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臧霸,把梁山戏码提前千年预演了一番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4-08 18:41:22

汉末三国时,泰山群雄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们游走在诸侯之间,影响着天下局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泰山群雄中,臧霸无疑是蕞具代表性的一位。有意思的是,臧霸的经历,和《水浒传》中的梁山故事多有契合。

这是怎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臧霸游戏图

一、啸聚徐州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人。

说起来臧霸还不算起于白身,因为他老爹臧戒是华县的一名狱掾。狱掾是秦汉时县令长的属吏,职掌刑狱。这个职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肯定要比宋江的刀笔吏职权要大,大致和萧何的狱吏差不多。而且,臧家还养有一帮食客。食客是好听的,实际就是一群江 湖朋友。这就更宋江了。

臧戒是个耿直男,执起法来依律办事。有一次,泰山郡守因和人有私怨,就想把人家黑了,臧戒却说按律这人不当死啊。太守大人一听,哟呵,你个小小县狱掾居然敢不听我郡守的?那行,他不死你死,于是发下大令,把臧戒收押,并派百余人押送他往郡府。

臧霸时年仅有十八岁,听到这个消息,就带领数十名食客,在华县西山,把老爹给救走了。可能是臧霸平时就有勇名,当时押送者竟无一人敢动。这就把梁山好汉劫囚车又提前上演了一番。

就这黑厮劫的囚车

臧氏父子和食客们于是亡命临近的徐州刺史部东海郡,而臧霸也由此更以勇壮闻名江 湖。

黄巾乱起后,臧霸带领一帮兄弟,投靠徐州刺史陶谦,共御贼乱,因功被拜为骑都尉。

后来,臧霸利用他在江 湖上的威望,收兵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豪众。然后,众人又共推臧霸为带头大哥。他们盘据开阳,实际上成了一股半独 立的豪强武装。

需要说明的是,史书上,臧霸、孙观、吴敦、尹礼常同时出现,唯《武帝纪》中列有昌豨。演义可能考虑到臧霸后来做了镇东将军,于是将他摘除,而将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并称,后人也将这四人称为泰山四寇。实际上,昌豨与他们走得比较远。我们不妨将这五人合起来,叫他们泰山五虎。

泰山五虎初投陶谦

做为江 湖男儿,泰山五虎在本名外也得有个响当当的浑号。史书还真有载:臧霸一名奴寇、孙观名婴子、吴敦名黯奴、尹礼名卢儿、昌豨名昌霸。

这就越来越水浒了。

二、归附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东伐吕布。作为有正义感的好汉,臧霸等即往助吕布。

但与武侠小说中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地的成年童话不同,现实中江 湖在江山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曹操很快水淹下邳,而后擒斩吕布。

吕布被抓后,臧霸等人即转入地下。曹操既占徐州,即指名道姓要见臧霸。臧霸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倒也识趣,就去拜见曹操。曹操一见大喜,便让他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及孙观之兄孙康。这些人一向听大哥臧霸的,都也前来向曹操报到。

臧霸还曾助吕布

曹操于是以臧霸为琅邪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观为北海相、孙康为城阳太守,并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这里的“割青徐二州”,当代三国史专家卢弼认为是尽领青徐,并将臧霸治青徐与李通治淮汝、钟繇治关中并列。但个人觉得,曹操可能是割出二州部分土地,让臧霸统领。因为曹操“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也就是说,从汝南郡分出两县另设阳安郡,由李通统领。个人见解,有不同理解我们也可探讨。

且说当年曹操治兖州时,以徐翕、毛晖为将。张邈、陈宫趁曹操东征叛离他而迎吕布入兖州时,二人却无情地背叛了曹操。如今吕布已被灭,二人觉得没有活路,又无胆去地下追随吕布,思来想去,就想起了孝义黑三郎宋江,不对,是奴寇臧霸。

陈宫是兖州之叛的操盘手

当时刘备还在曹操处,曹操就让刘备往见臧霸,让他送上徐、毛二人首级。

臧霸却对刘备说:“臧某人之所以能在江 湖自立,就是因为注重一个义字。依道义,我是不会出 卖投靠我的朋友的。我如今受曹公活命之恩,不敢违其命令。但志在王霸之业者,当晓之以义,臧某还请将军为我向曹公明言此事。”

臧霸这话,一语双关,“志在王霸之业”,既说曹操也说刘备,刘备本来和曹操就不一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如实向曹操转述了臧霸的话。

臧霸、刘备还有交集

曹操听后,长叹一声,叫过臧霸来说:“一诺千金,此古人之义也。如今你能行此事,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罢徐翕、毛晖之罪,而以二人都为郡守。

所以有些曲,是要知音才能合奏的。曹操、臧霸,也算知音。

三、四方显威

官渡之战中,袁曹相拒。臧霸等人,数次以精兵入侵青州,有 效牵制了青州袁谭军对冀州的补给。也因此,曹操才得以心无旁骛专心与袁绍河北兵对 抗。

近来,关于臧霸在官渡之战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被发掘。我觉得一点都为过,如果考虑到之前袁谭从平原扩张到青州,接连逐田楷、孔融的事迹,就知道臧霸的功绩可能更大。当然这不在本文的范围内,有兴趣的可以再挖。

袁谭曾北海逐孔融

袁绍去世后,其二子争储,曹操利用这个机会,在南皮终灭袁谭。臧霸等前往祝贺,席间他提出了要派子弟及手下诸将父兄家属到邺城居住的请求。当然,这是纳质子以表明 心迹。

曹操听后笑道:“诸君忠心报国,何必如此呢?”但他话头一转说:“但当年萧何派子弟入侍,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烧屋抬棺以从,光武帝也不违逆。曹某岂敢乱改古人的法度呢?”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臧霸的请求。

后东州之地,扰攘不止,臧霸等奉命出征,平安沿海,因功皆封列侯。而臧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后来臧霸又于禁共同讨平同为泰山五虎的昌豨(参看),与夏侯渊讨黄巾贼徐和等,因功迁为徐州刺史。这也是我前边说“割青徐二州”只是分出部分土地的原因之一。试想,如果当初臧霸已尽领青、徐二州了,这里再封徐州刺史不是降职了吗?

臧霸、于禁攻昌豨,五虎相残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说沛国人武周为下邳令,臧霸很敬重他,常到下邳县府去拜会。后来,臧霸部下从事总詷违法乱纪,武周查明真 相后,将他抓捕杖毙狱中。臧霸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但不怪罪武周,反而因他不循私情对他更善待。

臧霸这境界又比梁山一帮高了不知几个档次。

四、天柱建勋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讨 伐孙权,臧霸冲杀在前,两次入巢湖,并攻打居巢,打败吴军。可惜此战没有大的收获。

曹操、臧霸也算君臣相得

同年,盘据江淮的豪强陈兰、梅成据县叛乱。曹操以于禁、臧霸讨梅成,以张辽、张郃讨陈兰(参看)。因于禁误中梅成诈降之计,二贼合流,蹿入天柱山拒守。

张辽率军围天柱山,而臧霸被派于皖城,拒前来救陈、梅二贼的吴将韩当。韩当派军攻击臧霸,两军战于逢龙。后韩当又分兵从夹石是攻臧霸,均被臧霸击败。此后臧霸回军屯驻舒城。孙权又派东吴数万水 军屯于舒口,分兵往救陈、梅。但当他听说臧霸驻于舒城,立即开拔溜号。

臧霸却不依不饶,乘夜追击孙权。等到天明,臧霸军已前进百里,终前头拦住吴军。然后曹军前后夹击,吴军困窘不堪,跳水而亡者很多。

因此吴兵终不能救陈梅二贼,张辽遂破二人。臧霸此战,和官渡的功绩一样,也是以偏师拒敌而建大功。

更由此知,孙权不仅害怕张辽,对臧霸也是听其名而畏其声。

孙权对臧霸也很忌惮

后,臧霸又从讨孙权于濡须口。战中,臧霸、张辽共为先锋,时逢大雨不停,二人到前线,江水暴涨,吴军乘水势舟船迫近,曹营众将都心有不安。

张辽观看形势,恐对己不利,就要退军。臧霸却说:“曹公深明利害,怎么会置我等于危险于不顾?将军还要再等一下命令才好。”苐二天,曹操的退军命令下达,二人于是返回。

张辽回军后,一无讳言将战场情况向曹操作了汇报,曹操非常兴,即拜臧霸扬威将军,并假节。

后孙权求和,曹操回军,留臧霸与夏侯惇屯于居巢。

五、是否重用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臧霸迁任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徐州诸军事。

同年,曹丕登基为帝,改元黄初,臧霸又进封开阳侯,又徙良成侯。

黄初三年(222年),臧霸随征东大将军曹休破吴将吕范于洞口。

后臧霸入京为执金吾,位特进。曹丕每有军事,都向臧霸求教。

魏文帝曹丕

这是《三国志》里的记载,是不是很完 美?但鱼豢所著《魏略》里则有一番完全不同的记载。

按《魏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臧霸驻别军于洛阳。次年曹操去世,青州兵及臧霸部下以为天下将乱,于是敲着鼓擅自离散回家。曹丕即位后,以曹休总督青、徐二州兵马。有一次,臧霸向曹休说:“朝廷不肯听从我的,如果给我步骑万人,我必能纵横江表,让吴军不敢北顾。”

曹休把这话告诉了曹丕,曹丕就对去年他的兵擅离起了疑心。于是趁东巡之机,要臧霸前来会见,进而夺了他的兵权。

这段记载和《三国志》的臧霸受重用相差巨大,甚至可以说截然相反。关于这段记述的真实否历来也争议较大。

《魏略》对臧霸的记载和《三国志》大不同

考虑到曹丕的为人,我觉得这个记载真实的可能性比较大。泰山五虎是曹营中一支相对独 立的军 队,曹操在征战初期兵力不足,以其为用可以理解。到了曹丕称帝,三足鼎立的局势已基本形成,加之曹丕狭小的器度,他怎能容下还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

而如果把上述两段记载作前后顺序看,则曹丕先把臧霸调离驻地,加个执金吾的虚职,然后再夺其兵权也可说通。

只是曹家还算厚道,没有赐臧霸一杯御酒压压惊。

明帝即位后,增臧霸食邑五百户,并前共三千五百户。但很快,臧霸就去世,谥曰威侯。其子臧艾袭其爵位。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臧艾去世,谥曰恭侯。其子臧权继爵。臧霸先后有功,其三子皆封列侯,并赐一人为关内侯。

忠义堂上,只剩一声叹息

我们再看一下泰山五虎的结局。除前述昌豨被于禁诛杀外,孙观后任青州刺史,濡须口之战假节,战中左足受伤而后亡。吴敦后不见踪迹。尹礼有说是《全琮传》中的尹卢,亡于黄武元年(222年)对吴之战,但不知真假。那个孙康,也没了后文。

通过泰山五虎,尤其是臧霸的经历可知,宋江受招安的结局,早在千年前就已定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千古之理也。

看来,吴用果然是无用,不读史啊。

我是三国路 人甲,一名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