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贝口袋:二十万人从百万大军手下逃之夭夭,这是什么神仙仗?

悠然历史 2021-04-04 19:14:41

如果我说起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口袋战役,也许你会一脸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如果我说起卡梅涅茨-波杜尔斯基口袋战役的另一个名字——胡贝口袋,相信你一定或多或少听人说起过这次战役。

1944年爆发的胡贝口袋战役,堪称是二战中最精彩的一次突围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德国汉斯·瓦伦丁·胡贝上将指挥已经疲惫不堪的20万德军,从朱可夫和科涅夫百万大军手中逃出生天,自身的伤亡却很小,而且还保住了大部分的重型装备,堪称神仙仗。

那么这场战役到底是怎么打的呢?为何胡贝能从苏军百万大军的合围之下逃之夭夭,这就不得不提到苏军在1944年初发起的进攻了。

(一)、苏军的铁钳合围

1944年3月初,为了尽快击溃南线德军,收复乌克兰,在斯大林的严令之下,苏军集中了4个方面军对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发起了猛烈进攻,其中曼施坦因北翼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同时遭到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猛攻,伤亡惨重。

此时的苏德战场上,由于苏军攻势接连不断,使得德军根本没有得到休整的时间,士卒疲惫,物资匮乏,急需装备、人员的补充,可希特勒既又没有办法凑出足够的预备队来增援前线,也没办法给前线部队提供足够的装备、后勤补给,还一股脑的命令德军死守前线阵地,于是德军北翼防线不出意料地被苏军击溃了。

在苏军的猛攻之下,德国前线各个集团军之间结合部都被苏军突破,别说协同作战,就是想要自保都做不到。

这时,由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原先的司令员瓦图京因为意外去世,朱可夫只好自己接过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指挥权。

对于朱可夫而言,他深知此时就是南线德军最虚弱的时候,于是他不顾苏军士兵此时经过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强令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继续向前进攻,从北翼向德军侧后方猛攻,进行大迂回。

与此同时,科涅夫指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也从南方向德军后方穿插,意图以两个方面军的钳形攻势,合围此时尚在普罗斯库罗夫地区奋战的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以此粉碎南线德军主要的装甲力量。

在当时,苏军实力雄厚,仅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就有69.1万人,下辖67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890门各式火炮和500余架战斗机,而朱可夫的实力也差不到哪去,毕竟在1944年最初的三个月时间内,斯大林就为南线三个乌克兰方面军补充了5000多门火炮和4600辆坦克(出自《通往柏林之路》)。

而此时由胡贝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只有20余万人,虽然名义上他的装甲集团军内有3个装甲军的兵力,但是经过长期作战的消耗,此时这三个装甲军所能使用的坦克加起来也只有100余辆,其中绝大部分是突击炮,虎式坦克只有14辆,豹式坦克不到10辆,还不如苏联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一支部队所拥有的坦克数量多。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胡贝还是曼施坦因都马上意识到,第一装甲集团军必须马上突围,否则必定全军覆没。

但就在如何突围的问题是,胡贝和曼施坦因却发生了剧烈的争吵,最终上升到了帝国元首希特勒本人和陆军元帅之间的纠纷。

(二)、激烈的争吵,向南还是向西?

对于第一装甲集团军该向何处突围,胡贝和曼施坦因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胡贝认为,他的部队应该主动南下,推进到德涅斯特河的位置,随后进入罗马尼亚以避开苏军围歼,原因是此时苏军在南线的防御力量较为薄弱,如果向南突围,胡贝就有机会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部队。

与此同时,胡贝认为如果他的部队要向西突围,那么苏军包围圈西侧的几条连续河流就构成了天然的障碍,一旦苏军派出部队驻守河岸,那么突围行动就极有可能失败。

胡贝的主张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当他把这个提议报告给希特勒的时候,连希特勒都表示支持胡贝的这个方案。

然而,此时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却竭力反对这个方案。

曼施坦因实在是太清楚对面苏军的统帅是什么人了,他知道,胡贝要面对的对手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而是朱可夫,曾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让军队伤亡惨重的苏联名将。

与此同时,德军的情报部门也证实大量苏军部队正在向南线运动。

曼施坦因断定,朱可夫很有可能已经猜到了胡贝向南方突围的想法,正在想办法往南线集中兵力,试图以逸待劳。在这种情况下,胡贝一旦率军南下,要遭遇的可能不是什么薄弱的苏军防线,而是苏军的铜墙铁壁,届时第一装甲集团军将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还注意到了第一装甲集团军一旦南下将使南方集团军群北翼防线露出一个巨大的空洞。

如上文所说,在苏军的攻势中,不仅胡贝的第一装甲集团军损失严重,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也损失严重。曼施坦因认为,第一装甲集团军必须和第四装甲集团军合兵一处才有可能挡住苏军的突击部队。

于是,曼施坦因便极力反对胡贝向南突围的选择,以南方集团军群的名义,命令胡贝必须向西突围,而胡贝则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率军向南突围才是正确的选择。

眼见曼施坦因的想法无法动摇,胡贝干脆绕过曼施坦因,直接给希特勒发去电报,希望希特勒能允许他向南突围。

就这样,胡贝和曼施坦因的这场争论,最终上升到了希特勒本人和曼施坦因之间的纠纷。

1944年3月25日,曼施坦因亲自飞往伯格霍夫,和希特勒大吵一架,最终以辞职为要挟,迫使希特勒接受了他的主张。

(三)、严寒中的突围路

既然连希特勒也同意了曼施坦因的提案,胡贝也就无法再拒绝最高统帅部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命令,只好带领部队向西突围。

1944年3月26日,就在曼施坦因飞去觐见希特勒的第二天,苏军坦克第4集团军就攻占了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也推进到了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一线,与此同时,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下属的第40集团军也从南面迂回到了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的侧后方,并且苏军还攻占了霍京,使得包围圈更加紧密。

到了3月28日,胡贝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已经全部陷入苏军的包围圈之中。

无论是朱可夫还是科涅夫都乐观地认为,胡贝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已经插翅难逃了,而胡贝则在前一天下达了突围的命令,此时正带领部队在包围圈中移动。

虽然明确了向西突围的方案,但是怎么执行这个方案却成为了胡贝必须要克服的一个大问题。

更糟糕的是,由于曼施坦因长期以来一直在反对希特勒的决策,希特勒也需要有一个人来为前线战局失利背锅,于是他下令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职务。就这样,在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到位之前,胡贝只能依靠自己了。

面对苏军的铁壁合围,胡贝没有立即向西移动,而是率领自己的部下首先往南方德涅斯特河移动。

胡贝这么做倒不是违背了曼施坦因的命令,而是希望麻痹敌人,让苏军误以为他将要从南方突围。

果然,根据前线部队的报告,朱可夫很快就知道了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主力向南前进的报告,这恰好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想,于是朱可夫马上命令坦克第4集团军和步兵第30军前往德涅斯特河一线拦截。

而就在朱可夫以为胡贝将在德涅斯特河一线遭遇苏军顽强阻止、被迫止步之时,胡贝却在抵达德涅斯特河北岸时虚晃一枪,转头带领部队马上向西突围。这大大超出了科涅夫和朱可夫的预料,后者马上派出兵力前往西侧拦截,试图阻止胡贝的突围。

而胡贝此时正高速向包围圈西侧挺进。

胡贝深知,坦克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命令坦克部队不必等待步兵,自己抓紧时间向西突围,而步兵则拆分成三个战斗群,各自突围。

就在这时,天气帮了胡贝的大忙。

从4月1日开始,在连续三天的时间里战场上风雪交加,使得苏军部队的调动变得极为困难,而在风雪天气结束以后,突然上升气温又导致冰雪融化,将道路变成泥沼,使得苏联空军也无法转场,自然也就没办法用空中袭击来拖延胡贝的突围速度。

相比之下,虽然胡贝的部队也受到了风雪天气和道路泥泞的困难,可他毕竟是出其不意,要比苏军要更有时间上的优势,再加上德国空军此时也不顾疲劳和恶劣的天气情况,用尽各种手段给胡贝的部队空投大量物资,使得胡贝的突围行动异常顺利。

就在胡贝向西突围的同时,在曼施坦因先前的部署下,党卫军第2装甲军、第100轻步兵师和第367步兵师组成了一个突击集团,从包围圈西南方向苏军发起猛攻,试图接应胡贝的部队。

最终,两支部队于4月6日在布扎科附近建立了联系,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终于跳出了苏军的包围圈。

此战,堪称胡贝军事生涯的巅峰,他在苏军两个方面军的合围之下,带领着20万已经精疲力竭的德军士兵跳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自己的部队伤亡只有1.4万余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的士兵还不到6000人,并且保住了自己绝大部分的重型装备,堪称奇迹。

不过很可惜的是,作为这场胜利突围的创造者,曼施坦因却没能看到这一幕,他于1944年4月2日完成了和莫德尔的交接工作,并在第二天离开了前线。

在曼施坦因离开时,他曾经的座机驾驶员南格尔中尉向他高喊:“元帅,今天我已经把我们的胜利象征,‘克里米亚之盾’,从飞机上取下来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65 阅读:23958
评论列表
  • 2021-04-06 13:38

    曼施坦因的剧本,胡贝拿了个最佳男主角。

    用户16xxx37 回复:
    失去的胜利 这本书不是白写的。
  • 2021-04-05 18:06

    曼施坦因还是厉害啊

  • LEON 46
    2021-04-07 23:32

    曼不群绝对是二战最优秀的集团军统帅,甩英美神化的隆美尔不知几条街!

    王轶宇 回复:
    隆美尔没在东线打过仗,没有指挥过集团军以上规模的战役,三大名将头衔高估了!
    用眼过度 回复:
    苏伊士到马耳他到直布罗陀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英国把除了防守本土之外的几乎全部的陆军力量投入了北非,还能怎么努力?没有美国的大力援助英国早完蛋了
  • 2021-04-06 11:47

    所以说朱可夫就是个屁 脑袋一根筋

    用户17xxx50 回复:
    不要随意评价历史人物,就是个屁也是你一辈子无法祈望的高度。
    用户17xxx58 回复: 用户17xxx50
    按你的逻辑 对汪精卫也不能说三道四?历史人物就是后人来评价的 你崇拜是你自己的事
  • 2021-04-06 10:16

    可惜了,曼帅心有不甘啊!

  • 2021-04-23 22:24

    二十万人能撤退,能力非常不一般,反观毛子被德军包围只有被俘的命[吃瓜]

  • Zorro 15
    2021-04-05 22:31

    这就是库尔斯克战役后的后果。

  • 2021-04-16 16:24

    这场成功突围是曼帅的最后绝唱,也是即第三哈科之后又一场经典战例,只不过是突围[点赞],曼帅yyds

  • 2021-04-15 21:57

    好文

  • 2021-04-17 23:21

    德军的一个个胜利导致了希特勒自杀,可见希特勒有抑郁症……

  • 2021-04-21 10:45

    苏军继承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理论,前提是实力足够强,当时得苏军正好满足条件,朱可夫的确有能力!曼斯坦因以弱制敌也是一代帅才了[呲牙笑]都不容易。所以实力强大,加上一个头脑清醒的将领,要打败仗很难[呲牙笑]

  • 2023-02-15 15:22

    曼施坦因确实是名将,非但算准了朱可夫的想法,关键还能坚持己见,一般人就算了,何必呢?胡贝自己找死关我屁事,还绕过我直接跟希特勒报告?好嘛,希特勒还批准了胡贝这个猪头的意见。曼施坦因竟敢飞去见希特勒,还吵了一架?当然胡贝也是个战术大师,往南虚幻一枪,但功劳确实属于曼施坦因,否则胡贝要么被俘,要么自杀

  • 2021-04-29 23:53

    曼施坦因的辞职,加速了德国的战败

  • 2021-05-04 09:32

    呵呵,西方媒体的宣传,没有一句是真的,总是把苏联说的一无是处,苏联一共有多少兵力?

  • 2023-02-19 13:56

    德军从来不缺战术家,但是缺施里芬和曼施坦因这样的战略家。象一战时期的小毛奇,照搬施里芬计划都不会,自以为是的修改进攻计划,导致施里芬精心设计的“旋转门”计划破产。

  • 2021-04-09 09:06

    德军已经完全被苏军碾压了

  • 2021-04-25 07:27

    能不能别替德军吹嘘了……历史的事实:德军就是在对苏战争中被消灭的。个人观点

  • 2023-02-14 18:07

    带月牙牌的德国宪兵(链狗),精英中的精英。执行战场纪律。维持秩序

  • 2023-02-18 11:59

    德军要是后勤和支援跟得上,小胡子不临阵拆台,早把朱可夫打出翔了

    默龙 回复: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如果志愿军后勤和支援跟得上,朝鲜战争中早就把美军赶下海了。
  • 2023-02-14 19:31

    以弱制强 以奇制胜

  • 2023-02-19 11:45

    是苏联屁都不是,第三帝国威武!就是………。

  • 2023-03-09 07:53

    要像靠在石头上一样相信我,胡贝

  • 2023-03-17 23:26

    还有一个德米扬斯克包围战,骷髅师最疯狂的战役

  • 2023-04-26 16:18

    你改成忽悠历史得了

  • 2021-04-17 08:17

    战术性的胜利无法掩盖战略上的溃败啊,两线作战顾此失彼

  • 2023-02-19 14:01

    二战德军战术确实高于对手!若不是希特勒瞎指挥,二战结局肯定是不一样!

  • 2023-03-22 10:42

    曼斯坦因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也是一位无以伦比的战术大师,如果有同等数量的德军,朱可夫不是对手。而胡贝的精细操作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 2023-04-21 17:46

    兵者,诡道也!

  • 2023-02-24 20:13

    毛子就喜欢打呆仗,打硬仗

  • 2023-04-14 19:36

    吹牛逼德国人从来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