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北约七十余年的军事格局正面临历史性转折。特朗普政府被曝计划放弃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职位——这个由美军四星上将专属的"铁王座",或将首次迎来欧洲将领执掌。此举犹如在跨大西洋联盟投下深水炸弹,引发外界对美国退出北约的强烈猜想。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国欧洲司令部将与非洲司令部合并,新设立的德国司令部负责人将不再兼任北约欧洲司令。这种架构调整既源于美军全球布局收缩,也折射出特朗普"成本优先"的执政逻辑——与其维持耗资巨大的全球指挥体系,不如将防务责任转嫁给盟友。
这种"断奶式"改革引发北约内部剧烈震荡。曾执掌该职位的退役海军上将斯塔夫里迪斯痛批此举是"战略自杀",担忧美国将丧失对欧洲防务的主导权。欧洲智库则预警,指挥权转移可能引发北约指挥链条紊乱,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敏感时期,这种结构性调整或将弱化联盟应对危机的能力。
但现实困境不容忽视:欧盟27国现役兵力总和不及美军规模,战略投送能力存在代差,核威慑仍依赖法国独立支撑。波兰等东欧国家已开始大规模采购美制装备,这种"去美国化"与"再美国化"并存的矛盾现象,暴露欧洲防务自主的深层裂痕。
更深层的震动来自国际战略格局演变。若美军指挥权移交成为现实,北约可能从"美国主导型"联盟转向"责任分担型"组织。俄罗斯或趁机扩大战略影响力,亚太盟友则可能重新评估美国安全承诺的可信度。这种连锁反应正在重塑二战后的国际安全架构。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北约,正见证美国单极霸权的渐次退潮。特朗普的"省钱改革"看似聚焦军事指挥体系调整,实则是全球战略收缩的重要拼图。对于欧洲而言,这既是实现战略自主的历史机遇,也是重建防务体系的严峻考验。当美国不再执着于"全球警察"角色,世界正朝着多极并存的新秩序加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