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期,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将犹太人逐利的本性暴露无遗,中国人才第一次见识犹太商人是如此贪婪。
长大一点,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才知道犹太人始终是欧洲保守主义者唾弃的敌人。
犹大出卖耶稣,触犯了欧洲基督信徒的底线;犹太裔商人常于乱世发放高利贷,不行善果,榨干底层人的财富,引起了欧洲平民的愤怒;犹太民众固守原教旨主义,不愿融入所在国的文化社区。
从个人、行商,再到群体,无不彰显了属于犹太人的“原罪”行为。
可悲的是,犹太人至今还在犯着第一条背叛之罪,前美国国务卿,人称“犹太恶妇”的奥尔布赖特的所作所为就是现实版本的“东郭之狼”。
逃难的小女孩奥尔布赖特,全名玛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生于1936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奥尔布赖特一家在当地还算是殷实之家,父亲约瑟夫·科贝尔,是捷克驻南斯拉夫的新闻随员,常年累月奔波于两地之间。
这个工作也间接帮助了奥尔布赖特一家,让他们得以逃离魔窟。
1938年一天,像往常一样,南斯拉夫风光日丽,从地中海来的海风迎面而来,吹在每一个人的脸庞。
待在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的约瑟夫却接到一则命令:立即返回布拉格,这里忍受不足,需要你的帮助。
那时,国与国之间的气氛相当紧张,北面的德国征兵备战,人们时时刻刻能从新闻中听到哪里有摩擦了?哪里又召回大使了?
约瑟夫身为记者,不得不遵从命令,第二天下午就返回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一落地,常年和官员打交道的约瑟夫也练就了一身的硬功夫。
他敏锐地捕捉到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右翼力量大行其道,渐渐有不可控之势。
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奥地利接壤,深受传统德意志文化影响。
“小胡子“希特勒一上台,自然而然地捷克斯洛伐克的保守主义也随之抬头。
到了1938年,附和希特勒的部队气势汹汹开进了布拉格。
约瑟夫立即想到自己是犹太人,并且还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分子,这都和希特勒宣扬的纳粹主义背道而驰,等待他以及妻子芒杜拉和小玛德琳的厄运是不言而喻的。
一番思索,约瑟夫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位上策”。
于是他利用工作的便利,托关系,向上级请了长假。
几天过后,约瑟夫就带着妻子和女儿玛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来到了南斯拉夫。
这这里,约瑟夫为了办理护照,在南斯拉夫的一户人家待了2个星期。随即又经希腊,辗转来到了英国伦敦定居。
可以说,在逃亡的过程中,奥尔布赖特一家是得到了南斯拉夫人民切实的帮助。
可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犹太人的信条,等奥尔布赖特长大之后,却力主美国派出战机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的人民带去了无尽的战争创伤。
当然,这是她位居美国国务卿时候的后事了。
不得不说,约瑟夫很有远见,的政治敏感度也很强。
果不其然,1941年秋季,纳粹分子开始成批地逮捕和遣送捷克斯洛伐克的犹太人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些不幸的犹太人先被监禁在离布拉格70公里的特雷津旧城堡里。
在那临时搭建的、只供5000名士兵居住的简陋木屋里,却被塞进了6万多名犹太成年人和儿童。
在成千上万的死亡名单中,有许多便是玛德琳家族的成员,包括奥尔布赖特的祖父——阿尔诺什特·科贝尔(1942年6月30日被监禁,死于同年12月),她的祖母奥尔加·科贝尔,她的婶婶玛格丽特·科贝尔,11岁的表姐米勒娜。
值得一提的是,表姐和祖母是最后一批送往奥斯维辛的。
根据一位幸存者回忆:“这是从特雷津出发的最后一列火车,车上挤满了妇女和儿童。清晨五点出发,第二天午夜抵达奥斯维辛。列车停下时,外面的犬吠声让人发毛,纳粹分子的喝令声让人胆寒……”。
逃到伦敦的约瑟夫依旧担任捷克流亡政府的新闻署长官,他听到家族的遭遇,便和妻子商定,什么也不告诉幼小的玛德琳。因为她太小,做父母的都不愿孩子过早了解到这个世界悲惨、黑暗的一面。
二战结束后,欧洲恢复了和平,约瑟夫也升官了,履职南斯拉夫大使。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三年之后,约瑟夫放弃了犹太教信仰,改信天主教,还认真地把女儿送去了教堂,接受神父的洗礼。
据说此举倒不是因为过去的犹太身份让他们感到羞耻,而是为了永远告别那段残酷的历史,永远驱走压在奥尔布赖特一家心中的恶魔。
成为美国国务卿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年份,也是奥尔布赖特获准赴美国避难的年份。
他们一家几口两手空空来到美利坚,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社会,彷佛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父亲约瑟夫40岁成了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的教授,奥尔布赖特继承了父亲的口才,11岁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长大后,奥尔布赖特也走上了仕途之路。
她干过联合国大使,还曾将加利秘书长赶下台,从此便以强硬、保守的风格闻名于外交界。
1996年12月5日,克林顿正式提名奥尔布赖特未国务卿,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女性国务卿。
不过可笑的是,奥尔布赖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犹太人身份,这或许是父母刻意为之。
直到她插手中东事务,被以色列的摩萨德组织摸清了底细,并透露给了《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披露:“奥尔布赖特夫人并非像当年任捷克外交官的父亲对她说的那样,是个罗马天主教徒,而是犹太人。”
这条消息引起了美国舆论的注视,一些人谴责奥尔布赖特故意隐瞒家史。
在美国社会,一般的平民喜欢的是信仰基督新教的官员,再不济也要是基督天主教,至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天然对立,不会引起民众的好感。
再者,《华盛顿邮报》暴露消息的时间点也很特殊。
当时克林顿政府正努力推动中东和平,希望借奥尔布赖特斡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之间。
然而,当她的犹太人身份曝光以后,巴勒斯坦人民对她的好感直线下降,影响到了她所担任的国务卿的职务。
有知情人士回忆道:“当奥尔布赖特读完关于她的犹太家世报告后,她神情惊诧,两手冰冷。好长之间,她轻轻合上了卷宗,悄声说道原来我是犹太人……。”
好在有克林顿的力挺,奥尔布赖特才渡过了难关。为了感恩戴德,奥尔布赖特一直对克林顿保持绝对的忠诚,即便是在“拉链门”曝光以后,她仍然站在克林顿夫妇一边。
作为美国外交事务的“一把手”,奥尔布赖特一直是美国强硬外交的推行者。
她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美国领导世界的重要意义,强调美国应维持实力领先原则。”
在政治观点上,奥尔布赖特和前任国务卿一模一样,认为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模式,美国应向全人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管理模式,其“外交信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实力作后盾的外交是苍白无力的。”
由此,她也将自己的外交理念运用到了科索沃问题上。
奥尔布赖特一直坚持对南斯拉夫动武,称南联盟的存在阻碍了北约东扩。
1999年1月,她就鼓吹要对昔日有恩于自己的南斯拉夫实施军事打击。
两个月后,在美国国家安全委会核心小组讨论会上,奥尔布赖特更是说道:“拖拖拉拉会使总统显得软弱无能,科索沃问题如果不立即加以解决,那么它不知什么时候会落在美国的头上。”
正因如此,美国新闻界有评论写道:“这是一场奥尔布赖特国务卿的战争,称她比美国人更美国。”
由于奥尔布赖特的霸权理论,她也遭到了不少爱好和平人士的斥责。
网络上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视频:一位名叫约翰的宾州律师就公然质问她:“你对我们向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出售武器有什么看法,他们正在屠杀东帝汶人民?那你又对以色列有什么看法?他们正在屠杀实行戒严的巴勒斯坦人。他们都是我们的盟友,为什么美国只轰炸伊拉克的萨达姆,不轰炸这些国家?”
身穿蓝色上衣的奥尔布赖特沉默了很久,才回答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不正确的,我真的很惊讶人们觉得有必要为萨达姆辩护。而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确保他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个犹太恶妇明显是答非所问,转移话题。
人律师明明问的是美国为何要实行双重标准,自己出售的武器都用在了屠杀人民头上,哪句话说要为萨达姆辩护了?
其实她什么都知道,但她偏偏就是要为虎作伥。
全球反对她的不仅仅限于美国左翼人士,包括她的故乡捷克也十分反感她。
当她访问捷克时,就曾遭到反美示威者投掷鸡蛋。
来到波黑时,几百名群众高呼说她是“北约杀人犯”。
在萨拉热窝,更是有上万名群众举行游行示威,焚烧美国国旗。
也许正因其过激的强硬政策,进入新世纪,她的权力就被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缪尔·伯杰夺走。
当克林顿任期届满,她也就渐渐从政坛退却。
2022年3月13日,这位恶妇在华盛顿死去,享年84岁。
结语:在美国,犹太裔人口一共只有6百万左右,大约占人口比例的3%。但是,在最近的几届政府中,犹太人在参议院一般会有10-15个席位,在众议院也有10%的席位。
可见犹太人在政坛上有着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力。
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奥尔布赖特之辈得到了犹太资本的青睐,充当了在国会的政治代言人。
大多数犹太裔政府官员,都以强硬姿态,维护美国的霸权事业,这样才会稳固犹太资本在全球化的利益,或许这就是奥尔布赖特建议出兵南斯拉夫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美国政治中的犹太基因》 党政论坛
《她血管里留着犹太人的血液——奥尔布赖特的犹太身世》 人物 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