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喻世明言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下)

悦鸣 2023-03-02 17:42:36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文继续说,上文说道薛婆和陈商两个使用计谋,很快攻破三巧儿家的大门,骗的三巧儿将薛婆领入家中。下面我们就看他们又是怎么继续引诱三巧儿进入圈套。

薛婆将珠宝留在三巧儿家里,就是为了引诱三巧儿。三巧儿果真上当,不断把玩薛婆留下的珠宝,还从中选出几件自己喜欢的。薛婆故意拖延着时间不去找三巧儿,吊着三巧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第六天,薛婆才又敲开三巧儿家门。见面后薛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和三巧儿聊得热切,家长里短什么都聊,薛婆处处就着三巧儿说话,将三巧儿看中的那几件珠宝,也连卖带赊的给了三巧儿。这薛婆真是将三巧儿的小心思拿捏得死死的把握的死死的,说话时即柔声顺着三巧儿,又把些甜头给三巧儿尝。

两人越聊越投机,简直相见恨晚。三巧儿终日孤寂,现在终于有个知情知趣的长辈阿姨可以和自己说话,自然十分喜欢信任薛婆,留薛婆在家吃午饭,吃过午饭,三巧儿还是舍不得放薛婆走,二人又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三巧儿这才依依不舍放薛婆回家。薛婆临走前,三巧儿还主动约薛婆,说自己在家里寂寞,让薛婆有时间常来聊天。从此刻起,三巧儿就像被薛婆勾去了魂一样,已经完全离不开薛婆,天天盼着薛婆来。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三巧儿的这种人,这种人其实都不坏也不笨,应该就是情商低,好像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个稍微强势点的人,思想就会被人家控制。到那时这种人就变成行尸走肉,对事情完全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言听计从与旁人。

笔者举个身边的真实例子。笔者嫂子就是这种人,开始她很听自己妹妹的话,她妹妹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后来她妹妹远嫁。笔者嫂子又开始听从自己一个同事的话,她的那个同事就是那种又坏又狠的角色,每天只是想着办法欺负婆婆,最后竟然逼着婆婆(公公已死)嫁给自己爸爸(妈妈已死)!这样那个同事就可以独吞两份家产。嫂子的那个同事上班时就将自己欺负婆婆的“辉煌战绩”不断向嫂子灌输,灌输自己多么的强势彪悍,多么的英勇无敌。可怜笔者那嫂子就像被惯了迷药一样,完全信服她同事的话。嫂子回到家里也想学同事那样欺负婆婆,但是她又学不到家,想坏又不没本事真得坏,显得手段很是拙劣。每天尽找些鸡毛蒜皮的事骚扰、折磨笔者的母亲:不让侄女叫奶奶,嫌母亲洗侄女的衣服时洗衣粉没冲干净,嫌母亲不给侄女买冰淇淋等等。指桑骂槐,斜眉歪眼,小声嘀咕,哼哼唧唧,不一而足。那段时间家里被嫂子搅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所有人都劝嫂子,连嫂子的母亲都劝自己女儿:“不要那样欺负婆婆,人家平时对你那么好,做饭带小孩什么都做,做婆婆的不找你儿媳妇的事,你做儿媳妇的怎么还天天找婆婆的事?”但是所有人的劝说都不起不到作用,嫂子已经被她的同事摄去了魂魄,那时她就是一具行尸走肉。那段时间嫂子一张嘴就是:谁谁谁怎么说。一天到晚将她那个同事的话引为圣经。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嫂子的那个同事因工作原因调走了,嫂子魂魄才终于又回到自己身上,嫂子又恢复到以前那个单纯善良的样子。

现在笔者想起那段生活插曲,已经没有气愤,有的反而是恐惧!有人说过:对人最大的不尊重,就是试图控制别人的思想!仔细想想,好恐怖。

三巧儿和薛婆你来我往多次,三巧儿也被薛婆摄去了魂魄,三巧儿已经完全离不开薛婆,甚至叫薛婆住到自己家里。到了晚上,薛婆故意用一些风话挑逗三巧儿,引逗的三巧儿心痒难熬,心神不宁的。薛婆见时机成熟,就约定陈商可以行动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平顺,水到渠成。当天晚上,薛婆先趁天黑,借机让陈商偷偷溜进三巧儿家里,然后让陈商先藏在暗处等待时机。然后薛婆引诱着三巧儿喝酒,边喝酒边又用风话挑逗三巧儿,骗得三巧儿晚上要和薛婆一床睡觉。等到睡觉时,三巧儿早已经被挑逗的心神荡漾,先脱衣上床睡下。然后薛婆趁机将陈商推到三巧儿床上,三巧儿本来就喝了酒,又把陈商当作薛婆,自然不吵也不闹。陈商上了床,哪里还由得三巧儿,等三巧儿察觉不对劲时已经晚了。陈商施展在床上施展十八般武艺,居然将三巧儿彻底睡服!

事已至此,不由得使人感叹,知人知面不知心,交友一定要谨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三巧儿的性格缺陷,温柔有余,却没有半点主见。三巧儿完全是被人算计,中了奸计,如果三巧儿有主见,清醒过来后,马上喝止,薛婆和陈商二人绝对不敢再乱来!但是三巧儿随波逐流了,这次过后三巧儿反而主动愿意和陈商鬼混在一起,发展到后来三巧儿竟然爱上了陈商!三巧儿已经将丈夫蒋兴哥完全抛在九霄云外了。从此以后陈商和三巧儿有机会就通奸,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几个月下来,陈商也要继续去做生意,三巧儿竟然提出要跟着陈商私奔,陈商不同意,只能离三巧儿而去。二人分离的一幕,就和蒋兴哥当时离家外出的情境一样,陈商和三巧儿又是伤心的痛哭,又是整夜不睡觉的折腾。三巧儿爱极了陈商,最后陈商临走时,三巧儿竟将丈夫蒋兴哥祖传的珍珠衫送给陈商贴身穿着。

天下事就有这么巧的事,陈商出了三巧儿家,在路上竟然偶遇蒋兴哥!原来蒋兴哥终于跑完生意回家,因为思念爱妻三巧儿,蒋兴哥归心似箭,一路急急忙忙的往家赶!蒋兴哥和陈商路上相遇,因为二人的年龄阅历相仿,趣味相投,所以很快聊得火热。聊天时,因为天气炎热,陈商脱去外衣,自然露出贴身穿的珍珠衫,蒋兴哥立即认出自家祖传的珍珠衫,当场就呆了!

蒋兴哥知道事情蹊跷,先稳住神情,然后将话题往珍珠衫上绕。陈商哪里想得到蒋兴哥会是三巧儿的丈夫,一方面是思念三巧儿,一方面也是想炫耀,陈商主动将自己与三巧儿通奸的事讲给蒋兴哥。蒋兴哥听到这话又惊又怒,差点就一口气上不来,背过气去!蒋兴哥此刻更加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回家查个明白。蒋兴哥匆忙赶回家中,二话不说,先捉住仆人审问,马上就证实陈商所言属实。蒋兴哥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痛苦归痛苦,事情还是要解决。蒋兴哥快刀斩乱麻,骗三巧儿先回娘家,然后将自己写好的休书封好,让三巧儿顺便带给岳父。三巧儿带信回到娘家,父母拆开信见到是休书,大吃一惊,回头问蒋兴哥为什么好端端的休掉三巧儿?蒋兴哥不作任何回答,只让岳父母去问三巧儿珍珠衫在哪里。三巧儿心里有鬼,听到珍珠衫三个字,就只知道哭,也不敢多说。三巧儿父母见是这个情形,也隐约知道是自己女儿有什么过失,也就不再找蒋兴哥,只是将三巧儿养在家里。这件事对三巧儿家的冲击之大,不用细表。

过了段时间,有个进士去外地做知县,正巧路过枣阳县,放出话想要买个小妾。三巧儿一直住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三巧儿父母正发愁怎么打发三巧儿,听说后,立即将三巧儿卖给进士当小妾。蒋兴哥知道后,将三巧儿原来的嫁妆依旧送还给三巧儿随嫁。三巧儿给蒋兴哥带了这么大顶绿帽子,蒋兴哥不吵不闹,休妻的时候顾及三巧儿面子,现在又送还三巧儿嫁妆。蒋兴哥真是个厚道人,也可以说蒋兴哥心里真的很爱三巧儿!三巧儿后悔已经来不及,这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意志不坚定,被人诱惑。可惜蒋兴哥的一片真情,三巧儿真是自作孽啊。

话分两头,陈商虽然偷了有夫之妇三巧儿,总算还有那么一点点良心,不像有的男人,偷之前将对方视如珍宝,偷完之后提起裤子不认账。这个陈商回到家中还常常想念三巧儿,男人心里有了别的女人,就会看自己老婆不顺眼,因此陈商经常和妻子平氏吵架。后来陈商终于忍不住,又回到枣阳县找三巧儿。晚了,枣阳县此时哪里还有三巧儿,陈商找人打听,原来三巧儿和自己偷情的事情败露被丈夫休掉,在那个时代偷情的女人被人看不起的,三巧儿已经被卖去外地给别人做小妾了。啊!可怜的心肝宝贝呀!陈商伤心之下竟然病重身亡!

陈商前脚离家,妻子平氏后脚追来,平氏来到枣阳县找丈夫陈商。没想到陈商已死,平氏听说丈夫是因为其他女人伤心而死,反而觉得内心坦然,这种貌合神离的婚姻她早已经受够了。平氏虽然精神得到解脱,但是毕竟没有收入,很快将随身带的钱花完,平氏只能流落在枣阳县无处可去,走投无路的平氏考虑再三,决定找个可靠点的人嫁了算了。经媒人撮合,平氏很快找到个合适的当地人,是谁?事情就是这么巧,竟然就是蒋兴哥。

蒋兴哥娶到平氏为妻,平氏虽然相貌比不上三巧儿,但是也很漂亮,更可贵的是平氏心智明显比三巧儿成熟,有主见,两人婚后互相敬重,生活十分和睦。有一次平氏整理自己东西无意间翻出那件珍珠衫,蒋兴哥碰巧看到,大为惊异,忙问妻子这珍珠衫怎么来的。这件珍珠衫也一直是平氏心里的一个疙瘩,平氏就将这件尴尬的珍珠衫和前夫陈商的事情告诉蒋兴哥。事情至此真相大白,蒋兴哥这才知道平氏竟然是陈商妻子,不由的感慨老天有眼,报应不爽。两人因此更加恩爱,以后蒋兴哥继续外出经商,平氏照看家里,家庭和美。

我认为故事到这里结束就刚好,但是我们的小说从来讲究一个大团圆结局,所以后面还有一段。大概情节就是蒋兴哥因故又遇到三巧儿,三巧儿的进士老公感念,蒋兴哥和三巧儿情深,又把三巧儿还给蒋兴哥,从此蒋兴哥,平氏,三巧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里,陈商因为淫欲,机关算尽勾引别人老婆,肯定不对,最后自己也付出了代价;三巧儿温柔有余,缺乏主见,好端端的妻子不做,变成小妾;蒋兴哥真是个厚道人,老婆给自己戴了那么大一顶绿帽子,还时刻维护老婆,最后好心有好报;平氏为人正派,有主见,即使死了丈夫眼看流落街头,最终仍然能再嫁,过上好日子!

全文都在宣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宣扬了因果报应。

中国人其实历来讲究因果报应,只是到现在因为破除迷信,所以我们当代人不信这个。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大家还是信一点的好,因果报应在某些方面来说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你种什么因,比如对周围的人好,与人为善,不贪赃枉法,不坑蒙拐骗,这样坏的事情大概率是不会报应到自己身上的,所以因果报应并不完全是迷信。人如果相信因果报应,相信“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应该就不会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敬畏感,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的做出一些违法乱纪,道德败坏旳事。

这段是闲话,有感而发,与全文无关。

参考资料:

冯梦龙,喻世明言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