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究竟有没有替身?西方称为怕死鬼,总统的回应引人深思

依白评世界 2024-07-07 01:01:40

去年7月,一张普京接见5名“替身”的照片爆火在了西方的社交媒体中,而这也引发了他们战场失利后的狂欢,不断有人阴阳怪气的评论:“普京接见自己,这怕死鬼的替身真多!难怪对其实施斩首相当有难度!”

且不论西方对普京的偏见,站在客观角度,普京执政以来遭遇了足有8次暗害,其中好几次甚至已经“中招”了,再加上总统本人近年来没有针对该问题给予过正面回应,这才使得外界始终认为普京拥有多名替身,否则不可能在如此多的算计中化险为夷。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普京究竟有没有为其承担风险的替身?如果没有,在面对此类诋毁时,总统又为何不进行驳斥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张让西方媒体陷入“狂欢”的图片是合成的,因为就在其发布后,不少眼尖的网友直接追根溯源,最终在俄罗斯媒体《共青团真理报》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原图。结果显示,这是一张拍摄于2012年12月28日的照片,当时,普京正在克宫内举行任命和授衔仪式,而总统接见的,正是包括俄罗斯国防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内的5人。

当然,西方世界对于真相自然是持回避的态度。一方面,他们本就愿意相信普京是其眼中的“胆小鬼”;另一方面,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下,即便真相出现,也会在操控下成为“无足轻重”的一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是西方媒体,就连很多俄罗斯人都对总统与替身这一话题深信不疑,而究其原因,还要从普京经历的最凶险的那次暗杀说起。

1999年,在名义上还是代总统的普京通过数次直接指挥,在短时间内平定了车臣叛乱。要知道,彼时的反叛分子不可一世到了极点,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名接替叶利钦的“毛头小子”会有怎样的强力手段。也正因如此,在被打败后,叛军头目巴萨耶夫不仅数次向普京放狠话,更是直接在地下世界对代总统提出了250万美元的悬赏,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后,反叛分子们找到了机会。

2000年2月,普京大学时期的老师索布恰克突发心脏病去世,其葬礼则要在圣彼得堡举办。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国内此时充斥着大量“线报”,称反叛分子已组成杀手小队,准备趁普京送恩师最后一程的时候动手。也正因如此,官员们力劝总统以大局为重,葬礼干脆别去了,千万别给杀手们可乘之机。

然而,面对此种言论,普京却十分认真地表示:索布恰克绝不仅是授业那么简单,在信念与生活上,他教给我的远比课本上更多,因此无论如何,我都要参加葬礼!而在杀手们的视角中,普京出席葬礼确实是最好的机会,一方面,纵使现场安保设施严密,但他们若潜伏在人群中,便可以悄无声息的抵近到离普京最近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普京此时仍算得上立足未稳,甚至有很多反对者,这便意味着,一旦刺杀完成,俄罗斯不一定会对此行为展开最严厉的报复。

不过,反叛分子们似乎忘了普京是搞情报的出身。事实上,早在其密谋伊始,其计划就相当于对俄罗斯单向透明了。

果不其然,就在反叛分子们沾沾自喜之际,俄罗斯数家媒体上突然出现了多篇报道,称他们发现了一名无论是发型还是神态,都与总统十分相像的电视剧演员,而他日后定会大有作为。很明显,媒体夸赞演员是假,混淆视听才是真,而对于杀手们来说,这也无疑是最坏的消息。

当然,杀手们在与“上级”巴萨耶夫联系后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巴萨耶夫跟普京打了很多次交道,其深知总统的为人,因此,他对手下们表示,无论替身是真是假,无论有多少替身,最后的葬礼献花环节肯定是他亲自去,而在这时候击毙普京定能一击制胜。

这里需要引申一下,回看当时的情境,其实巴萨耶夫也不能完全确认,普京会在何处,会在何时使用替身,而他之所以身处“迷雾”仍要坚持刺杀行动,一方面确实存在“赌博”的想法;另一方面,不论最终杀死的是不是总统本人,他们希望的混乱效果都达到了,这便会为其反叛行为增添更多的筹码。不得不说,巴萨耶夫确实算得上十分“老辣”。

回归正题。葬礼当天,被称为“保镖之王”的佐洛托夫因为提前知晓了刺杀计划,在葬礼礼堂方圆数公里内的所有狙击点都安排了特种部队进行掌控,这便化解了杀手们监控总统行进路线并提供情报的可能。也正因如此,直到普京最终在礼堂门前下车,潜伏在人群中的杀手才后知后觉的知晓其动向。换言之,刺杀的“重任”已经全部落在了藏在礼堂内,化装成普通人的杀手身上。

就在杀手们观察之际,他们预想的情况发生了。普京当时径直从外部走廊进入了礼堂内部,而他离杀手距离最近的时候甚至只有4米左右,不过,考虑到总统可能有替身,因此获得好机会的他没有动手。

果然,就在第一名普京到位后短短1分钟,第二名普京出现了。迈着相同的步伐,第二名普京亦穿过了走廊,只不过,此时第一名普京似乎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同时,第二名普京应该是“真身”,因为其在献上鲜花经过默哀后,站在了讲台前致辞。说时迟那时快,普京刚站上讲台,枪声就在人群中响了起来,不过,中枪者不是总统,而是那名掏出袖珍手枪的杀手。

原来,虽然杀手混在普通人队伍中,但其中亦有化妆过后的“保镖”,他们从一开始便进行观察,而其最终确定杀手的时间,正是先后“两名”普京交替出现的那1分钟。

就这样,普京执政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暗杀事件,以杀手们的失败而告终。当然,随着总统全须全尾的结束葬礼,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了总统使用替身躲过一劫的说法。一些俄罗斯媒体曾对此次葬礼展开过分析。

首先,当初发布替身信息确实有混淆视听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使杀手陷入混乱;其次,第一名普京一定是假的,和杀手们分析的一样,作为刚刚执政的总统根基未稳,完全没必要以身犯险,况且第一名普京在经过走廊后就消失了;第三,虽说两名普京一模一样,但若将现场画面逐帧分析,第一名普京的鼻子似乎要大一点;最后,一名“知情者”曾透露,就在第一名普京穿过走廊后他没有继续围观,而是前往了礼堂后门,虽然没有看到正脸,但他看见了一名和总统身着同样西装的人钻入了一辆轿车内并迅速离开了现场。

站在这个角度上,其实普京使用替身的命题最早还是俄罗斯提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彼时的俄罗斯国内,针对替身同样有2种声音出现。其中一种表示,原本以为普京是重情重义的硬汉,结果也不过是同叶利钦一样,看似强硬的老辣政客罢了;而另一种则表示,普京接手下的俄罗斯羸弱不堪,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等着他完成,因此使用替身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本没什么好诋毁的。

不难看出,2种声音虽然出发点不同,但终点都落在了“替身”问题上,而这也正是直到今天,西方仍在诋毁普京为防止危险,多次使用替身的原因。那么,对于诋毁,普京又为何不予以驳斥呢?难道真的是事实胜于雄辩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时间来到2001年12月,可以说,普京在恩师葬礼上的“奇迹生还”是当时俄罗斯的热点事件,为此,一家电视台甚至搞了一个专访节目,而主持人也省去了客套话,直接一针见血的提问总统,到底用没用替身,以及究竟是如何做到在葬礼上“大变活人”的。

面对无法逃避的追问,普京倒显得十分坦然。他曾表示,其实早在还没成为总统的时候,部分官员就提出了寻找替身的问题。毕竟当时的俄罗斯还是亲近西方的,强如美国总统肯尼迪都被杀手击中了脑门,相对弱势的俄罗斯更要有所防备。一开始,自己一心铺在平定叛乱上,因此并未对此举过多表态,可恩师葬礼的到来,使官员们意识到了危机,要求他赶快寻找一名替身,否则难逃一死。

不过,面对官员们的“逼迫”,自己直接否定了,其中也没什么高深的原因。只因那时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最困难时期,于理,必须亲自上阵,直面对方带来的威胁,当成是一次“试炼”也未尝不可;于情,自己不过是担子子稍微重一些的普通人而已,根本没资格要求仅外貌相像,却素不相识的普通人为自己承担风险。而随着总统之后的娓娓道来,俄罗斯民众也终于明白,在葬礼当天为何会出现两个普京。

原来,那名酷似总统的电视剧演员是真的,两个普京交替出现亦是真的。只不过,那名演员当天根本没来葬礼现场,其照片提前被刊登上媒体正是“障眼法”。现场的实际情况是,普京在第一次穿过走廊后,迅速用1分钟时间通过某个“秘密通道”回到起点再走一次,以起到“混淆视听”之作用。至于录像分析第一次的普京鼻子大一点,是因为那时候的影像技术比较一般,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而那名“知情者”看到的,不过是一名同样秃头,身着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恰巧上车而已。

不难看出,此次事件是普京同杀手们的一次智斗,而最终的胜利者也是他,只不过,他完全是在用“本体”钓鱼。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其实真相早在20多年前就大白了,可西方国家仍旧抓着普京使用替身的由头不放,总统为何不不驳斥呢?其实这与普京的性格有很大原因,他本就是话不说多遍的人,因此对他来说,反正已经声明过一次,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要俄罗斯民众知晓原委就够了,而至于西方国家的“诋毁”,反倒从另一个方面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0

依白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