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形似鸡头、长在水中
是一味被《本草纲目》记载的
“药食同源”佳品
芡实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已有千年历史
在江南水乡
芡实不仅是食材
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人们用芡实制作“糖水鸡头米”
寓意团圆美满
芡实的“三宝”功效
中医典籍中,芡实被誉为“脾肾双补”的良药。现代研究也证实,它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尤其适合以下三类人群:
益肾固精
《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对于因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男性遗精滑精等问题,芡实可与莲子、山药同煮成粥,长期食用能增强肾脏功能。
补脾止泻
芡实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对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者有显著调理作用。建议将芡实打粉后与面粉混合蒸馒头,或搭配粳米煮成浓稠的芡实粥,既能饱腹又能养胃。
除湿止带
女性白带过多、私处瘙痒多与湿热下注有关。芡实可与薏米、赤小豆同煮成汤,通过利水渗湿的作用,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
单吃芡实略显单调,巧妙搭配能激发其养生功效哦!
芡实+莲子:两者均入脾肾经,煮成“双莲芡实羹”,可缓解因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芡实+山药:山药补气,芡实固精,搭配煮粥能增强免疫力,适合体虚易感冒者。
芡实+百合:百合润肺,芡实健脾,煮成甜汤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失眠。
芡实虽好,但食用方法需讲究:
选择有门道
新鲜芡实:秋季上市,口感软糯,适合煮粥、炖汤。
干芡实:需提前浸泡2小时,煮至开花后食用,营养更易吸收。
搭配有禁忌
芡实含淀粉较多,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
便秘严重者不宜多食,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食用有技巧
煮粥时建议用砂锅,小火慢炖1小时,使芡实充分软化。
打粉后可与蜂蜜调成糊状,早餐时冲服,方便又营养。
除了入药,芡实还能融入日常饮食:
早餐新选择将芡实粉与燕麦片混合,加入牛奶煮成“芡实燕麦粥”,搭配坚果和水果,营养均衡。
下午茶点心用芡实粉代替部分面粉制作发糕、松饼,口感Q弹,低糖健康。
药膳汤品芡实与排骨、玉米同煮,可补虚养血;与鸭肉、冬瓜搭配,能清热利湿。
注意事项每日建议不超过30克(干品),过量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干芡实需密封避光保存,防止受潮发霉。孕妇、哺乳期女性食用前建议咨询医生。
编辑:温嘉林 程焕映
责编:陈广泰
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