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10-06 17:58:13

印光法师: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

净土十三祖

29、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第二部分)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若曾鲁公○13 ,陈忠肃○14 ,王龟龄○15 ,史大成○16 (曾陈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状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肃悟入甚深,以前世皆为高僧,故虽处富贵,犹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贤孙,皆此类也。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有负恩处,为报怨故,来为其子。小则忤逆亲心,大则祸延亲身。生无甘旨○17 之养,死贻九泉之辱○18 。又其甚者,身居权要,谋为不轨,灭门戮族,掘坟夷墓,使天下后世,唾骂其人并及其亲。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是也。偿债者,子宿世负亲资财,为偿债故,来为其子。若所负者多,则可以终亲之身。若所负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学甫成名○19 而丧命,商才得利而殒身。讨债者,谓亲宿世负子资财,为讨债故,来为其子。小债则徒费束修○20 聘金延师娶妻,及种种教诲,欲望成立,而大限○21 既到,忽尔丧亡。大债则不止如此,必致废业荡产,家败人亡而后已。

【白话文】

子女来投胎有四种因缘。一是报恩,二是报怨,三是还债,四是讨债。

第一报恩。那就是父母对子女宿世有恩,为了报恩的缘故,来做父母的儿女。那么父母活着时,服劳奉养他们,父母去世后,如法埋葬他们,如理祭祀他们,必使父母活着时心生欢喜,死了之后不缺祭祀,乃至为官清廉施恩百姓而名垂青史,让天下后世,因敬重他本人而敬重其父母。如宋朝的名臣曾公亮、陈忠肃、王十朋,清朝初年的状元史大成,四位都信佛,其中陈忠肃的成就最高。因为他们前世都是高僧,所以今生虽然处于富贵,犹能不昧前世学佛本因。今世的孝子贤孙,大多属于报恩这一类的。第二报怨。父母宿世对子女有负恩之处,为了报怨的缘故,来做父母的儿女。小怨则忤逆父母之心,大怨则惹祸牵连父母之身;父母活着时,没有衣食奉养;父母死了以后,在九泉之下蒙受羞辱。还有更严重的,身居权贵,图谋不轨,导致绝门灭族,掘坟平墓,使天下后世,因唾骂他本人而唾骂其父母。如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人便是。第三还债。子女过去世亏欠父母钱财,为了还债的缘故,来做父母的儿女。若所欠较多,就可以奉养父母到老。若所欠较少,不免半途而去。比如仕途刚成名而丧命,经商才得利而死亡。第四讨债。父母过去世欠子女钱财,为了讨债的缘故,来做父母的儿女。若是小债,则白费学费聘金,上学娶嫁,及种种教诲,指望他成人立业。哪知大限一到,忽然死亡。若是大债,还不止如此,必致毁家荡产,家破人亡才算罢休。

谛观令子,恐是讨债而来。幸所负者少,故弱冠而去。当忏悔宿业,努力勤修。天必畀(bì)○22 汝好子,光大门户。况孔子圣人,中年丧子。颜渊大贤,壮岁夭亡。原宪○23 赤贫,子路殉难。夷齐饿死于首阳○24 ,伯玉穷困于卫国○25 。将谓圣贤因修德而遭天谴耶,抑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耶。但责己德之不诚,勿问天报之祸福。能如是者,五福○26 自然临门,六极○27 决定避舍。谓予不信,有如皦(jiǎo)日○28 。

我看你的儿子,恐怕是讨债而来。幸好欠他不多,所以二十岁就去了。你应忏悔宿业,努力勤修佛法。上天必将赐给你一个好儿子,而耀祖光宗。况且孔子大圣,中年丧子。颜渊大贤,三十二岁夭亡。原宪一生贫困。子路在国君争夺战中殉难。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蘧伯玉穷困于卫国。难道说圣贤们是因为修德而反遭上天谴责吗?还是说生老病死有命,富贵贫贱在天呢?只能怪自己的德行不实在,莫要问上天的祸福有偏差。若能如此,那么长寿、富贵、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自然临门,而凶夭、疾病、忧伤、贫困、丑恶、懦弱之六极决定远离。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说的话,那就如同不相信天上有明亮的太阳一样。

须知人生世间,具足八苦○29 。纵生天上,难免五衰○30 。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将非天以汝倡导净土,以此无福无寿之子,为汝作顶门一针○31 。使汝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惧○32 。人命无常,速如电光。大限到来,各不相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于此犹不惺悟,力修净业,则与木石无情,同一生长于天地之间矣。有血性汉子,岂肯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高推圣境,自处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愤发,闻圣贤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负人耶,抑人负天耶。祈垂慧察。

须知人生世间,具足八苦。即便生到天上,也难免天寿将尽而五衰相现之苦。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岂不正是上天为了指导你遵修净土法门,而用你这无福无寿的儿子,在你顶门上下了一针。让你清醒过来,明白这三界内无一安宁之处,如同大火焚烧着的屋宅,充满种种苦难和危险,既恐怖又畏惧。人命无常,短促如闪电。死期一到,各奔前程,谁也顾不得谁。一切物质世界,皆虚假不实,如同梦境、幻觉、水泡、影子,无可留恋。对此若还不醒悟,还不致力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与木头顽石等无情之物,同样生长在天地之间而已。有血性的汉子,岂肯活着时作行尸走肉,死后与草木一同腐烂。把圣人境界看作高不可攀,自己甘心处于凡愚而不肯上进。遇到如此重大的警策还不奋发,听闻希圣希贤成佛作祖之道仍不肯遵行。到底是上天辜负了你,还是你辜负了上天呢?希望你用智慧好好省察。

(全文完)

【注释】

13【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神宗熙宁二年(1069),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以太傅归隐。元丰元年卒,年八十。谥宣靖。

14【陈瓘】(1042~1106)北宋居士。福建沙县人,字莹中。自号了翁。少登进士第,于徽宗朝,官左司谏。尝留心禅宗,有所省发。后读华严,深会其法义,自号华严居士。及遇明智法师,乃叩天台之宗义,深为契入。后入台州,专修念佛三昧,作天台十疑论后序、观堂净土院记。宣和六年殁,世寿六十五。追赠陈议大夫,谥“忠肃”。著有《两汉议论》八十卷、《尊尧集》十二卷。

15【王十朋】(1112—1171),字龟岭,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丁丑科状元。卒年60 岁。谥忠文。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贾氏,品德高尚,忍贫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兴元年辞官回故里,家有饥寒之号却不叹穷。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远无钱将灵柩及时运回家乡。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为官,关心的是国家、黎民,自己却是如此贫寒。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现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计有诗1700 多首,赋7 篇,奏议46 篇,其它如记、序、书、启、论文、策问、行状、墓志铭、祭文、铭、赞等散文、杂文140 多篇。此外还有《春秋》、《论语》讲义8篇等,内容广泛。他对《春秋》、《论语》、《尚书》尤有研究。治学反对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朱熹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说:“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叶适说他“素负大节”、“士类常推公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说“十朋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著作有《梅溪集》54 卷。

16【史大成】 (1613~1676) 字及超,一字立庵,清初鄞县人。1654 年(顺治十一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658 年冬,父病,绘己容寄他,嘱大成也绘容寄还。他遂上疏请求归养老父,至家父已亡,哀毁成疾。未几母亦卒,服丧于家。康熙初起复,迁礼部左侍郎。1676(康熙十五年),主持乡试,时科场条规甚苛,不容点划小疵,他则改为只严格内外防范,不计较点划,杜绝请托。旋以疾告归卒。性敦厚笃谊,爱好诗文,著有《八行堂诗文集》。工诗文,善书法。浙江第一位状元。

17【甘旨】指对双亲的奉养。

18【贻辱】使蒙受羞辱。

19【成名】称科举中式。

20【束修】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

21【大限】寿数,死期。

22【畀】赐与。

23【原宪】(前515~?) 字子思,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 “夫子岂病乎?”原宪回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

24《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有人告知说首阳山也是西周的地盘,他们便连野菜野果也不吃。饿死于首阳山。

25【蘧伯玉】春秋时卫灵公时的贤大夫,长垣县伯玉村人。《论语》中孔子赞蘧伯玉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26【五福】五种福报。《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27【六极】六种极凶恶之事。《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28【皦日】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辞。《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29【八苦】《涅槃经》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

30【五衰】天人于寿命将尽时身体所现之五种衰亡相。即:(一)头上之花(或冠)萎靡。(二)腋下出汗。(三)衣裳污秽。(四)身失威光,或常瞬目,且身上产生臭气。(五)不乐于本座,或违逆玉女。

31【顶门一针】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32见《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

1 阅读:50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简介:愿世界战争灾难早日消除,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