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一查却是癌症晚期?医生提醒:这3项目不检查,等于白查

涵畅随心养护 2024-11-09 02:13:3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秋的午后,48岁的美妞服装店老板娘李玉梅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手里紧攥着一份体检报告。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洒在她苍白的脸上,映照出她眼角未干的泪痕。就在一周前,她还在为自己连续五年坚持年度体检而自豪,可谁能想到这次体检竟查出胃癌晚期。

这让她想起去年体检时的场景:完成规定项目后,专家建议她做个胃镜检查,她想着自己没有任何不适,觉得太浪费钱便婉拒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00多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教授指出,很多人认为定期体检就万无一失,实际上传统体检项目可能存在重要遗漏。

上海某三甲医院张主任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即使做了常规体检,仍错过早期诊断的黄金期。他分析了近5年来的300个案例,发现问题往往出在三个关键检查项目的缺失上。

第三代酶联免疫法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这些被忽视项目中的重要一环。57岁的货运司机刘明就深有体会,他每年都做最基础的体检套餐,血常规、尿常规、B超等项目一样不少。直到去年体检时听从医生建议加做了这项检查,才发现转铁蛋白水平异常,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结肠癌早期。手术后的刘明常说:"多花这几百块钱,救了我一命。"

基因突变检测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重要项目。家住郑州的青年舞蹈教师周雨晴,因家族有癌症病史,在专业医生建议下做了BR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存在致癌基因突变。通过定期筛查和预防性措施,她得以避免癌症的发生。

北京协和医院李教授强调,内镜检查在某些癌症早期筛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肿瘤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于胃癌高发人群,建议35岁以上者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成都某商场导购员陈兰芝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她在例行体检时,血液指标都很正常,可医生注意到她有反酸、烧心症状,建议做胃镜检查。检查发现了早期胃癌,及时治疗后痊愈。如今的陈兰芝在社区做起了义务宣传员,向更多人普及科学体检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合理选择体检项目能使癌症早诊率提高约40%。专家建议,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还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性增加以下检查:

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测;

有家族病史者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年满35岁后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广州某媒体主持人林小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多花钱做检查是在给医院创收,现在明白了,合理的体检投入是给自己买的健康保险。"2023年她参加的体检就包含了这三项检查,虽然花费增加了近2000元,可她觉得很值得。

专家提醒:体检不是简单走过场,需要理性对待每一项建议检查。武汉协和医院张教授表示,很多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单纯依靠基础体检可能会造成漏诊。建议市民在体检时,除了常规项目,还要重视医生的个性化建议。

《中国肿瘤》杂志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早期发现率偏低。及时发现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份科学合理的体检套餐应该是"个性化定制"的。南京某医院王主任建议,在选择体检项目时要考虑年龄、职业、家族史等多个因素。比如,长期饮酒、吸烟者要注意消化道肿瘤筛查;家族有癌症病史的要考虑基因检测;从事高压工作的人群要注意心脑血管检查。

李玉梅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体检不能走形式,关键项目不容忽视。她现在每逢休息日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更多人能从中吸取教训,重视体检中的这些重要检查项目。

医学专家表示,预防胜于治疗。定期体检加上合理的检查项目选择,能够极大提高疾病早期发现率。面对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过度医疗,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管理之道。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国肿瘤防治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98卷第15期

《中国肿瘤》2024年第1期

《中国公共卫生》2023年第39卷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