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美国《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 2023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TOP100 榜单。其中日本上榜数量最多达到 22 家,且前二十名占据 5 席;紧随其后的是美国 18 家、德国 15 家、中国 13 家、韩国 11 家。
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强大与否,不仅要看消费者比较熟悉的整车企业,更要看背后的供应商,很多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并提供可观的税收和就业。
恰好 9 月 14 日,爱信株式会社召开了中长期经营战略说明会。爱信集团在 2023 年的全球供应商 TOP100 中位列第七,在日本供应商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电装,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不过在看完爱信的中长期战略后,我认为日本汽车产业真的没前途了。
首先爱信也明白目前汽车产业最大的两个趋势就是电动化+智能化,而这两方面恰好是自己乃至整个日本汽车产业不那么擅长的,爱信对此定义为“成长领域”,并准备为此投入 5000 亿日元,合人民币 241 亿元。
目前爱信的“既存领域”大家最熟悉的就是 6AT、8AT 变速箱了,另外还有发动机零部件、车身、制动系统等,这些在全球新能源的浪潮下是注定没落的,尤其是变速箱方面的,下面来看看爱信集团的中长期战略是如何看待电动化和智能化的。
电动化:都是我们玩剩下的具体来看爱信的“电动化”转型策略,用一句总结就是我们玩剩下的。
首先是电机,目前一代产品就是丰田 bZ4X 上的,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甚至是有些落后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 150kW 和 80kW。“第二世代”产品 2025 年问世,要变得更小,更高效以及性能更强;到了 2030 年第三世代的产品,体积要更小、效率更高,并且追求 X 合一。
而这些已经是目前国内在卷的或者已经卷完的了,比如最近上市的智己 LS6 的单电机最大功率就达到了 379kW(515 马力),800V、SIC 芯片也都用上了。扁线、油冷、三合一也是非常普遍的技术了,所谓 Xin1 比亚迪海豹上的八合一系统也已经被日本团队仔细拆解了,另外十万级的小车江淮钇为 3 也用上了九合一电驱系统,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DC/DC、充电机、外放电、高压配电、PTC 控制器、快充九大部件,可以说提前已经完成了爱信 2030 年的规划。
除了电驱系统,爱信的另一个电动化的重点是电池骨架和一体化压铸,这个也是现在特斯拉和自主品牌已经在做的了,而且目前比亚迪、特斯拉、零跑都开始采用 CTC 或 CTB 的模式,即电池底盘一体化,这方面的生产制造掌握在车企手中。
而说到一体化压铸 GigaPress,中国产业链在这方面也是处于明显领先的,2008 年力劲集团收购了意大利的 IDRA 意德拉公司,而后者就是特斯拉一体压铸压铸机的供应商,Model Y 后副车架所需要的 6000 吨级到 Cybertruck 需要的 9000 吨级。
国内的车企也都已经用上或规划了一体压铸,包括小鹏、蔚来、理想、问界、极氪、一汽等,比如小鹏 G6 前后都采用了一体压铸,搭配电池包 CTC 技术,已经在 2023 年超额实现了爱信集团 2027 年的规划。不知道现在爱信的人看到小鹏 G6 会有何感想。
智能化:几乎没有如果说爱信的电动化规划还只是很慢很晚,那么在智能化方面的布局就差不多是个“笑话”了。
首先是类似无钥匙进入这样的“无压力进入”功能,还有就是集成天窗、电后尾门、门把手、座椅通风这些功能,可以说现在 10 万级的国产车就做到了,国内即便燃油车远程开启空调也都逐步配备了,很多车企为了更为极致的体验,还会亲自去造手机,比如吉利收购魅族,蔚来发布 NIO Phone,国内厂商看爱信规划的这些“智能化”有点现代人看山顶洞人的感觉。
日本车企与供应商的特殊关系看到这里可能会想以爱信为代表的日本供应商可能前途暗淡,但日本还是有丰田、本田、日产、铃木和马自达这样的汽车巨头,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也还比较亮眼,未来能否保持这种竞争力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日本车企和供应商的关系决定了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不仅是日本的汽车供应商前途暗淡,日本车企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都注定衰落。
如果拆开一台日系车,你会发现里面绝大部分零部件也都是日系的供应商,基本是“日本人照顾日本人,外人想要进入实在太难”的情况,比如博主“车行社”透露丰田凯美瑞的一个尾箱盖锁机要 471 元,制造商是三井金属,价格似乎偏贵了一些,但日本车企还是基本只会采用自家的供应商。
再举个例子,相信大家对日系车的塑料感十足的内饰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个又厚又丑分辨率又低的中控屏,这在国内随便找个路边改装店都强出无数倍,但你看其背后的供应商就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比如丰田的屏幕供应商主要还是电装、松下、富士通和先锋这些日本企业。
那么当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日本车企也只会跟着跌倒,因为大家绑定的太深了,比如爱信集团就有丰田 22.2%的股份,各种交叉持股非常普遍,也都已经合作多年的伙伴,在日本这种文化下是很难做分割的,大家注定会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撞向冰山,最终巨轮沉没。
2022 年全球卖了约 2353 万台日系车,占全球 8502 万台产销量的 27.7%,可以说日系车还是傲视群雄的,但正如夕阳一样,在将要落下的时候往往是看起来最大的时候,日系车就像是那个即将落下地平线的大红太阳,又大又红又圆,但中国的古诗词早就给出了答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公司3台电动车,电动货车半退休状态,续航不足,有时下雨天跑半路就突然跑不了。远程电动大面包,三年的车方向盘很重,起步无力,小毛病多。还有一台最新的远程小面包,小面包还行,没什么问题。整体来说电动车整车制造水平有待提高,同样用途的车价格偏贵很多,维修保养贵,如果每天使用里程超过100公里,应该可以省电油钱。每天跑个几十公里,油钱省不回来的,省的油钱折旧费都不够,更别谈购车多出的钱。电车把油车价格打下来了是实实在在的
小日子可以成为优秀的汽车供应商,整车制造,面对新时代,缺乏前瞻性,跟格局!
竞争对手都老死了,我们还没有能匹敌的产品
日本电动车市占率只有1%,那些过往的巨无霸还沉溺于往日荣光里出不来。
不要妄自菲薄,要稳扎稳打
油车不会像当年的功能手机一夜崩塌,油车还有5—10年的滋润日子
如果失去补贴和绿牌保护,公平竞争,电动车立马一地鸡毛哀嚎遍野
日本车企想把钱全赚了,所有供应商都在本国,跟华为一样。
国产跨行业都能造出冰箱 大彩电的高科技新能源汽车,丰田那么大的企业啥都不会
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是电动车多厉害,是我们的电便宜啊
如果公平竞争,没有财政补贴的话。
中国市场太卷了,日本车企根本跟不上节奏。
冰箱彩电沙发只是暴发户的心态,最终看的是省电耐用
不懂事不要乱喷。日本的电动机技术世界第一。
电动车的动力是最不值钱的,最能体现差距的还是能耗,百公里电耗
我们这里出台的特殊政策,所以他才不好卖了,在别的国家照样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