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山西女子吃钙片预防骨质疏松,查出肾衰竭,医生:这药不能乱吃

三秦的备忘录 2024-09-18 16:34:44

内容资料来源:

1. 国家卫生计生委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2. 张芳, 李娜.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3. 王晓明, 等.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56岁的山西人崔大妈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平时主要负责照顾老公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看似轻松实际上总是有干不完的家务,家里家外的活全都指着她一个人,再加上当时坐月子落了病根,每次到了阴雨天或者要换季的时候,她就总嚷嚷着腰疼,甚至已经到了疼的没法睡觉的地步。

2017年5月10日,她如往常一样早起给孩子们准备早餐。忙活到一半,腰部又开始隐隐作痛,对于这种症状她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熟练地从抽屉里找出一片膏药,担心疼痛持续太长时间,她还提前吃了一片止疼药。没一会的功夫,症状就缓解了不少。

22号晚上,她看着时间点已经是到了做完饭的时候,正准备起身,结果一不小心脚底打滑,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尾椎骨撞上了茶几,顿时疼的龇牙咧嘴,根本爬不起来。丈夫回家后看着这一幕,赶紧把人给扶到了沙发上坐好。

刚坐定,她就疼的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的身子已经是动弹不得,额头上止不住的冒冷汗。丈夫一看这幅样子,担心十有八九可能是骨折。隔天一早,夫妻两来到医院检查,发现事情还真和自己想的差不多。

X关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耻骨上支骨折,伴有右侧髂骨翼裂纹骨折,不完全性骨折,左侧耻骨上支可见清晰骨折线,骨折端轻微移位;右侧髂骨翼见细小裂纹影,无明显移位。考虑骨盆骨折。

崔大妈得知实情后,忍不住发问:“可是我只是轻微的摔了一跤,怎么还扯上骨折了呢,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听着这话,医生便建议她去做个骨密度检查,可能是因为骨质疏松,果然检查后发现T值为-3.9,正常来说低于-2.5就可以被视为骨质疏松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质变脆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这种疾病的出现,与身体中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平衡失调,以及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减少有直接关系。

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使得患者即使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也可能发生骨折。此外,骨质疏松还会导致患者身高减少、姿势变化等现象。正常情况下,人体骨骼是通过持续的骨吸收和骨形成过程,保持着骨量和骨质的平衡。然而,随着年龄增加,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骨吸收速度加快,而骨形成速度却未能相应增强,

听完解释后,崔大妈顿时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她顺利出院。在家休养的时间,家里专门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的一日三餐。另外为了帮助提升骨密度,她除了定期出去晒晒太阳外,还坚持每天一片维生素D,帮助加速钙的吸收。

陆续坚持了三个月的时间,她感觉到身体明显比之前要有劲了,很少听见关节之间摩擦的吱嘎吱嘎声音,上下楼梯也比之前都要灵便轻松,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去医院复查,对方也认为她的情况好转了许多,建议她继续保持现有的生活习惯。

12月,她发现这些时日来身体总是会不自觉的疲惫乏力,轻微的活动量就开始气喘吁吁,整个人懒洋洋的,干什么都没兴趣。仔细观察发现,双腿有轻微的浮肿,特别是脚踝部位,用手按压还能形成深坑,持续无法恢复。

渐渐的,崔大妈注意到自己的尿量比之前少了很多,有时候喝上不少的水一天下来也去不了几次厕所。随之而来的便是全身浮肿,尤其是下半身,肿胀的格外明显。她意识到事情可能不简单,于是决定再去医院好好看看。

检查后发现,血肌酐达到了760,尿氮素58,综合其他各项数据,她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也称为慢性肾脏疾病的末期,是一种肾脏功能渐进性丧失的疾病。在这种状况下,肾脏无法有效执行其日常任务,比如过滤废物和多余水分从血液中排出体外,这导致这些废物和水分在体内积累,引起多种健康问题。

面对这个噩耗,崔大妈一副犹如天打五雷轰的表情,瞪大双眼质问道:“你们真的没搞错对象吗,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肾脏方面的疾病,好端端的怎么就发展成肾衰竭了呢?”

对于她的情况,医生也同样感觉困惑。从她的描述中,医生得知她饮食清淡,热爱运动,规律作息,几乎是没有任何不良的生活嗜好。就在这时,她长期服用维生素D的行为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随着对话的深入,医生也明白过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随即无奈表示:“真是无知惹的祸。维生素D确实能帮助补充流失的骨密度,然而你却在服用期间忽视了这两个关键点,临床上超一半的患者都和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同样也是因为这两个错误,最后不仅导致出现了肾衰竭,甚至有一些已经进入到了尿毒症阶段!”

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导致体内钙水平升高,这种状况被医学界称为“高钙血症”。身体为了消减血液中过多的钙质,肾脏需要加倍努力将这些多余的钙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大大增加肾脏的负担。

长期过量的钙排泄不仅会损害肾脏的微细结构,还会导致肾结石的形成,这些结石会阻塞尿液的正常流动,进而造成肾脏损伤甚至肾衰竭。除此之外,高钙血症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地加剧肾脏的损伤。

服用维生素D时忽视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肾衰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药物可能会增加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或者影响它在体内的代谢,这可能会间接导致体内维生素D浓度的异常升高。

例如,某些利尿剂能够增加血清钙水平,而这一作用与维生素D导致的高钙血症叠加,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样,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降低血清中维生素D的水平,从而需要人们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量,但如果没有专业的医生指导,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的过量服用。

总之,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忽视,很容易导致维生素D摄入量的不适当调整,进而对肾脏造成损害。

长时间的忽视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仅可能不会带来预期的健康效益,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而肾衰竭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服用维生素D时应严格遵照医嘱,不要自行增加剂量,同时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便医生评估维生素D与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从而做出正确的用药决策,确保用药安全。

此外,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液中维生素D和钙的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调整不适宜的维生素D摄入量,从而有效预防肾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总之,正确、理智的使用维生素D,是维护健康的关键之一。

0 阅读:0

三秦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