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消息,广州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跌破3字头,最低可以做到2.89%。
消息一出来,大家开始期待,利率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月供又可以继续降低了。
说实话,还会降吗?
会,尤其是一旦美联储降息信号发出后,我们今年预计还有1-2次的降息空间。
但问题是,降息是楼市目前困局的解药吗?
肯定不是,但房地产已经在布一场大局,很多人没看懂而已。
当大家还在关注单个政策就能救市的时候,楼市走就拐弯走进了新的曲线救市。
我可以先给大家几个问题去思考:
一边是房贷利率持续降低,逐渐逼近3%,甚至低于3%。
一边是房租收益率持续增加,逐渐逼近3%,同时存款利率也持续降息,抓紧逼近1%。
当租金收益率开始大于房贷利率的时候,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只会有一个,大家会去买房,从而让银行存款流出来。
我的判断,并不是拍脑袋想的。
先说说当下的现状,和多次会议上的表态,你就能把一盘棋局看懂了。
1、房价下跌。
这2年房价持续下跌,这是事实。
而且这是主动选择的,21年的时候,金融三道红线直接卡死了房企的融资,随后就是知名的开发商开始暴雷,并且开始蔓延到房价上。
从21年年底开始,房价开始下跌,一直到22年我们才开始零星救市,23年加大力度,今年算是持续加码。
结果就是房价大部分城市都是跌回了2018年,不少是跌回了2016年。
而房价下跌,最大的利好是谁?是刚需。
过去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刚需的怨气是很大的,因为他们赚钱的速度根本跑不赢房价上涨的速度,为了安抚这部分人的情绪,让房价跌下来确实是好事。
这也是第一步棋。
因为大家长也会把握这个度,一旦跌太狠,就不是安抚一部分情绪的问题,而是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
所以今年开始下第二步棋。
2、国家队下场收储。
收储的目的是为了去库存,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让一部分房价先涨起来。
但收房用作什么呢,保障房,而且可售可租的保障房。
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去年不收,非要今年来收,显然,大家长也认为现在是一个相对底部的时间。
他们也是衡量过成本的,过去对保障房的态度是大力建设保障房,但现在却采用以收代建的方式。
因为当下房价下跌,你以市场价5折就能收房,可能比你自己建还便宜,为什么不直接收呢。
关键是,还可以一箭三雕。
既解决了库存压力,又收了保障房,赢了好名声,还能借着这个项目实现放水的目的。
干一件事,得三份好处。
但收储这件事,还要考虑收益。
所以新表态来了,信号很明确。
3、租金回报率有望达到3%
前段时间,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有这么一个表态:
(1)未来我国有租房需求的人口超 2 亿人,住房租赁产业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2)租赁住房总的收益率,在静态租售比基础上有望提升至 3%以上,将高于多数资产回报率。
这个表态意味深长,当下我们国家的房租回报率是很低的,放在全球都低。
但今年有部分二线城市可以做到2%-2.5%了,和3%的距离很近了。
为什么,因为房价降了。
想要实现房租回报率超过3%,无法就是2种方式,1是房价下跌,2是租金提高。
第一步做了,剩下就是第二步了。
但如何实现租金提高呢?
今年国家队不是收储吗,租金是裁判员可以制定的,前段时间,深圳龙岗就有14个公租房提高租金,对不符合收入标准的,租金最高涨幅66%。
所以以后保障房也会涨租,这是确定的。
很多人说如果租金高,我就不租,我就离开这个城市,回农村。
各位,哪有那么容易呢?
第四步来了。
4、暂停不赚钱的基建项目,鼓励农业人口专业市民化。
前几天,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
在这份文件中重点提到: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城市,不能再搞不赚钱的基建项目了。
现在很多地方提出都是砸锅卖铁去化债,小城市的首要目的是化债,是还钱,而不是花钱。
为了省钱,多赚钱,可能会发生什么。
一些公共服务性的配套可能会收掉,比如事业编缩减、公交车班次减少,罚款项目增多等等。
那就会导致一批年轻人用脚投票,离开小城市。
何况大城市至少还有保障房过渡,哪怕租金上调,成本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比起找不到工作,成本高一点,也能接受了。
所以你盘一盘以上4点,发现什么了吗?
当前救市,不是靠单一的某个政策就能拉起来的,以上任何一个,都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布局。
收储第一步是收,目的是减少市场库存,但这些房子不是立马就能上市供应的,那就会有一段时间出现,供应减少的局面。
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城市是不再拍卖土地的,这2年不拍地,意味着未来几年市面上的新房供应是减少的。
那5年周期内,市场的供需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让房价实现上涨。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看轻政策,我们当下的条件和环境确实发生变化,所以不像2008年和2014年那样,靠单一的政策就能让房价起飞。
这一次,谋划得更多,筹备得更多。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要先看懂现在背后的一盘大棋,现在到底在做什么准备,在什么时候楼市会彻底出现上涨的拐点?
而现在已经开始收储的城市,大概率会是楼市最早回暖的城市,因为他们的供需关系是最早发生变化的。
这一次的布局,会以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各位,财富从来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移。
房价的涨跌,也是如此。
楼市的大结局,大家都知道。
我们已经不存在普涨的条件了,也就是说接下来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是下跌的,来滋养小部分城市的上涨。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降低贷款利率,但资金是有成本的,只要贷款利率持续降,那存款利率也会持续降。
现在5年期的存款利率,已经低于2%,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愿意存钱。
为什么。
因为除了存钱还有好去处吗?
A股就不要说了吧,楼市呢,看不到涨的趋势。
连保险类的存款,利率也下来了,国债呢,其实也不高,只有2.5%左右,理财就别说了,很多都暴雷,连兑付都成问题。
这也是这次央行提出的说法,如果让租金回报率达到3%呢,这就很有意思了。
存款利率1%,贷款利率3%,但租金也可以做到3%的话。
你觉得大家会不会算账,房子你不住可以出租收取租金,最后还能享受房子的升值,关键是相对稳定。
所以当租金回报率>房贷利率的时候,那些本来存在银行的钱,就会流出来,进入到楼市,最后在去库存的搭配政策下,实现了房价上涨。
但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租金回报率都能做到3%的。
因为租房才是最大的刚需,租房才最受人口流入的影响。
如果一个城市连外来打工人都没有,房子也是过剩的,这样的城市租金能租多高呢。
所以抢人大战一定是接下来各大城市的重点。
对于小城市而言,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
大家之所以觉得回家躺平是一件好事,也是衡量过各种性价比的,比如说收入和支出的成本,比如说通勤,比如说幸福感等等。
但如果大城市在降低大家的支出成本,同时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在提高呢?
这个时候就是一笔要算的经济账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老家躺平的。
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正因为普通,才想到外面闯一闯。
一个四线城市,最好的工作就是体制内,可当体制内缩编,几千人抢几百个岗位的时候,你真以为就业就是容易的吗?
当我们进入人口负增长之后,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再走出一条均衡发展的路子。
以前可能靠转移支付,我们还是顾及了偏远地区的发展,但现在开始讲求收益的时候,就是拼城市实力的时候了。
以后楼市的分化结局是注定的了。
你问以后房价还涨吗?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就和你问我酒店贵不贵一样的道理。
我怎么回答你呢,酒店有些地方3000一晚,甚至30000一晚的总统套房,也有城市300一晚,还有30一晚的小青旅,那酒店到底贵不贵呢。
以后,只要人口往大城市走,财富就会往大城市聚,而普通人最好的选择,就是跟进。
所以,换房的事情迫在眉睫,你换的已经不是房子,而是把你家庭未来财富放在哪里的选择。
至少,现在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明白未来的楼市结局,你就还有出逃的机会。
赶紧去做一轮置换,至少现在降价可能还卖得出去,迟了你连卖都难卖了。
当下要置换的话,你得先知道哪些城市的哪些房子要换,关注的指标到底是什么
其次是换到哪里去,有钱当然是一线城市,预算吃紧一点可以考虑二线城市,现在买入算是一个好机会。
比如广州,房价跌了,首付降了,现在连房贷利率都低了,显然是个非常好的入手时机。
现在,是各位要准备好,做决定的机会了。
楼市不是马上回暖,但至少小部分城市一定会涨,而代价就是牺牲掉大部分城市的利益。
房子炒了三十年,下跌才刚刚开始
你不是拍脑袋想的,你是拍屁股想的
分析的挺好,不过现在情况看来,才刚开始。想买的最迟2027年之前下手。暴风雨还没有真正来临,或许2027以后没得选择权。
房价没稳住谈租金回报,谈收益大于存款利率是没意义的,因为存款是现金,房子可不容易变现。
这个房地产,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