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员外途穷忏悔》。
我们现在是不是失去了信仰?古代我们信儒教,信汉化版的佛教,信道教。总之我们有信仰,“抬头三尺有神明”,“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什么的,时刻在心中。近现代我们信马列主义,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近现代的仁人志士,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是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他们真的无怨无悔,为了祖国奋斗终生!在那个论成分的年代,笔者家的成分不好,属于要被打倒的“地富反坏右”黑五类,祖父天天被批斗,游街示众。父亲后来有幸被招工,来到煤矿,然后就扎根煤矿,在那个偏远的山沟里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其中的艰辛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得完。直到现在老父亲没有一句抱怨的话,没有一句咒骂祖国的话,更没有一句咒骂伟大领袖的话。相反都是对煤矿,对祖国,对伟大领袖深深地爱,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真爱,不是虚假的那种。前两年因为国家去产能,关停了我们矿,那时父亲退休已经快二十年,但是仍然能够感觉到他的失落感,那种失落感难以言表。
这样看来,还是有信仰的比较幸福!
现在我们信仰什么?现在我们信钱,笑贫不笑娼,除了钱眼里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真的不好。今天这卷故事讲的就是,为人不能只重利,昧着良心去做那些亏心事,搞到最后没有一点人情味,真不知道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进入正文。
元朝苏州府有个财主叫施济,施济小时候在支学究那里读书,支学究的儿子叫支德,施济和支德两个人从小一起学习,但是后来支德学习好,学成中举,去了外地做官。施济学习不好,没有考中,就留在家里,娶妻严氏,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叫施还。施济平时为人大方,乐善好施。施济父亲怕施济花钱无度,就藏了一些金银,准备临死时再告诉施济。但是没想到老父亲死的太突然,还没来得及告诉施济藏财宝的事,就两腿一蹬咽气了,所以施济根本不知道父亲藏财宝旳事。
话分两头,施济因为得子困难,所以平时没少去庙里烧香求子,等到四十多岁生下儿子施还时,施济夫妻就要去寺里还愿。去寺里还愿时,施济碰到自己小时候的同学桂富五。这时的桂富五因为做生意亏本,搞得倾家荡产,正准备跳水自尽呢。虽然施济和桂富五已经十多年没有见面,但施济听到桂富五现在这么可怜,马上就将自己准备捐给寺庙的三百两银子送给桂富五,让他拿去先还债。施济帮桂富五还了债,又看桂富五生活没有着落,就将自家桑枣园借给桂富五住,然后供养着桂富五一家。
大家现在可能对三百两银子的价值可能没有感觉,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钱?笔者一般是按照一两银子差不多一千元人民币这样换算,当然现在物价又涨了,我们先不管它。按一两银子对一千元人民币,三百两就是三十万元。那时候买个仆人,丫鬟之类的也就几两银子。看到了吧,好多钱啊!关键是施济不但花这么多钱帮桂富五还债,还收留供养着桂富五一家!施济为人真的是很仗义。
桂富五一家的感激之情也不用细说,对施济自然是感激涕零,又是磕头,又是发誓的,要一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施济。这绝对是应该的,多大的恩情啊,我们如果受人这么大的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可是人这种动物,他总是会变的。桂富五一家在施济家的桑枣园安顿下来后,某天居然从桑枣园的银杏树下,挖出施济老父亲生前埋下的金银财宝,黑眼珠子盯着白花花的银子,桂富五的心变了。桂富五忘了自己当时走投无路,准备跳水自尽的可怜相,也忘了自己当时感激涕零,要给人家做牛做马报答恩情的话。
桂富五一家先昧着良心私吞了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然后暗地里用这笔钱在离苏州有一段距离的会稽买房买地,也悄悄地成了个财主。要不说桂富五一家人卑鄙,他们直到这时还是继续住在施济的桑枣园,平时依旧是破衣烂衫,生怕别人知道他们发财。其行为猥琐,内心肮脏,真像老鼠一样。挖出财宝前,桂富五还曾想过高攀施济家,把自己女儿嫁给施济儿子施还,等挖出财宝后,桂富五这件事也绝口不提了。
过了几年施济也过世了,家里剩下施济老婆严氏和儿子施还,孤儿寡母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正需要桂富五一家帮助的时候。桂富五怎么做的呢?他们全家使了一招金蝉脱壳,找个借口搬出桑枣园,跑了!一家人跑去会稽当财主,过舒服日子去了!
施家孤儿寡母没有主心骨,很快家业就支撑不下去,家业日渐贫落,难以为继。正在一筹莫展时,天无绝人之路,支德回来了,并且支德还愿意将自己女儿嫁给施还。大家记得支德是谁吗?支德就是小时候和施济一起读书,后来中举外出做官的那个人啊。支德一直在外地做官,现在退休,就落叶归根回来了。大家都喜欢拿贵族和暴发户做对比,此刻就有个现成的例子:桂富五一家,小人乍富(而且他们家之所以能富起来,还是因为昧着良心贪占他人财产),忘恩负义,眼高于顶,瞧不起人,令人作呕!再看支德,做官都已经做到省部级高官,但还是愿意将女儿嫁给老友的儿子。两人的为人处世,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
桂富五昧了施济家的金银财宝,除了他自己知道,再没有其他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觉,因此我们也先按下不提。可欠债还钱总是天经地义吧,当初桂富五没钱还债,施济家借他三百两银子还债,这笔钱总该还给施济家吧。桂富五良心真是叫狗吃了,居然连欠的这三百两银子这钱都不想还!这段大家可以自己去读原著,施济儿子施还去会稽找桂富五家讨要那三百两银子,桂富五和他那几个儿子态度傲慢,语言无耻,桂富五老婆更是口蜜腹剑,人面兽心。这家人如此厚颜无耻,卑鄙下流,读来使人不觉作呕。
天道轮回,报应来得真快!要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小人乍富这种,一般都会因为德行不够,很快失去财富,桂富五一家就是这样。首先,桂富五的二儿子不学无术,喜欢天天往妓院里钻,后来桂富五断了二儿子财路,二儿子没钱用就拿家产抵嫖资,最后得性病死了。然后桂富五的大儿子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居然在与人争斗时被人打死!至于桂富五,好好的产业不用心经营,总想着走歪路子,也不上称称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有点钱就烧包的想做官。掏了一大笔钱给个跑官的去京城活动,没想到那人是骗子,骗的桂富五倾家荡产。这是桂富五第二次倾家荡产,一夜之间又被打回原形。
我们回头再看施还,施还终于找到祖父遗留下来的账本,原来老头把宝藏买在哪里都清清楚楚的记在这个账本上,而且埋财宝的地方有好几处,不止枣园银杏树下的那一处。施还按照账本挖财宝,挖出许多,只不过在挖桑枣园的银杏树下那处时,发现财宝已经被人挖走。施还马上明白这是被桂富五家挖走的,但是也没有再去追究什么。然后施还娶了支家小姐,重振家业。故事到此以大团圆结束。
笔者父亲早年还没有退休前,帮助过很多人。其中有一家人和我们是同乡,我们叫乡党。父亲和他都是从老家一起被招工,来到煤矿工作。父亲很照顾他们一家,他们自然也很感激父亲,父亲没退休前的那几年,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来家里探望父亲。后来笔者家遇到变故,需要用钱,那时候父亲已经退休多年。有一天晚上大概九点钟左右,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所以父亲提前用家里座机和那人约好,然后就冒着严寒,步行去他们家。父亲不是去找他们借钱,而是用我们家的定期存折换他们的现金。大家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因为定期存折没有到期就取钱,会损失利息,所以那个时候如果存折没有到期,大家一般都不会提前取定期存折的钱,如果遇到急需用钱,大家就可能用自己的定期存折去找要好朋友兑换现钱。过了一会,父亲回来了,脸色不是很好看,原来父亲连人家的面都没见到,敲了半天门,人家连门都没开!父亲一辈子要强,以前都是人求他,他很少求人,但是这次父亲吃了个闭门羹。
哎!笔者那时还小,里面的心酸体会不深。现在想想,做人有时真的不应该这么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