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子好?生女儿好?到老了才知道,女儿好,女儿比儿子好得多,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皮夹克”臭小子往往指望不上。本文介绍一位女儿对八旬父亲的体贴和爱护。
说说女儿的细心,女儿的孝心。她让父亲从活着到生活,从等死到盼活。她孝敬的礼物其实也简直——给父亲找点事干,找点父亲干得动、有乐趣的事干。女儿这件礼物,比送吃的、喝的,比送钱,还有意义。请看这位女儿孝敬父亲。她的文章很长,我引用几段,也不短。前几天,我去看望我老爸,他今年已经80岁了。说实话,每次去他那儿,我心里都挺复杂的。这次去,看到老爸的状态,我真是感慨万千,感觉人老了要是没啥爱好,日子过得真是有点像在等死。退休之后,他一直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喜欢在家里看看电视,偶尔出去和老伙计们下下棋。但最近这几年,他身体不太好,腿脚也不利索了,出门就更少了。我每次去看他,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眼神有点发呆,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环顾了一下家里,还是老样子,没啥变化。屋里有点乱,可能是他一个人住,也没怎么收拾。我看到他茶几上放着一副象棋,棋子都落了灰。我问老爸:“您最近还和老伙计们下棋不?”他叹了口气,说:“现在出门不方便,老哥们儿们也都不常来了,下棋也少了。”我看着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老爸以前下棋的时候可精神了,现在却只能一个人在家发呆。我突然觉得,他现在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就这么坐着,看看电视,日子过得毫无生气。我心里琢磨着,得给老爸找点事儿干,不然他这日子过得太憋屈了。我问他:“爸,您以前不是喜欢画画吗?要不我给您买点画具,您在家画画消遣消遣?”他愣了一下,说:“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儿了,现在手都不利索了,还画啥画。”我劝他:“试试呗,说不定您还能找回点乐趣呢。”他没说话,但眼神里好像有点松动。我趁热打铁,说:“要不这样,我明天就给您买一套画具,您试试,实在不行就当是打发时间。”他想了想,点了点头。我心里挺高兴的,觉得这或许是个好办法。第二天,我专门去文具店给老爸买了一套画具,还买了几本简单的绘画教程。我给他送过去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过了。我跟他说:“爸,您试试,说不定能画出好作品呢。”他笑了笑,没说话,但看得出来,他心里有点期待。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会给老爸打电话,问他画画的情况。他一开始说画得不好,但后来慢慢地,他开始跟我说他画了些什么,比如家里的花花草草,还有窗外的风景。我听他说话的语气,感觉他心情好了不少。有一次,他跟我说:“我画了一幅咱家的老照片,虽然画得不太好,但感觉挺有意思。”我听后特别开心,说:“爸,您厉害,以后说不定能开个画展呢。”我看着老爸的变化,心里感慨万千。人老了,身体不行了,要是没啥爱好,日子过得真就像在等死。老爸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老了,身体虽然不行了,但精神不能垮。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儿,生活就会有滋有味。女儿还写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事,就引用这些,不能抄袭吧!这位老爷子有福,身边有这件“小棉袄”,令人羡慕。“小棉袄”让老父亲从活着到生活,从等死到盼活。看看我们身边,且不说八旬老人,六七十岁的,大多没事干,既不琴棋书画,也不唱歌跳舞,也不喝茶聊天,一无所有,一无所爱,坐在家里发呆。特别是农村的弧独老人,除了三顿饭,晒晒太阳,一天一天过,一天一天熬。说难听点,一天一天等死,有的恨不得早死。因为除了没事干,还缺钱。有些子女说起来“孝敬”,逢年过节给点东西给点钱,时而请吃一顿饭。忙忙碌碌,急急匆匆,打个照面,一年到头没给父母打几个电话,父母打去电话,“热脸贴冷屁股”,子女心烦,父母不安,我怎么犯贱?原来听说,美国有位孤独老太太,接到一个骗子的电话。她明明知道是骗子,还感谢骗子让她有人说话。后来,老太太同邮递员商量,请邮递员每星期给她打个电话,她付费。这样的情觉况,我国有吗?不知道。说说自己,八十一岁的自己。退休二十一年,几乎天天有事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先是朋友帮忙找个杂活,干到七十岁,惜别!后来,朋友帮我开个公众号,写今天的,想明天的,既显摆,还挣钱,永不退休,写到永远。上面提到的那位女儿真孝顺,真亲切。可惜,本老爷子膝下无女,怎么办?自己活,自己找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