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镜头扫过库尔斯克州的一片密林时,三台钢铁巨兽的轮廓在高清画面中逐渐清晰——乌军第14机械化旅的操作员瞬间锁定了这个“意外收获”。被树叶掩映的朝鲜M1989“谷山”自行榴弹炮阵地,距离乌军前沿仅数十米,如同待宰羔羊般暴露在“海马斯”的射程之内。随着卫星制导的M30A1集束火箭弹呼啸而至,这场来自朝鲜半岛的“战争测试”以硝烟弥漫的代价揭开了序幕。
此次遭袭的朝军炮兵阵地却暴露了致命短板:三门“谷山”在百米间距内一字排开,既未深挖掩体,也未设置弹药隔离区。当集束弹头撒落的数百枚子弹药如暴雨倾泻时,缺乏防护的炮兵班组和精密仪器瞬间陷入灭顶之灾。尽管视频未见殉爆火光,但专家分析,这种源自冷战时期的牵引式火炮布阵思维,在无人机全域监控的现代战场已形同“裸奔”。
更值得警惕的是,朝鲜军火库中真正的大杀器尚未亮剑。240毫米M-1991火箭炮能在60秒内倾泻22枚高爆弹,射程覆盖首尔全域;采用卫星制导的KN-23战术导弹精度达10米级,其改进型射程突破600公里;而被称为“钢铁暴雨”的KN-25超大口径火箭炮,单次齐射火力足以抹平一个机械化旅。相比已显疲态的“谷山”,这些融合朝鲜独特军工智慧的新锐装备,才是能让北约夜不能寐的“王炸”。
眼下西伯利亚铁路正彻夜轰鸣,更多贴着防水布的军列驶向俄乌前线。当乌克兰士兵还在盘点集束火箭的战果时,东方地平线上隐约浮现的,或许是射程直达第聂伯河的600毫米火箭炮群,或是能在2000公里外精确点穴的弹道导弹。这场始于苏联旧武器的交锋,正在将半岛的“火药桶”引信悄悄接入东欧战场。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七十年前朝鲜战争中的“喀秋莎”让美军胆寒,如今它的东方传人正试图在乌克兰续写新的火力传奇。只是这一次,乌军要面对的不仅是钢铁洪流,还有一个国家蓄积半世纪的军工野心。
朝鲜:赚外汇怎么这么难啊[呲牙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