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为什么是中国古建筑的精粹?

探文化古今 2025-04-13 20:10:35

当我们谈及历史上那些瑰奇壮丽、层叠有序的古建筑时,绕不开一个传奇建筑世家——雷氏家族。

在清代由盛转衰的发展历史中,雷氏家族承接皇家建筑工程200余年,取得了卓越的建筑成就。今天就带你走进这个来自江西的、中国史上最牛的“大国工匠”家族,中国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他家修建的。

陵墓宝城宝顶烫样

01

“样式雷”是什么?

首先,咱们要清楚一点,传说中的“样式雷”,是大多数人对连续二百余年间负责掌管清代皇家营造工程的雷氏家族的称誉。

这个称谓并不是一种风格,而是指这群人,就和《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泥人张一样,外号是自己擅长的事业。而雷氏家族,擅长的就是古建筑营造。

样式雷世系表

说完了雷氏家族,再来说说“样式雷”建筑文化。将“样式雷”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述语言,以时间、地点、空间、场景和建筑作为载体,使建筑物里发生的行为与其周边的场景融合为一个承载建筑物全体文化的整体。

“样式雷”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成就卓著的代表,清朝的主要皇室建筑都是“样式雷”家族负责营造的。

清东陵 样式雷族人营造

据张宝章的《样式雷家世诸考》记述,“样式雷”家族祖籍为江西省南康府建昌(今永修)县,明朝末年,其从事木工建筑行业的先祖迁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样式雷先祖在明朝就开始从事木工行当,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家木工手艺传承至雷发达,一个传奇建筑世家的辉煌就此拉开序幕。

雷氏先祖像

这一年,为修建皇家宫苑,工部营造所面向全国招募能工巧匠。那年,年逾花甲的雷发达,以艺应募,从南京来到北京。雷发达受雇营造所时,恰逢康熙重修三大殿,很快,雷发达就从众多工匠中脱颖而出。

主持紫禁城重修设计时,他大胆创新,保留了中轴线上大殿建筑的严格对称,但轴线两侧建筑物排布只求大致对称,而在细节处寻求变化与不同。

紫禁城

这样,既突出了中心,体现了“居中为尊”,又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雷发达创新的这一建筑模式,在日后数百年,对中国建筑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圆明园,样式雷营造

“样式雷”从第一代雷发达起,在之后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共有雷金玉、雷声澄、雷家玺、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雷献彩等八代人为清朝样式房的掌案头目,负责过北京故宫、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东西二陵和中南海以及菊香书屋等誉满中外的皇家建筑。

根据“样式雷”所保留下来的烫样、图样和相关历史档案,对照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现存的清代皇家建筑,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样式雷”建筑的设计修建情况。

避暑山庄,样式雷营造

清朝灭亡以后,“样式雷”的子孙不再承继祖业,但其家族留下的“样式雷”建筑图档及其建筑遗址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样式雷”都有哪些作品?

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机构叫“样式房”。所谓“样式雷”,就是清代200多年间,雷氏家族有7代人担任样式房总设计师,设计修建了坛庙、园林、陵墓、府邸、宫殿等一系列皇家建筑,包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一部分)、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等等。

颐和园

这些建筑深深烙上了“雷氏风格”,所以被称为样式雷。样式雷,是整个大清最牛的建筑设计品牌。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样式雷”各代传人施展建筑创作才华的重要舞台。三山指玉泉山、香山、万寿山,五园指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1860年之后,五园相继被列强所毁,唯清漪园在光绪年间重建为颐和园。

清末民初的静明园(《玉泉山静明园》内页插图)

颐和园的前身是乾隆帝为母亲祝寿而建的清漪园(1750年)。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疏浚昆明湖、堆筑万寿山,并依山势设计了佛香阁、智慧海等标志性建筑,奠定了“一池三山”的仙境格局。

颐和园

清朝定都北京后,仿照前朝建陵规制,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园。从顺治至光绪,诸帝及其后妃分别葬在河北遵化东陵和易县西陵。自乾隆朝雷家玺规划设计陵寝开始,各陵寝的设计、修葺或重建,均由样式雷世家承担。

清西陵

伴随着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出巡以及历代皇帝的谒陵、出殡等銮驾往返需要,全国各地曾营建了大量行宫,为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样式雷世家参与了众多行宫的设计与营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天宁寺行宫、五台山行宫、盘山行宫等等。

盘山行宫

盘山行宫,又称静寄山庄,位于今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南麓。整座行宫占地六千余亩,分内八景、外八景、新六景,附列十六景,共38景。尽管现存遗址残迹,但其规划理念与建筑艺术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珍贵遗产。

03

“样式雷”建筑的设计特点

“样式雷”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瓦、石料等为辅。每座建筑都由屋顶,柱子、门窗和墙,基座三部分组成,建筑的主要构件有立柱、横梁和顺檩等。

“样式雷”建筑具有灵活性、抗震性和等级性等特点。

圆明园勤政殿烫样

第一,“样式雷”建筑具有灵活性。“样式雷”建筑屋顶的重量是由木构架承担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工比较明确,墙壁也没有担承过大的重量,因此建筑物本身灵活性极大。

圆明园四十景图——勤政亲贤

第二,“样式雷”建筑具有抗震性。“样式雷”建筑木构架和现在的框架结构很相似,其所用的榫卯和斗拱又都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榫卯是一种柔性地连接梁柱的方式,即采用凹凸卡口结合的方式连接两种不同类型的木构件,使建筑构件达到结合非常稳固的效果。

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榫卯既能承受荷载,又能产生变形,所以地震波的外力会通过榫卯处的震荡而衰减。而斗拱是置于屋架与柱顶之间的重重叠叠的木构件,其作用是使屋架的荷载传给柱子,改善梁的受力状态,因而在一定限度内也能够减少地震给木构架带来的伤害。

第三,“样式雷”建筑的等级性。“样式雷”建筑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等形式,不同的屋顶样式说明其建筑物的等级也是不相同的。

北京故宫太和殿 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屋顶做成前、后、左、右四面大坡,雨水可以从四面连续流淌,因而庑殿顶又被称为四阿式或者为四注式顶。

庑殿顶的四面坡相交形成四条斜屋脊,加上屋顶的横向正脊一共有五条脊,所以又被称为五脊殿。早在《周礼》中就有“重屋四阿”的记载,四阿顶显然为中国较早的屋顶形式之一。

庑殿顶示意图

正因为如此,庑殿顶被世人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风格的屋顶,只有帝王的宫殿或者是寺庙才能使用。

“样式雷”建筑中的等级最高的庑殿顶有:北京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歇山顶屋顶由一正脊、四垂脊、四戗脊以及四个坡面组成,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示意图

“样式雷”建筑木结构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当代建筑工程界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珍贵标本。

“样式雷”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布局主要是依山傍水、清雅别致,恰到好处地将一组组风格完全不同的房舍,建成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古典院落,高度体现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最佳组合。

04

烫样与图档

什么是“烫样”?

现存“样式雷”图档包括样图、现场活计图以及烫样。其中,将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材料组合变成立体微缩景观,便是“烫样”,此类型烫样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

圆明园廓然大公烫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烫样”,难免想到《盗墓笔记》中南派三叔对于样式雷的描写:

“这是‘雷八层’。”老太太道,“你既然懂样式雷,应该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我点头,有些惊讶,只扫了一眼,我就知道,这是样式雷中的精品,而且这七张图纸其实是一座建筑的设计图,那是一座多余的楼。

七张纸上都是每一层的结构,都非常清楚,而且这楼不是一般意义的楼,它的底层规模最大,然后往上逐层缩小,乍一看犹如一座塔,但是因为它每一层都是楼宇的结构,所以比塔要庞大很多,更像玛雅的太阳金字塔,一般意义上,除了塔,很少会有古建筑修得那么高,不过也可以看出,最上面的部分,其实已经是塔的结构,能称为楼的,只有底下三层。“

“这是道光二十五年的图样,设计师应该是雷思起。”霍老太道,我这里存有七张,是楼的地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层,最底下一层应该在你这里。”

时至今日,烫样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是研究当时营造建筑形式最可靠的历史资料。

圆明园万方安和烫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戏台一座,四面各显三间,明间面宽一丈七尺二寸……”圆明园同乐园建筑群烫样上,贴有不少黄色贴签,记录着建筑的名称、尺寸等信息。

此件样式雷烫样为圆明园重要建筑的基础模型,为留存至今少量实体烫样文物中少有的建筑群烫样,具有规格大、等级高、做工精良等突出特点。

颐和园德和园三层大戏楼烫样

1860 年圆明园毁于战火,经过百余年变迁,建筑群原貌已经无从考证,此前仅有部分图档和绘画资料可做参考,但图档资料仅限于平面布局,而绘画资料普遍存在比例失调、环境结构不稳定等情况。

北京故宫长春宫烫样(清同治)

并且现存所有该建筑群绘画作品中,因绘画角度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其中东部永日堂建筑群基本上被树木植被所遮挡无法看清。此件烫样的出现可完全恢复圆明园同乐园建筑群全貌。

北京故宫养心殿喜棚烫样

英国学者弗莱彻主编的《比较建筑史》中著名的“建筑之树”图的右下角分叉为“中国”,可以看出在西方建筑学者眼中,中国建筑发源早,但影响力极小,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失语症”。

建筑之树

面对这种质疑,专耕样式雷建筑烫印领域史料研究的王其亨教授说,“样式雷”能证明中国古建筑是有设计的,它不仅有实物,还有大量的模型、档案、文献。

“样式雷”图档,纸上得来也不浅!

“样式雷”建筑图档,即清代“样式雷”家族流传下来的建筑图样、烫样、工程做法及相关文献。

“样式雷”建筑图样、烫样及其文档,代表了清代建筑设计的最高成就,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工作的情况,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圆明三园(样式雷史料)

“样式雷”图样包括建筑工程的选址勘测图、总规划图、平面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各个方面。

内檐装修百寿图式天然罩立样

如:圆明园各座丈尺地盘画样、圆明园中路立样全图、圆明园各处装修底样、长春园全图、长春园各处装修底样、长春园全图准底、长春园西洋水法图、颐和园文昌阁图样、西洋门立样、万春园图、万春园外官房图、醇亲王府第、广亲王府第、裕中堂私宅、史家胡同私宅、赵家戏台样、大圈营房立样、各陵宫由房山运石料图、平安峪万年吉地图样、惠陵剖面图、彩画金棺样底、惠陵地宫券、惠陵地宫券剖面图、惠陵地宫券样、惠陵五彩全图、惠陵五孔桥样、五孔石券桥样、惠陵玻璃花门等等。

颐和园佛香阁平、立样图(样式雷史料)

“样式雷” 建筑图档的手稿性在世界上是没有可以比拟的。手稿是由作者书写或绘制的作品底稿,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归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所有。

“样式雷”建筑图档几乎全部是用传统的绘画颜料,绘制、书写在中国传统手工宣纸上的,使用的主要工具有毛笔、炭条、界尺、圆规、烙铁等。

陵墓琉璃影壁尺寸画样

由此可见,“样式雷”建筑图档是带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和风格的古代手稿, 完全可以肯定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史料。其次,“样式雷”建筑图档的系统性、 完整性及其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没有可以比拟的。

“样式雷”建筑图档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规模是人类在建筑学领域记忆的一大重要实物标本, 凸显了“样式雷” 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卓越智慧。“样式雷”图样的内容,大到整体的宏观设置,小到细节的关注等,都体现在设计图纸上面,十分的精细、齐全。

西陵万年吉地总样——样式雷家族绘制

“样式雷”在绘制图样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具体的建筑物比例,而且,还将建筑物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到图纸上。

样式雷全程参与惠陵踏勘和营造工程

“样式雷”建筑图档涵盖了清代皇家营造各阶段的详细情况,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周密、最翔实的档案,其系统性、完整性及其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对研究清代建筑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样式雷定陵地形

样式雷图档的存世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绝不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的,它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