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湘江流域再次出现铊污染疑云。
3月16日,湖南郴州永兴县政府办发布的通知。2025年3月16日20时,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造成跨市污染,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随后,郴州市、耒阳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成立耒水流域水质异常应急指挥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专家组也前往郴州市指导处置。经监测,沿线饮用水安全。
过去几年,湘江干流衡阳段、江西仙女湖、嘉陵江甘陕川交界断面等地都曾经出现过铊浓度异常事件。为此,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曾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涉铊企业排查整治工作。
1
铊浓度异常
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这次铊浓度异常事件的曝出,最早来源于当地县政府的一纸通知。
3月16日,湖南郴州永兴县政府办发布《关于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Ⅳ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内容显示,2025年3月16日20时,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造成跨市污染,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为科学处置该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消除事件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下游饮水安全和公众生命健康,永兴县人民政府决定,于3月17日0时启动耒水流域(永兴段)突发环境事件IV级应急响应。
据了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四级,IV级突发环境事件为“一般”级别,是指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情况。
而作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地,耒水是衡阳地区第二大河流和湘江最大的支流,总长453公里。它流经郴州市的汝城县、资兴市、苏仙区、永兴县,以及衡阳市耒阳市、衡南县、珠晖区,最后汇入湘江。
事件发生后,耒水流经的郴州市、耒阳市也都迅速成立耒水流域水质异常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机制。
3月23日中午,郴州市应急指挥部发布情况通报:近日,耒水流域部分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我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并与下游地区高效协同处置。经监测,沿线饮用水安全。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
▼图片来源:郴州市人民政府

3月23日下午,耒阳市应急指挥部也发布情况通报:近日,耒水流域耒阳河段因上游来水水质出现异常。我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并与上游地区高效协同处置。经监测,沿线饮用水安全。
此外,事件发生后,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分管应急监控和事故调查的副厅长也已携专家组前往郴州市指导处置。
16日监测发现异常,当日就启动应急响应,随后又成立应急指挥部,省厅也组织专家组指导处置,应该说这一次的应急处置还是比较及时的。而根据水质监测的结果,目前沿线饮用水安全,也给流域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2
湖南省涉铊企业较多
曾经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
铊,是一种无臭味的金属,大多以分散状态存在于铅、锌、铁、铜等金属的硫矿中,能通过水、食物、呼吸进入人体。
铊的毒性较高,一般成人最少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8-12毫克,不足1克即可致死,其化合物会导致食道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此次事件发生之前,据当地环保部门披露,湖南郴州曾经有企业干扰自动监测设施致外排废水总砷、总镉和铊的浓度超标事件。
2024年5月21日,郴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兴分局执法人员对永兴县某工业园区的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执法检测,结果显示,该厂入河排污口外排废水中总砷、总铅、总镉和铊的浓度与出水在线采样器废水的浓度总砷、总铅、总镉和铊的浓度分别相差31.5倍、3倍、23.2倍和53.7倍。
后经与公安部门联合调查,发现该污水处理厂通过更换采样器水样、分析仪水样和破坏在线监测设备等方式,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导致在线监测数据失真。此后,该案作为典型案例,由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予以发布。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

事实上,几年以前,类似的铊污染事件就曾多次发生。2020年8月11日、11月10日,衡阳市湘江干流先后发生铊指标异常情况,当地立即组成专案组对流域内铊指标异常情况开展重点调查。经查发现,自2019年底至2020年8月期间,当事人王某生等人多次将含有重金属物质的废水倾倒进案发流域,对倾倒现场多个区域造成了重金属污染。
在2021年开展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督察组也将铊污染列为了督察重点之一。督察组在向湖南省反馈问题时表示,湖南省涉铊企业多,涉铊尾矿库、废弃矿山多,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2020年以来,湘江干流22个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7个出现铊浓度异常。其中,2020年8月就有12个铊超标。
3
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来了
“最严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其实,除了湖南,江西、陕西、四川等省份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铊污染事件。
2016年,江西某公司违规排放废水,导致袁河及仙女湖镉、铊、砷超标,部分城区停止供水。2017年,陕西某铜矿公司违法将含铊元素严重超标废水排入嘉陵江,广元城区因此供水中断36小时。2021年1月,嘉陵江甘陕川交界断面又发生铊浓度异常事件,被迫启动环境污染Ⅲ级响应。
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也印发《关于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涉铊企业排查整治工作。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出台。这份文件中明确要求,要开展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其中新增了两个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铊”和“锑”。
文件要求,要开展涉镉涉铊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涉铊企业,开展重有色金属冶炼、钢铁等典型涉铊企业废水治理设施除铊升级改造,构建涉铊企业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严防铊污染问题发生。
在地方,早在2018年9月1日,江苏省就实施了《钢铁工业废水中铊污染物排放标准》、《纺织染整工业废水中锑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确定钢铁工业废水中,铊污染物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口的排放限值为0.002mg/L,这一标准也是目前国内最严的铊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湖南,以湘潭市为例,该市“下猛药”专项整治涉铊污染,将涉铊污染专项整治作为污染防治攻坚“夏季攻势”重点任务和湘江保护和治理重点(一号工程)工作深入推进。
总之,在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下,各地方也陆续开启了涉铊企业的排查整治行动。有些地方还率先投入资金,对重点涉铊企业安装了除铊设施,开始了治理工作。
4
铊污染治理商机乍现
总铊自动在线监测仪亮相环博会
众所周知,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生态环境部的重视,也为铊污染治理释放了一些商机。
2022年11月,在第23届中国环博会(深圳特别版)上,深圳朗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曾经发布过一款“NT9000总铊自动在线监测分析仪”。

据了解,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就是突破了定量下限至0.5μg/L,解决了用户电极频繁维护、含汞废液产生、精密度低等问题,为国家涉铊企业的在线监测升级提供了专业的技术保障。
新产品发布后,很快就获得了观众的兴趣,一位来自湖南的观众当场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水样试测的服务来促进后续的合作。
随着环保部门的重视,未来铊污染治理领域或许会有更多新产品的出现。
2025年4月21-23日,第26届中国环博会即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再度举办。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展之一,本届展会将聚合来自全球25个国家与地区的2400余家世界五百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科技黑马参展,以17个展馆近20万平方米的超大展示规模,全景展示水与污水处理、给排水泵阀管道、固废处理、资源再生、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污染场地修复、节能降碳等领域的创新技术。
届时,不知会不会又有铊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设备出现。期待更多的新产品涌现,共同助力铊污染治理,建设美丽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