父亲的教导下,收敛了性子,开始埋头读书。

流转光阴十几年,张灵甫来到了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名头是师范,可这已经是当时西北五省最高的学府。

在这里,张灵甫以书法闻名于校,校方还为他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还在回忆录中提到此事,称赞道:“张灵甫和我同窗四年,写得一手好字。”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脉的扩展基地。

张灵甫就因遇见了于右任,其个人命运的齿轮才开始悄然转动。

于右任既是革命先驱,和孙中山是同一辈人,又是书法大家。

他来到师范学校视察,就听说了张灵甫将何绍基的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便想认识一下。

张灵甫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于右任面前并不露怯,当场笔走龙蛇,写了几个大字。于右任十分欣赏,便赞叹道:“好字,好人,后生可畏!”

这之后,于右任就成了张灵甫的引路人,为他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1923年,刚满20岁的张灵甫考入北大。

当时的北京大学思想活泛、文化多元,是运动的大本营。

张灵甫初到北京,就碰上了一件大事——冯玉祥扣押了曹锟,驱赶了溥仪,发动了“北京政变”。

也就是这件大事,让张灵甫感受到了暴力机器的力量,从此参军入伍。

那时他对友人吐露了心迹:“大丈夫当拨乱反正,旋乾转坤,措国家于磐石之安,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而吁衡大局,非武力不足以除强暴,非破坏不足以言建设……”。

人的改变和历史事变息息相关,1925年秋天,梧桐叶落之际,张灵甫南下广州。

手持于右任的介绍信,张灵甫得以入学黄埔,编为四期生。

不过,黄埔的日子相当难熬,本是书生的张灵甫长于文科,短于理科,在甄别考试中,他的成绩并不出彩,故而是预备军官团二团二连一员(成绩好的则进入一团)。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黄埔军校的典礼上,张灵甫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

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就决定追随蒋介石,完成中山先生的遗志。

可惜的是,张灵甫过于执拗,陷入了武力的漩涡,盲目崇拜暴力,反而舍本逐末,忘了革命的初心。

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张灵甫离开黄埔,就被编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第一师。

那时,国共彻底撕破脸皮,走向了对立面。

在这一历史关头,张灵甫还是选择了站在国民党这一边。在同红军的作战中,张灵甫从底层做起,历任排长、连长、团长等职务。

这一时期,经人介绍,张灵甫还和四川广元的吴海兰结为了夫妻。

不过2年之后,张灵甫竟然亲手枪杀了结发妻子。

至于案件的动机,一种说法是吴海兰婚内出轨,张灵甫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战场上刀口舔血的生活,改变了张灵甫昔日的书生气息。暴怒之下,张灵甫杀妻解恨。

还有一种说法是吴海兰是“共党间谍”,张灵甫发现妻子拿走了自己的军事文件,才愤而举枪。

不论哪种说法,无凭无据,张灵甫还是象征性地入狱服刑。

死因之谜

抗日战争爆发后,是用人之际,蒋介石便将昔日爱将释放出狱。

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效仿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的战法,亲率500精兵,夺得了张古山高地。

由于张古山在国民党手里,使得日本第106师团在万家岭几乎被全歼,这是抗战史上的唯一的一次。

虽然指挥万家岭战役的是薛岳、王耀武,但具体冲锋在前、执行战术的是张灵甫这等中层将领,故而张灵甫也的确有功于国家。

但如果就因一战之胜,将其称为“抗日名将”,未免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张灵甫从未独立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总是在别人麾下打打下手。

国民党遗老遗少这样鼓吹,主要是将王耀武的功劳安在了张灵甫的身上,原因是王耀武在功德林“进修”以后,不利于国民党的宣传。

时间来到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此时的张灵甫接替了王耀武,升任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师长。

第二年3月,蒋介石集结了重兵,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了重点进攻,张灵甫的整编74师是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

然而,张灵甫面对的可是有着“战神”之称、不拘泥于常规的粟裕大将。

面对张灵甫的咄咄逼人,陈毅、粟裕决定正面迎敌,吃掉整编74师,以猛虎掏心的气概给予国民党一个沉重的打击。

5月初,张灵甫进入了沂蒙山区,所部便遇到了华东野战军主力。是主动进攻?还是固守待援?成了一个难题。

最终,熟读《三国演义》的张灵甫效仿街亭之战,选了一条死路,将74师带上孟良崮。

正经院校毕业的张灵甫为何会这样做呢?

其实他是走了一招险棋:将自己当作诱饵,吸引华野主力部队围攻,然后对华野进行反包围。

国民党来来回回就这几招,不是“摆一字长蛇阵”,就是“中心开花”。

可张灵甫没想到的是,华野进攻能力之强,超出了他的想象,国军派系林离,“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5月13日,华野速战速决,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切入74师,割断了74师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的联系。

15日拂晓,第1、第8、第6纵队占领了垛庄和万泉山,截断了74师的退路。

次日,华野发起了总攻。

全部美式装备的74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事实证明,张灵甫也就是一个中流水准的将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孟良崮本身是一个石头山,74师的机械化部队在孟良崮没有半分的施展空间。

再者,孟良崮无水源,74师的后勤保障是个大问题,围困一两天,士气低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哪里还有心思作战,战斗力只会直线下降?

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张灵甫的失败就成为了必然。

死因迷案

至于张灵甫具体的死因,有好几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是,张灵甫被华野士兵找到后,当场击毙。

1947年5月25日,官方媒体新华社就报道称:我军在孟良崮战役击毙整编七十四师中将师长张灵甫。

同一天,《人民日报》在配发的记者记录中也写道:“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个美械师74师师长张灵甫,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尸首查出后,经被俘之该师辎重团上校团长黄政、五十八旅172团上校团长雷励群及张灵甫之侍从秘书张光第等人辨认,确证张氏后脑被汤姆枪弹炸烂,血与脑浆均已干涸。”

两则报道,新华社的较为简略,《人民日报》的则比较详细。但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均为击毙说。

另根据《粟裕文选》收录的原始电文中,也有佐证资料。

5月30日,陈毅、粟裕联名致电军委“据最后检查证实,张灵甫被我六纵特务副团长何凤山当场击毙。”

张灵甫的死亡是个大事,华野也采取了相当严谨的态度,还派人求证了一番,得出的结论和当日的并无二致,并且还找到了击毙者何凤山。

1989年,何凤山还特意澄清历史疑案,以亲历者的身份撰文,详细记述了当日的经过。这篇文章刊登在《军史资料》第3期。

文中写道:何凤山带着特务团,于5月16日向74师的指挥所发起了冲锋。三连攻占了洞口阵地,向洞内喊话,令其投降。

负隅顽抗的张灵甫并未有任何回应,何凤山便让战士拿着轻机枪、汤姆逊冲锋枪向洞内扫射。

过了一会儿,洞内有人喊道:“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被你们打死了。”

随即,何凤山便进入洞内,看到了横七竖八的尸体,找到了满身血污的张灵甫。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灵甫的确是被击毙,不过是投降之后被解放军击毙,这一说法出自华野司令部参谋金子谷。

1987年8月25日,他在《文汇报》上撰文写道:“战役接近尾声,我刘聪穿插部队一个排,冲进了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眼见回天无力,败局已定,便举手投降。但是排长心中愤怒无处发泄,端起了冲锋枪将其击毙。”

该说法,也有相关当事人的回忆。六纵政委江渭清在回忆录《七十年征程》中写道:“我六纵特务团首先突破孟良崮西侧,直捣敌74师指挥所。一营三连在指导员邵至汉的率领下,冲到了张灵甫所藏的山洞。他身上多处负伤,不幸被张灵甫的卫士击中,当场牺牲。随后,三连怒发冲冠,一股脑儿冲进了山洞,消灭了残敌,活捉了张灵甫。只是三连战士们都想为指导员报仇,被复仇的火焰冲昏了头脑,才击毙了张灵甫。”

第三个版本是国民党宣传的“自杀殉国”。

据说,张灵甫见突围无望,绝望之际,手书了两封诀别信,一封递交给了蒋介石,告知自己“杀身成仁”的决心,一封留给了妻子王玉龄,嘱咐妻子好生抚养幼子。

但这个说法漏洞最大,没有任何可靠性的证据作为支撑,充其量只能是国民党单方面的宣传。

不论哪一种版本,对于张灵甫的遗体,华野还是给予了厚葬。

遵照上级的指示,6纵副司令皮定钧牵头筹划,拿出了400银元,购买了一具豪华棺材,政治部主任谢胜坤亲自主持了安葬仪式。

下葬时,被俘的9个国民党将校要求送别,皮定钧也同意了此事。

结语:

多年以后,周恩来还通过各种渠道,邀请王玉龄回国,击败了亡夫。

往事如烟,根据笔者的推测,张灵甫的性情不像是一个投降的将领。

对于他而言,投降是一种耻辱,他那火爆的脾气秉性,以及崇拜暴力的执拗性格,也许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最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死于混战。

至于“投降击毙”说,更多的是后来者利用历史疑团为自己谋私利。

参考资料

《张灵甫画传》 华文出版社

《国民党名将张灵甫死亡至真相》 学习月刊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