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宝刀能够削铁如泥,为啥科技进步后,现在的刀却做不到了?

张飞吾祖 2024-12-23 13:28:30

古代的侠客们在形容宝刀时,经常会说这把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吹毛断发还比较好理解,毕竟头发是软的,还比较好断,但是削铁如泥就有点难以令人理解了。

这生铁的硬度也是很高的,古人的刀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天降之物到地下出土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手里并没有什么“趁手的兵刃”,他们拥有的只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以及周围各种各样的石头。

人们使用石头的历史,也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刀”的出现,很有可能是源自一场意外。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否知道“锋利”的东西更好用呢?他们很有可能知道的。

在衣不蔽体的时代,他们肯定要光着身子在树林中穿行,他们肯定有被树叶划破的经历。这又软又小的树叶,为何能将人给划破?

这天,一个人偶然间发现了一片像树叶的石头,他用手摸了一下石头的边缘,发现了不一样的触感,他感觉只要自己再用些力气,自己的手就会受伤。

很快,他将这块石头带回了部落,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众人,并且成功为众人演示了这块石头的妙用——分割猎物。

这个人靠着这块石头,成功得到了部落酋长的位子。他开始带着自己的族人寻找其他“像”叶子的石头,尝试着让每个人都有一块这样的“利器”。

这便是新石器时代“刀”这个东西的起源,最后人们找到很多这样的石头,还制作出了石斧、石矛等等。

就在人们为生活的便利感到高兴时,一场天灾出现了,从天而降的火球点燃了树林,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

等大火灭掉之后,一些勇敢的人返回了森林,试图寻找大火的起因。最终他们在森林里找到“那团火球”,它在地上留下了一个深坑。

在深坑的底部,人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石头”,但是它与其他的石头又不一样,平常的石头在它面前就如同泥土一般。

有了这块“天石”,人们制作石器就更加容易了。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块“天石”并不是石头,而是“陨铁”。

时过境迁,人类社会也在飞速发展,由于自然界中很难存在有单质铁的存在,因此在人类掌握冶技术之前,陨铁是他们知道的最硬的东西。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在四千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人们就用陨铁搞了把匕首。

当然,陨铁的产量非常不固定,天上不能总是掉石头,而且陨铁大了之后造成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

我国古代也用过陨铁,河北藁城的一座商朝的墓里,就出土了一把钺。这把钺的刃部就是拿陨铁做的,想来这把钺在当时也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陨铁的主要成分是铁与镍,而且混合得十分均匀。

而我们之所以知道它是陨铁,就是因为地球上不可能有自然矿石能如此完美地将铁与镍混合,只有经历过太空中的真空旅行才能如此完美地做到。

一直到西周末年,人工冶铁的技术才正式出现在我国,因为在三门峡那边的周朝古墓里,出现了一把玉柄铁剑,很明显是人工冶炼出来的铁。

因为当时的人们无法制造出很高的温度,因此只能采用低温还原冶炼法,这样做出的铁比较硬但是杂质含量高,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这种战乱也间接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我们的冶金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体系,铁器也已经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大部分士兵都能分到一把属于自己的铁制兵器。

甚至连务农时的农具,也用上了用生铁铸造的。

等到了西汉时期,我们的冶铁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先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建造高炉的技术。

当然建造高炉并不是重点,高炉带来的高温才是重点。

有了高温之后,我们的冶铁技术就从低温还原冶炼法进化成了高温冶炼法。

无论是生产的效率,还是整体的质量都提高了一大截,真正的冶铁从现在才开始,不过真正的重头戏其实还没登场。

这铁也不是只有一种铁,生铁为什么生?熟铁为什么熟?铁与钢又是什么关系?这些才是铁制品的重头戏。

从生铁到熟铁

其实生铁、熟铁,还有钢,其实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指的是铁中含碳量在2.11%~4.3%的铁碳合金,而熟铁指的是含碳量在0.02%以下的铁碳合金。

而钢则是含碳量比熟铁高,比生铁低,也就是在0.02%-2.11%之间的铁碳合金。

含碳量的不同,就决定了这些东西的性质不同,他们是各有各的用处,没有谁比谁好这么一说。

生铁比起熟铁来,因为碳的含量比较多,因此是比较脆的。如果用生铁来做刀剑,那么就很容易被折断,因此很多时候都是被拿来铸造什么大物件。

而熟铁因为含碳量低了,因此会变得比较软,韧性就高了,但是可不能为了韧性放弃硬度吧?这样的刀剑实用性不大,不过也不是不能用。

我们在一些小说里或者一些影视剧里,经常见到一种特殊的剑叫软剑,这种剑不适合劈砍,但是很适合割裂,如果练好了,杀伤力也很高。

既然生铁和熟铁都不是很适合铸刀,那么该怎么办呢?这时候钢就要站出来了。西汉年间,冶铁的劳动工人们发现了将生铁变为钢的技术,也就是“炒钢”工艺。

工人们拿着柳木棒像炒菜一样“翻炒”高温的生铁,让其中的碳与氧发生反应,就会生成二氧化碳。

碳元素在二氧化碳里跑掉了,铁中含碳量也就降低了,而且这样降低的含碳量是可控的,不会直接变成熟铁。

只是负责“炒钢”的“厨子”需要一定的眼力,他得能看出来这钢的火候如何。

因此,三种铁的由来也就有了。生与熟之间,需要一个“炒”的步骤。

好剑都去哪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古法锻造出来的刀剑,确实是要比如今的刀剑质量好,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工艺的问题。

在宋朝之前,人们是不怎么烧煤的,他们冬天是烧炭,白居易有一首很经典的《卖炭翁》,如果有煤的话,烧炭的人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而从宋朝开始,煤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冶金行业也用上了煤炭。

但是煤炭与木炭相比,虽然在火力上更强,但是煤炭中却多含有一些硫,我们在前边说过,铁碳合金中差一点也会有很大影响。

硫的加入让刀剑的整体质量下滑了一大截,毕竟锻造是一定离不开火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从宋朝之后,出现的名刀名剑越来越少了,因为最开始的那种铁碳合金已经失传了,后来的刀剑里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硫。

“削铁如泥”这个词语出自《三国演义》,形容的是赵云缴获的青釭剑。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正是古法冶金的巅峰时期,还真有可能锻造出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