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接受另一个人,或者说要接受一种观点,或者要进入某一段关系,又或者,要化开执着接受一个事情,这都需要因缘。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他的因缘尚未成熟,因而他便无法欣然接受眼前的种种。要知道,只要因缘未曾降临,他就会始终深陷于混乱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这种混乱,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纷扰,更是内心世界的挣扎,他会执拗地抗拒着改变,执着于自己固有的认知和观念。
就好比你就算提前将一切都清晰地展示给他,把他未来可能出现的良好转变以及种种可能性和盘托出,他也依然会充耳不闻,难以相信。
毕竟,好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俯拾皆是,可真正能被人们接纳并内化于心的却寥寥无几。就算你不辞辛劳地给他上整整一天的课,苦口婆心地阐述,引经据典地论证,也未必能够动摇他那根深蒂固的想法。
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因缘。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千差万别。有人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积累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有人在顺境中安享舒适,养成了安逸怠惰的习性。正是这些截然不同的经历,决定了我们在当下接受新事物以及到达人生特定阶段的时间节点大相径庭。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塑造了人们各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因缘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固执和不理解时,或许应该多一份包容和理解,因为他们的因缘或许还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等待着被触发。
有的人历经千辛万苦,一路几十年的煎熬,终于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悟到了很多事情,获得了开豁的人生,有的人二三十岁就已经明白了,并且就已经实行了,有的人可能要到五六十岁或者七八十岁才明白。
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当你接受一个人,或者遇到一个人,能够两个人聊得来,并且能够走进一种关系中,这也都是因缘所至。
接受某个观点也是如此,所以说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因缘节点。那么普通人要怎么去利用好这事情呢,首先是培养土壤,良好的黑土地培育起来,遇到种子才能发芽。
怎么培养,就是你要做成一件事,你要有条件,你要懂得创造条件,也要懂得提前培育条件。
其实核心在于当你决心去做成一件事时,一系列必要的条件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你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做成一件事绝非仅凭一腔热情和盲目冲动就能实现。
所谓要有条件,意味着你需要明确这件事情成功所依赖的各种要素。这些条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事情的走向和最终的结果。
而懂得创造条件,则是一种主动出击、积极进取的表现。当现有的条件无法满足需求时,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行动力,去发掘潜在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有利于事情发展的条件。
懂得提前培育条件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智慧。这需要你具备前瞻性的眼光,能够预测到事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求和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这些就是土壤,还有一个土壤,就是你要尽量少点执着,保持内心的平和,尽量活得松弛,松弛会让你遇到更好的机遇。
其次就是对自己要有觉察,要去觉察自己所经过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每一个思想,自己怎么在变动,或者混乱,当你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你就会有感觉,你会有预感。
啊,我什么时候可能会想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什么时候大概应该能够会通吧,啊,这个人可能我某一天会接受他。这个执着我现在很苦,可是我觉得应该某一个时间我会化开的。
当你有这样的预知感觉的时候,这说明你的觉察力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对别人也是这样,不要企图别人会按你的节奏来改变自己的状态,
你此刻想他改变他是不会改变的,但如果你耐心等待,以适当的方法,他有许就能按你的方向改变,但是最好不要有这样的期待,学会培养土壤,默默施肥灌溉,等候阳光,静候花开。这就是梅子熟时栀子香。
我笑了[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