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高考,淮安淮阴中学的白湘菱以430分成为江苏省文科第一名,却无缘清华北大。江苏现行高考政策中,额外两门选修不算分值 ,只算等级,因白湘菱的历史选修是B+,所以国内很多985、211名校,她几乎都上不了。
说起高考模式,江苏一直很特别。改来改去,模式变化之多,全国无出其右。明年,江苏将回归全国统考卷,无疑又是一次大变。
高考制度尽管有诸多不完善,但没人怀疑这是一场公平的考试。高考改革无论怎么改,再好的出发点,如果有悖公平,那都是值得商榷的。所有的改革尝试,都应该致力于使它更公平,而不是相反。
江苏文科状元不仅上不了清北,双一流高校都很难上,将现行制度的公平性质疑,清晰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确实,如果两门选修也算分值,白湘菱可能拿不到文科状元。但在全省考生中排名靠前,依然可以期待。
计算分值的科目,在高考录取时,各高校并没有最低分限制(少数特定专业除外),自然也就不会影响白湘菱被一所较好的高校录取。
在选修科目不算分值只算等级的模式下,B与A的区别简直判若云泥。两门选修没有拿到全A,实质上即与名校无缘。
这在无形中将两门选修,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而不是像改革者想象的那样,起到什么减负效果。人们当然要问:凭什么两门选修科目如此重要,可将文科状元直接排除在名校门外?
值得一说的是,以学生减负或素质教育之名实施,实质却严重有损公平的类似改革,在其他地方似乎也正在成为趋势。
以合肥中考为例,以前大家都拿分数说话,但在改革后,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要。合肥本地的重点高中统招学生,几乎都要求综合素质评价5个全A。据说,合肥下一步还准备将综合素质评价,直接计入中考总分数。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这些东西都不用考,直接由学校评定,好像很素质教育。
但众所周知,凡是不用考直接评的东西,少不了会有拼爹和勾兑;关键是,教育部门还有比例要求。除了公民道德素养,无需强制评出“坏学生”,其他四项,A等级学生不得超过本校毕业生的40%。
换言之,教育部门认定,各校至少60%学生在这四项上必须是“差生”。如果只是荣誉,“差生”就“差生”吧,这可直接关系中考录取。江苏高考的选修科目毕竟还要考,合肥中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不考。
试问,60%的强制性“差生”比例,到底怎么算出来的?抑或拍脑袋拍出来的?照此逻辑,相关部门是否也可强制评出60%“差员”,实行降薪降职甚至开除?
综合素质评价,听上去很素质教育,一旦与中、高考挂钩,却必须首先考虑公平问题。文科状元无缘双一流高校,以极端的案例凸显了制度的不合理。
各地在制定中、高考改革方案时,无论出发点多么美好,一旦丢了公平,绝对谈不上成功。
她不是这种规则的受害者,相反,她应该感谢这种考试模式,如果算的话五门总分,她也是上不了名校的,也没有这么大轰动,现在起码可以在有b的学校里选择最好的专业。
B+几分?A +几分?谁说的状元?都是在意想天开
不是,选修就不是成绩了???3+3啊,大哥们,高考又不是只看语数外,b+全省排名10%-15%这能算状元吗????我觉得我本科华五还是有资格来评价吧
改的五花八门,这些砖家脑子进水了。改来改去还是考的书本啊。
作者说的很对,如果不讲素质教育,一个文科状元难道历史只能得B+?开国际玩笑,没有这些虚伪的素质教育,一个靠背的历史渣渣课,文科状元难道得不到满分?
无缘好学校?又是标题党!人家说了已经报名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俩不是好大学?
吉林省还要让所有高中生搞研究呢!算学分的[得瑟]
不拘一格降人才!民国时期有,现在更应该有!
规则就是规则,千万不能破。
放心,这个分数也无法报考美国学校,毕竟这个只是三门课的分数,高考不可能只考语数英吧
假如全部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北大清华不一定能上,其他大学不是随便选吗?很可笑的东西。
我觉得她的成绩上清华北大,比某些保送生靠谱
中学阶段,分科危害很大。一个每门功课都拿良好的孩子,未必就比其中仅几门功拿优的孩子差。
如果直接算分,可能也就差几分,可是换算成等级,就是B+
江苏教改等于江苏瞎改、江苏魔改
复读一年,重修历史
无论成绩好坏,规则应该所有人都遵循,否则就是对其他遵循规则的人的不公平。
合肥规则制定的一定不是合肥人
正常
又把一个人才挡在门外[呲牙笑]
这种文章一点见的都没有,怎么举报?
离A+差15分的样子大概,肯定非状元,能不能上的了清北都很难说,但复交肯定稳了,复交不至于比清北状元只低几分吧。
不去外国留学定居的摇篮也罢
难道全国除了清华北大,其他985都不算好大学?标题党整天搞事。
想想看,如果是以前的文科考文综,历史就考这么点状元跟她有什么关系[得瑟]。况且会考难度总比高考难度低。我觉得挺公平的
就比如说历史a+大概105 b+大概95 95+430和105+420 大声的告诉你爹 是不是差不多
15年我家乡省理科榜眼选修也得了B,只好上同济,毁人一生。江苏还有奇葩的事,同分情况下还比语数总分投档,不比等级。
这个是规则,规则就是保证大部分公平。
傻呀,是到清北A+院校能占用更多资源还是到A院校或A-院校更容易出人头地
我是江苏第一届三加二模式考生,从小高考开始,到高考三加二,就算语数外过了,选修达不到大学标准同样没办法。反正我记得当年选修A+是95分以上,所以很难。这种模式,最大弊端,导致复读班是一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