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道德经0289:第二十六章通译

妍春聊文化 2024-06-08 02:17:17

【前提示】已经说不上直译还是意译了。只好叫做通译。总之我还是没用括号就把我理解的老子的意思表达出来了。难道那些说君子或圣人都需要輜重随性的人都以为那时和现实一样,家家都有汽车吗?忘了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吗?最大的亮点有两个,就是“不离輕重”斟酌权衡。还有“最漂亮的词汇是说的“君主”而不是说“君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义行事,已经变成了偷鸡摸狗?

【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接下来我给翻译一下吧。

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密度大是密度小的根本基础,密度小的通常是从密度大的分解出来的形态。分子的平静稳定的运动状态决定着物质的性质,而分子剧烈无序运动时物质的性质也是变动的不稳定的。

根据这个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君子或圣人一般也都虽在奔波忙碌中,但时刻不忘记斟酌轻重缓急,权衡利弊得失。而掌握着万里锦绣江山的万乘之主却弃之不顾重如泰山的天下,沉迷于后宫佳丽三千寻欢作乐。

我们吃瓜群众又能奈何?重于泰山的锦绣江山,他们可以轻视轻蔑以待之,轻如鸿毛的后宫佳丽,他们可以尽显轻浮骚动以乐之。

轻视天下,轻蔑群臣,轻率处理天下大事,总是要失去群臣的拥戴,进而失去天下人的信任。莺歌燕舞,寻欢作乐于后宫佳丽,总是要失去君主的体面和尊严,进而失去白花花的万里江山。​​​​

【补充说明】

太难了,尤其是第一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还有“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直译真的很难,要用“根”来表达“一个物体密度的变化,并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产生的原因”。

静,我翻译成物质分子处于平静(纯粹是为了扣上静这个字)稳定的运动状态,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君,主宰,决定)。

已经说不上是直译还是意译了。手头有三十多种解读老子的书籍,还有网上成千上万的友道的分享。

这是最典型的。不是有很多人都在寻找“字儿”的本义吗?重的本义不应该是“千田土”或“千里重”嘛?怎的一上来就是“以人为本”?怎么看重的本义也不像是说人的表情的。最起码要说到“重量”吧,即便是不说质量,这样的现代物理学概念。

庄重,一般是表情严肃状,郑重其事的样子。稳重,一般指性格。老练沉稳,不盲动。厚重,一般指品德,内心仁慈厚道。这可是表现人类在外表情(情绪),性格,内心品质,三个不同方面的词汇,老子,到底是要讲表情情绪呢?还是要讲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呢?还是要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这个好一点,很中立地,说轻言重。没有一开始就“人文化”。

下面这个好在把“不离辎重”当做比喻,提出“终日行”事,保持厚重的品德。

这个办法想的好“以……为重”,“以……为轻”。关键是指出了老子的论述逻辑思路,问题还处在“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

有不少人试图做科学客观事实的“本义”解,如南怀瑾先生。重,重力,当然没错,但这里老子论述的不是不同物体的重量,而是同一物体的密度的变化。

很多人都试图从客观自然科学层面来解释,但是可惜,越解释越糊涂。

輜重,装备也,很好啊。我严重怀疑这家伙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甚或他是个户外活动装备带货者?

好了。太多了。我们只是说大家实际上都没有揭开真相。看看南怀瑾先生的不解,他甚至怀疑老子放弃了辩证法,“只偏向一头”。这是深度的思考?

0 阅读:8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3:18

    学华夏远古哲学,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妍春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