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林,尊崇武技,更尚武德。在历史长河中,很多武艺高强的前辈让人敬仰,而不少武德厚重的大家亦成为后辈楷模,学习榜样。

李树森,一八九七年出生于河北沧县罗瞳一武术世家。曾祖父李大忠、祖父李贵章,均为八极拳宗师级人物,享誉武林,威震八方。
李树森自幼随祖父习武,十二岁已小有名气。在他十四岁那年,有一山西高手来家拜访祖父,请求切磋枪技。李树森挺身而出,一试身手,他挺枪连扎百枪,几乎枪枪命中目标,令来者赞叹不已,从此声名大振。
李树森不仅武功精绝,武德也是非常厚重,一九二九年以后,李树森先后在唐山第一国术馆、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并任教务主任。一次,有武功好手来访较技,于德海代表武馆迎战,结果失手打伤了对方。李树森对此非常不满,提出:“切磋技艺并非两军对阵、生死相搏,要讲武德,出手应有分寸,点到为止,不可伤人”。
众人均不以为然,认为比武较技,双方都是举手不留情,当场不让步,出招换式皆在电光石火之间,分寸很难把握。李树森见很难说服大家,就建议选出几人与自己试手。结果武馆几个武师瞬间被他击倒,但无一人负伤。众人对李师傅的武技、武德均佩服的五体投地!

天津国术馆因建馆在先,名列“一号”,而后另一新建武馆也争此名号,因此产生矛盾,发生纠纷。最后经过协商,双方决定以比武定输赢,获胜者拥有“一号”名号。
比武那天,为避免失手伤人而伤了和气,双方一到场,李树森面对盛气凌人的对手,首先温声道:“我先练趟枪,你们消消气”,说罢抄起大枪,下场啪啪啪演练了一趟枪法。
一路大枪演练下来,李树森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最后收式把枪一放,众人却见那枪杆竟然已被拧劈。对方也是大惊,心想对手功夫竟如此之高,庆幸没有交手,不由心生敬佩,也觉不该争那“一号”虚名,于是赔礼言和,冰融雪消,迎得一团和气。
李树森在唐山时,有一高手来访,来人名唤顾汝章,有“棍王”美誉,自幼随少林正宗高手“严大枪”严蕴齐学艺, 精通十八般武艺,并随“剑圣”李景林、“武圣”孙禄堂、查拳大师于振声等学过太极拳、太乙剑、形意拳和查拳。
双方见面并未立刻交手较技,而是谈武论道、交流练功心得,然后才试手比过,总共切磋七天,最终“棍王”认输,称李师傅才是真正的“棍王”,两人成为挚友。
李树森艺高德更厚,屡胜不伤人,实乃真正的武林楷模。
(分享侠义豪客 关注红色武林 下篇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