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汉人王朝失去武德了吗?如果你觉得是,那你就被某些人宣传的历史蒙骗了。真实的历史就藏在下面这张地图上。

丝绸之路。红色为陆上丝绸之路,蓝色为海上丝绸之路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沃尔特·雷利
上面这句话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冒险家沃尔特·雷利说的,这段话被视为当今‘海权论’的雏形。这句话也是美帝国如今在仅仅只有50万陆军的情况下,却要时刻保有超过十艘航母的原因。控制贸易通道始终是霸权的第一要务。
然而控制海洋这句话在宋代之前是不对的,因为那时候海上贸易通道还没有被完全打通,沟通亚欧大陆的是上图中的红色丝绸之路。这就是汉唐数代汉家男儿死磕西域的原因,汉武帝挥师西进不是因为他喜欢跟骆驼龇牙,而是因为他要掌握这条丝绸之路的东半段。李世民加封天可汗也不是因为他喜欢跟骆驼龇牙,而是他要掌握来往长安的通商税收。这条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为长安输血,才使得气候变冷、关中不再是主要粮产地之后,大唐依然可以定都长安。表面上看汉唐占领了西域一片荒凉之地,实质上是大帝国接管商道。
到了公元十四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图蓝线)的成本优势完全挤死了陆上丝绸之路(上中红线)。在穆斯林商人不断在这条海路上往复贩卖象牙和瓷器的同时,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荒无人烟,大明没有了收复这个荒凉之地的动机。朱棣五征大漠,同时期西域有谁能挡永乐大帝的兵锋。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朱棣没有和骆驼龇牙的爱好。所以你可以看到明朝扩张的方向都在南方,收复越南设立交址都指挥使司,远征东南亚上设立旧港宣慰司,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东南夷62国进贡。扩张期的明虽不曾踏足西域,但他实际上做了和汉唐一样的事,沿着商道扩张。

哈佛大学出版明代1415年地图,最南端为大明旧港宣慰司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汉武出兵西域是为了掌握亚欧大陆贸易通道,我们可以回来看看“与汉武比肩”的乾隆在帝国扩张期干了什么了。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列强一个接着一个的接管海上贸易之路的时候,在荷兰不惜万里之遥在东南亚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的时候,在英国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军印度的时候,“乾隆大帝”跑去了西域刻舟求剑。此时的西域没有了贸易通道带来的商业税收,也没有足够的农业产出去供给中央,西域只有龇牙的骆驼。“乾隆大帝”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不像汉武唐宗一样庸俗的看上了丝绸之路的利润,他是真的喜欢和骆驼龇牙。
帝国掌握贸易通道,贸易通道也成就帝国。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日不落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养育了当年的匈奴帝国。汉家男儿击败匈奴这个真正的游牧大帝国,掌握了那个时代的贸易通道,才成就了汉帝国。陆上丝绸之路衰落之后,新疆那个地方的资源再也不够养育任何类似匈奴这样庞大的组织,只能产生准噶尔这种小部落。18世纪,在真正的世界帝国再次为了世界贸易通道大打出手的时候,躲在角落的“乾隆大帝”重拳出击准噶尔这条苟在荒凉遗址上的可怜虫,居然被他不要脸的后人称颂“远迈汉唐”。
争霸这件事自古如此,谁控制贸易通道,谁上桌吃饭。表面上看清与汉唐坐一桌,他们都在扩张期收复了西域。实质上汉唐明坐一桌,他们都在努力控制贸易通道,而清从来不敢肖想贸易通道。汉唐明在自己的时代,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控制了贸易通道,是名副其实的区域性霸权。清在自己的时代,是个压根不敢上桌的懦夫,“洋人控制了商道,那我们去欺负准噶尔吧”。若是汉唐明出现在18世纪,我们就可以看到真正的东西方文明碰撞,我们可以看到双方沿着海洋航道针锋相对。可惜,神州陆沉,当西方人从西边吞食海上丝绸之路时,在这条路的另一端站着的是个懦弱的马贼。
正文结束,这段算是附录。有小朋友可能想问,那本朝又为什么要掌握西域?
第一是因为本朝有铁路和天然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可以再次以相对低廉的成本重启陆上丝绸之路。第二是因为低成本的西域军事投射能力使得将新疆作为国防屏障变得有利可图,相比工业时代之前人力运输粮草,铁路使得西域的军事投射成本降低了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