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导读(一):变,有活的可能性;不变,肯定死,只是死的慢点。选哪个?

悦鸣 2023-03-11 15:43:18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已经看完,其中选了一些经典的分享出来,大家喜欢可以翻以前的分享看。从今天开始看《警世通言》,《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一样,全书也是四十卷,今天要看的是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王安石变法这件事可谓家喻户晓。这次变法是北宋神宗年间,在神宗大力支持下,王安石主导的一场政治变革,变法最终失败。对于王安石的评价,现在当然是正面积极的评价,赞扬的声音多。但在此之前,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消极负面的,批评的声音多。所以《拗相公饮恨半山堂》通篇文章都是对王安石的批评,大家读这篇文章时不用大惊小怪。

话说王安石在地方上的工作干得好,有成效,积攒下不错的政治声誉,大家称之曰:能!所以很多人都在皇上面前推荐他,皇上从善如流,安排王安石进入中央决策层,将其任命为首相。据说人事升迁有一条定理,大概意思是:一个人会被一直提升,直到一个他无法胜任的岗位。所以兄弟们切记,升官升的太快,做官做得太大,有时候真的不一定是件好事,要知道德不配位很危险的!所以工作积极进取没有问题,路要一步步走,自己能吃几碗饭心里一定要有数。

笔者有个同事就吃过这种亏,今天讲出来给大家听听。笔者这个同事,小伙子一表人才,人又聪明,学东西又快,他刚入公司是从最基层的普工做起,然后技术工,组长,班长,总领班的一路提升,这一路走上来小伙子都游刃有余,最后一直升到副主管。然后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因为副主管工作方式和原来有很大区别,这个岗位不但要处理好本部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与兄弟部门打交道。小伙子从基层做起,技能娴熟,处理本部门熟悉的工作也是轻车熟路,但是完全没有与平级部门合作的工作经验,而一路将他提拔起来的领导估计也没有培养新人的经验,所以这个领导根本没有辅导小伙子怎么与评级部门沟通的意识。这个领导的做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只知“扶上马”,却不懂得“送一程”。

小伙子在副主管的岗位上,工作举步维艰,所有的其他主管都去老板那里投诉小伙子。小伙子尽心尽力,一心想干好工作,甚至在团年晚宴的前一刻,所有人都去参加晚宴了,小伙子还在孤零零一人在亲自操纵设备,赶工那些没有完成的订单!小伙子终于被众人的口水淹死,小伙子自己坚持不住,向公司打申请,请求调回去做生产一线的操作工!

为什么扯这么远,因为笔者认为王安石的经历和这个小伙子经历有点类似。

王安石从地方调到中央当首相,封荆国公,直接面对老板——皇上,为报皇恩,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安石当然想要作出一番成绩。王安石在与神宗一番沟通后,得到神宗充分信任,然后在神宗的大力支持下实施变法。变法是为解决当时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出于好心去办一件好事,王安石的初心绝对是好的。

变法其实就是改革,就是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主要原因就是变法会不可避免的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反对势力十分强大。所以变法操作时最忌急躁,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偏偏王安石急于求成,本人又性格倔强,一意孤行。到最后除了皇上支持,王安石得罪了朝中几乎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没人支持怎么办?王安石还是继续变法,只要拥护新法,不管这人是什么人,王安石都用,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奸邪小人利用王安石这一点,投机钻营,情况越来越恶化!这些小人将变法政策完全扭曲,好政策落实到地方时完全变味,结果搞得天下怨声载道。

皇上开始出于信任,鼎力支持王安石,但是最后皇上发现变法的结果根本不是王安石当初给自己规划的那样!皇上没看到一点好的效果,而反对的声音却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涌来,越来越多的抱怨和投诉汇聚到神宗这里!终于神宗皇上也顶不住压力,失去耐心,放弃了对王安石的支持,至此王安石的变法宣告失败。变法失败诚然可惜,但是对社会的创伤和因为变法产生的党争流毒影响更大,这是后话不在这里详细说。

变法失败,王安石迫不得已引咎辞职,被外放江宁府养老。从东京去江宁府的一路上,王安石估计也是想了解变法后民间的真实情况,所以一路上是微服出行。结果可想而知,路上听到的全是反对声音,老百姓当面咒骂,文人写诗唾骂,整个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大家将王安石比作猪狗,恨不得生吃其肉!一路走下来,王安石亲身感受到自己的新法对社会造成这么大的破坏,折腾的老百姓家破人亡。不禁自己也心灰意冷,性情大变,从开始的意气风发听不进任何意见,到后来悔恨不已呕血而死。

我们学术短浅,没能力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想说在中国想要改变一些事情真的太难,鲁迅说过,在中国移动一张桌子,几乎也要血,而且有了血也不一定能移。中国历史上多次变法,管仲、商鞅、吴起、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大部分上都是失败。要么变法者一死,新法就维持不下去,要么变法者直接死于变法,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商鞅变法,但是商鞅本人在当时以及后世留下的也是刻薄好利这些不好的名声,等到商鞅因变法而被车裂的时候,多少人拍手称快!说他变法成功,只不过是他的变法政策在他死后秦朝继续使用罢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变法肯定流血革命的成本低,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被逼到绝路上迫不得已选择血流成河的革命,而不早点动作选择成本更低的变法呢?笔者说一下自己浅薄的观点,来抛砖引玉:这是因为变法者想要变法,就一定要改变旧制度,重新分配利益的蛋糕,而这不可避免的要损害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而既得利益者集团自然是掌握着财和权,尤其是话语权的那些人!俗话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变法要损害这些掌握核心权力的人的利益,这些人肯定会极力反对。而可以在变法中获利的大多数—比如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往往是很容易被迷惑的,普通民众一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知道沿着别人帮画好的路走,其实是分不清前面的路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往往掌握话语权的人说什么,民众就信什么,结果就是变法对民众有利,但是民众反而也不会支持变法!

按照这样分析下来,谁会支持变法者?没有!根本就不会有人支持变法。结果就是,反对变法的势力十分强大,而没有支持变法的!那如果还是要变法,怎么办呢?只能是变法者黑着脸,抡起大刀片子,看哪个敢阻挡变法,就去削哪个!最后变法者都成了没有人性的怪物。因为变法者得罪了所有人,完全被孤立,所以整个变法过程,变法者如履薄冰,一旦最高领袖也顶不住反对变法的压力,那实际主持变法的人马上就会遭到群殴,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讲人情味,不变法,大家得过且过,过一天是一天,国家积重难返,一步步滑向深渊;不讲人情味,变法,如果成功,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功,往往死得更快。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大多也已经走到这个十字路口,不改革,看着利润点越来越低,慢慢往下滑,直到为零;改革,搞不好死得更快,多少企业是改革改死的,不改革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怎么办?不知道。

突然想起来,刚才其实说漏了,我们还有一个变法几乎就要成功的例子—改革开放!为什么改革开放几乎要成功?大家都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国家的变法大部分能成功?大家也分析一下。

参考资料:

冯梦龙,警世通言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