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调查半年后,文剑平“裸辞”碧水源

南晴看环保 2025-02-17 17:55:14

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作为公司创始人、曾经的“灵魂人物”,文剑平最终还是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碧水源。

2月12日晚间,碧水源发布公告,公司董事文剑平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图片来源:碧水源

有评论称,文剑平的离场,或许是碧水源告别“个人英雄主义”,走向制度化治理的契机。但公司仍需解决战略摇摆、财务激进等问题,重新建立信心。

1

辞去董事职务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春节刚过,碧水源董事会就收到了公司董事文剑平的书面辞职报告。

由于个人原因,文剑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据了解,文剑平原定的任期届满日应为2027年4月1日。此时辞职,相当于提前2年多结束了自己的董事任期。

辞职后,文剑平仍持有碧水源股份239,397,57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1%,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中交集团子公司,持股33.04%)。

未来,他将继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股份减持承诺。

碧水源表示,文剑平的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也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正常运作,文剑平的辞职报告将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上一次听到有关文剑平的新闻,还是去年7月。2024年7月26日,碧水源曾经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收到弥勒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文剑平先生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

▼图片来源:碧水源

虽然具体的事由并未公开,但有观点认为,正是这次的事件为文剑平今年的辞职埋下了伏笔。

2

碧水源主要创始人

公司核心膜技术奠基人

事实上,这次的辞职,只是文剑平进一步与碧水源分手的信号。

早在2023年7月18日,碧水源就收到时任董事长文剑平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文剑平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众所周知,文剑平是碧水源的主要创始人,1962年出生,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

▼文剑平。资料图

1987年8月,文剑平参加工作。1987年至1998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助理研究员、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国家科委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兼任中国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8年9月赴澳大利亚留学。

2001年7月,文剑平学成回国后创办碧水源,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以自研自产的膜技术起家,很快成为了国内膜处理技术领域的龙头。

2010年,碧水源成功登陆创业板,并在上市首日成为沪深两市的第一高价股。文剑平身家一度高达65.66亿元,成为“创业板首富”。

不过,到了2018年,环保行业遭遇“暴雷潮”,碧水源的业绩和股价也双双下跌,不得不引入中交集团“混改”,由此导致了碧水源控股权的变更。

自2019年中交集团入主后,大股东逐步掌握了控股权,文剑平作为创始人角色也逐渐弱化。

从2020年开始,文剑平累计减持碧水源股份29次,套现超14亿元。有观点认为,他的频繁减持与公司引入中交集团后自身权力的边缘化有关。

最终,2023年辞任董事长,2025年又辞任董事,文剑平终于告别了他一手创办的碧水源。

碧水源在公告中也表示,文剑平先生是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公司核心膜技术的奠基人,公司及董事会对文剑平先生长久以来为公司发展、科技创新、水务环保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3

“后文剑平时代”

碧水源何去何从?

有观点认为,文剑平的离场,或许是碧水源告别“个人英雄主义”,走向制度化治理的契机。

不过,如果公司不能根治战略摇摆、财务激进与治理短视,这家昔日的环保龙头恐怕还是难逃“技术空心化”与“资本游戏”的质疑。当“膜法神话”褪去,更需要用真金白银的业绩兑现重建信心。

目前来看,碧水源的业绩并不乐观。1月24日晚间,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48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下降92.15%-93.72%;扣非净利润预计2400万元-3600万元,同比下降91.42%-94.28%。

▼碧水源2024业绩预告。图片来源:碧水源

净利润之所以大幅下滑,是因为碧水源的重要参股公司发生了较大亏损,确认较大投资损失,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相关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预计也将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从而导致利润减少。

《财中社》认为,碧水源曾经以“膜技术”为核心叙事,但其近年的战略摇摆让技术优势逐渐沦为了“空中楼阁”。

曾经,碧水源宣称在盐湖提锂、海水淡化等领域取得突破,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然而,2023年财报显示,其环保整体解决方案与市政给排水业务仍贡献绝大部分收入,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产出。

更矛盾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73%,与“技术驱动”口号背道而驰。

自从中交集团控股后,碧水源被赋予了“中交环保平台”的使命,但其与集团内部资源的协同效果仍存在质疑。例如,中交主导的“12256”战略(如数字化水务)仍停留在概念阶段,未能转化为订单增量。

未来,“后文剑平时代”,碧水源能否业绩回升,效果仍待观察。

0 阅读:28

南晴看环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