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邓艾起身微寒,在他做汝南典农小吏时,有一位郡中长者,对他常予照顾。邓艾却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那么这人就这么无情无义么?
说起来邓艾本出身于南阳邓氏,但到他这一世,家道已经中落。加之他从小丧父,生活就更为困顿。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取荆州,将当地百姓北迁,年仅十一岁的邓艾随母亲被一块迁到汝南屯田。
在这里,邓艾年龄太小,只能做个放牛小子。但他人穷志不短,刻苦向学,后来被推 荐为典农都尉学士。
本来这也算条仕进之路,可惜因为他口吃,典农都尉只指派他做了名稻田守丛草吏——对,就是林冲的草料场管 理员。
在此期间,汝南郡中一同事老父,见他家实在是揭不开锅,就经常给予些照顾。
对于这位无偿资助者,特困生邓艾是不是该心存感激?但他一点谢意都没表现出来!
不过,这位长者施恩倒也不求报,依然赞助如故。
邓艾在这里熬了二十年——二十年啊,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后来他终于熬成了一名典农主簿,就是会计。
有一次,他到洛阳汇报屯田情况,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与其一番交谈,对其见识颇为欣赏,就辟他为太尉府掾,再升为尚书郎。
邓艾从此踏入仕途,而且一路高升,先因建议淮南屯田受到司马懿重视,再出任征西将军参军,又转南安(治在今甘肃陇西)太守、城阳(治在今山东莒县)太守,并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在司马师把政时,又转为汝南太守。
这样,邓艾又回到了他事业的原发地。只是,他已从当初那个放牛小结巴,摇身一变,成了汝南的父母官,这可是比衣锦还乡还要荣耀啊。
邓艾一到汝南,立刻派人寻求当年资助自己的那位老者,可惜他打听来打听去,却听闻那位大善人已经仙游。
邓艾大为哀恸,派人前去祭奠,厚待其仍活着的老娘,并将其子辟入太守府为计吏——也就是当年自己所干过的会计工作。
邓艾与老吏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漂母“一饭之恩”赠韩信的事迹。那么当初这位长者不计回报地赞助邓艾,邓艾为什么不表示感谢呢?
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老人的恩邓艾当时还不了。所谓人在困处,一切感谢都是虚谈,况且邓艾还是个说话不利索的主儿。
二是大恩不言谢。所谓恩情过大,言谢即假。自己不能报答的恩,只能记在心里,不必表于言语。
三是报恩不在一时。想老吏当时既然可以救助自己,自我生活一定不成问题,那我何发奋图强,闯出一番天地再来千金酬一饭呢?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