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句句写进人心深处,的确越读越有味道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5-04-15 03:05:48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春天如女子的眉目,灵动婉转;也如女子的霓裳,斑斓多彩;更如女子的情怀,细腻柔美……。

而出自女诗人笔下的咏春之作,也仿佛别有一番动人的神韵。

春日即事

宋·朱淑真

轻寒噤㾕花期晚,皱绿差鳞接远波。

跃藻白鱼翻玉尺,穿林黄鸟度金梭。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读过了朱淑真的《春日即事》,本期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首出自她笔下的《春词》。

春词二首其一

宋·朱淑真

屋嗔柳叶噪春鸦,帘幕风轻燕翅斜。

芳草池塘初梦断,海棠庭院正愁加。

几声娇巧黄鹂舌,数朵柔纤小杏花。

独倚庄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诗人。

相对来讲,朱淑真的留存作品数量要远超于唐宋两朝的大多数女诗人,而这也是人们对朱淑真这位诗人并不陌生的原因之一。

朱淑真出身宦家,她博学多才,在诗、词、画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可惜如此才女,却因为婚姻不幸而抑郁早逝。

或许正因为和丈夫的情感不投,让朱淑真写下了多首感伤之作,我们本期分享的这首诗算是此类风格作品中的一首。

诗的首联一出场,就呈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屋嗔柳叶噪春鸦,帘幕风轻燕翅斜;屋舍仿佛在嗔怨于柳叶间啼叫的春鸦,风儿轻轻掀起帘幕,可以看到燕子飞翔的身影。

为什么说首联的画面生动?其一是因为作者择取了富有生命特征的物象进来,其二是因为二句之间有着清新的色彩搭配,其三是因为二句中有着不同的动感临摹。

前一句以一个“噪”字打破了画面的宁静,却又以一个“嗔”字透露了作者内心比较沉郁的情感。

这个“嗔”字将“屋”拟人化,写出了屋舍因为春鸦的啼叫而不安的心理与形象。当然这只不过是作者在有意借物抒情,所以“嗔”春鸦的屋舍所表现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后面一句从视觉的角度临摹出了春景的美好,整个画面看似无关情感,实则对情感起到了有效的烘托作用。

颔联在首联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让诗中的忧郁情感得以清晰的表达:芳草池塘初梦断,海棠庭院正愁加;在芳草池塘边,作者的梦境被打断,看到庭院中正在盛开的海棠花,又让她的愁绪增加了一倍。

“初梦断”“正愁加”与首联中的“嗔”紧密呼应,而“正愁加”又与“初梦断”紧密呼应,这是诗中流畅的脉络贯通所在。

颔联中的物象皆体现出静美婉约的一面。“芳草池塘”“海棠庭院”在古诗词中都有着特定又典型的情感色彩承载,所以当作者将它们拉入诗中进行组合后,诗中那份忧郁之意也便得以充分而有力的诠释。

接下来的颈联同样让我们看到了一番美景:几声娇巧黄鹂舌,数朵柔纤小杏花;几声黄鹂娇巧的鸣叫传到耳边,许多小小的杏花悄然开放。

颈联无任何鲜明的情感字眼的添入,它以纯景语的方式,把春天的美裁剪下来。

那么就画面感来讲,颈联显然也是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典型角度出发,在为画面增添生机的同时,也为画面晕染了耀眼的色彩。

颈联的画面生机勃勃,仿佛与诗中的那味感伤之意并无瓜葛,但经过细品我们又可以发现,作者之所以在颈联中做如此安排,正是为了借灵动活泼的景语去反衬忧郁哀伤的情感。

“独倚庄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独自依靠在窗前,懒得梳洗打扮,心中暗自惭愧辜负了这样大好的年华。

最后的尾联以颈联为跳板,鲜明而直白地道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道出了她“嗔”“愁”的主要原因。

春景再美,奈何终究无法留住,春天再好,奈何作者无法、无心去尽情欣赏和感受,所以只能望春作叹,徒作悲伤。

在尾联中,有作者对春天的赞美,有她对青春易逝的叹息,也有她对眼下生活所产生的无限感慨。

哀婉的情感与优美的风景交织在一起,让这首诗显得韵味无穷而倍具感染力。

海棠零落春泥冷,一种愁怀久困人;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读古人诗,也学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在追寻诗词大美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1 阅读:144
评论列表

一号诗巷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