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军和SU7火了,还顺带着把做电器的海尔给带火了。其他车企急没急咱不知道,但卖车的朋友急了最近,吉利主播@刘冬雨的一则视频火了。
▽
说是主播在直播卖吉利的时候,有人在直播间提小米和SU7。好笑的是,她虽然嘴上一本正经地说:“不要再问小米了,这里是吉利4S店。”

这场精心策划的"口误"事件,实则是车企营销转型的鲜活样本。数据显示,事件后三天内吉利直播间观看人次激增320%,相关车型咨询量提升47%。看似为对手做嫁衣,实则成功将公众注意力转化为品牌流量。
雷总在热搜上帮所有车企打了免费广告。
在新能源汽车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主播个人IP与娱乐化内容成为突破点。
此前,又有问界一姐5天狂卖1300辆!“,让余承东绷不住了。

在营销环节,杨学良表示去小米汽车的线下门店看了看,表示人不多,并且称随时可以看。杨学良的这个言论一定程度上去否定了小米汽车线下的火爆,这个言论一出遭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目前这个博文,杨学良已经删除了。此外针对小米SU7的圈速成绩,杨学良表示这个圈速消费者有感知吗?他是无感的,根本不会这么开车。比较有意思的是在2023年,杨学良曾发布了极氪001FR的圈速成绩,网友戏称杨学良遭遇了回旋镖。

但是细看唯独没有吉利汽车。说巧不巧,就在小米SU7发布会正式结束后,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销售立马公布了自己的极氪001权益退坡,倒计时三天,这不摆明了与小米SU7对着干,就连小米SU7的技术发布会,极氪007都要抢先一步。
如果说两家没有仇,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根据搜到的资料显示;2021年,小米宣布正式开始造车。那会的雷军四处“取经”,“取经”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整车厂商、供应链企业等等。而吉利也是大方地敞开胸怀,热情地接待了雷军,还拉出了吉利研究院跟雷军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有观点认为,吉利系新车定价是针对小米汽车。然而,吉利方面对此进行了否认,表示定价是根据用户感知和现有市场竞争格局来决定的,不会针对还未上市的产品。但在小米发布SU7汽车当天,吉利公司发布了银河E8的宣传海报,上面醒目地展示着“8比7大”的口号,直指小米汽车。这种举动非常显眼,不仅彰显了吉利对市场竞争的自信与果敢,同时也彰显了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野心与抱负。

据网友爆料,该主播是雷军粉丝,其收藏夹里更是清一色的小米SU7。吉利主播喜欢小米?这种具有反差感的话题很难不引起网友关注,而在热度不断走高后,该主播又在个人主页换上了自家产品。我们不得而知这是公司“逼迫”还是“自导自演”,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番看似“反向操作”的操作确实提升了直播间曝光量,并将流量成功带给了吉利。在我看来,吉利主播此次的出圈原因还是基于一个「活人感」,一方面,敢跟竞品制造话题;另一方面,用各种能让网友共鸣的打工情绪,展示真实的上班日常,从而将这种实在的特质融入品牌中。不得不说,这年头车企主播的门槛也是越来越高了~
业内人士分析,小米之所以这么看重,主要是极氪的表现让人担忧。今年2月,吉利把极氪和领克的数据合在一起,结果总销量才3万多台,这个数字确实不太理想。极氪2月的销售成绩出来了,新能源车卖了14039台,比去年这时候多了86.9%,跟上个月比也增长了17.6%。乍一看还不错,可细看他们的拳头产品极氪001却表现平平。这车的月销量从破万台直接掉到了5000台上下,下滑得挺厉害。

吉利与小米的较量不仅停留在言语上,更体现在实际的产品竞争中。小米SU7的发布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而吉利则通过一系列新车的发布,对小米SU7进行多次阻击。去年12月27日,小米SU7技术发布会的前一天,吉利极氪007上市,定价20.99-29.99万元,与小米SU7展开贴身肉搏。一个星期后,吉利银河E8上市,起售价17.58万,进一步压缩了小米SU7的市场空间。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门槛低,有个100亿资金都能进来试试手气。
劣势是很难控制成本,车企零部件全是从外面卖的,在没有形成规模前,议价权在供应商手中。上游有个风吹草动,中游车企就叫苦不迭。
小米汽车必须不断攀升产能,尽快扩大规模,做到像手机那样的市场地位,才能在上游取得议价权。在这之前,雷军要做好连续亏损的准备,至少5年。
在到达盈亏平衡点之前,雷军必须扛住李书福的围剿。
以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不完全依赖供应链,有自建的零件供应体系,成本控制得极好。
如果李书福下定决心要追着小米打,雷军的日子一定会很难过,或将陷入越卖越亏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吉利和小米接下来的梁子没这么容易化解,战斗预计将持续多年。
而这,就是小米汽车的成人礼!
事故率稳居第一,吉利追不上!🤣
猴子不知的事是,“研发”鼠7的核心就是吉利挖来那班工程师。还存在“血缘”关系呢
做电车都蒙圈了,做车还是仿制品的天下,对成熟热捧的车型抄袭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