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十八驴"事件:大学生的反应引发社会热议!

小北爱分享 2023-08-13 10:04:36

2010年12月份,震惊世界的“复旦第十八头驴子”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一支以复旦大学同学为主的户外探险队被围困在黄山,黄山公安局干警张宁海为了护送这批同学而不幸遇难,年仅24岁。

然而,随着11年后的一则“失独老人一个人住进了医院”的新闻报道,当年获救的18名大学生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众人唾骂的“白眼狼”。

都发生了什么?被烈士舍命相救的这18个人,最终结局如何?

青年警察舍命营救“复旦第十八头驴子”

2010年12月11日深夜。刺骨的冷风从群山之间呼啸而过,近树枯枝不断地摆动着,瘫坐着像拄杖自立的老人。

夜天暗淡,星辰很少零星。险峻的山路之上,有一支来自复旦大学同学的户外探险队在淡淡的月光下缓缓行进。

场景模拟等

这支探险队里,有14个人是在复旦大学就读的学生,随行的还有4个校外人员。尽管黄山景区有明文规定,禁止游客在夜间攀爬黄山,但对于这群“放荡不羁,热爱自由”的反骨少年而言,规则什么的统统不值一提。

青年们一直热衷于向种种不可能挑战,探险队中的每一个人也不例外。对于这趟黄山之行,这18人可谓是胜券在握,志在必得。

场景模拟等

也许是出自名校高材生之手,也许是团队中经验丰富的“驴友”,仅备好一台GPS、一张地图,甚至没有救生物资。

就这样,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18个人怀揣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悄然潜进了黄山景区。刚开始的一段路,两人都过得很顺利,甚至走上了险峻的山路,那些人之间互相支持着,倒还可以顺利地走过。

场景模拟等

不知道走过多久,他们一行就到了一个地方的河边。一些不能行走的人建议稍事歇息,便纷纷就地取材,或探察周边环境,或扎堆奔向江边洗把脸,想以此减轻涌上脑际的睡意。

手持GPS的驴友洗过脸后,正要起身,不料手一滑,竟然将GPS甩入河水。这位驴友吓破了脸,立刻面无血色地赶紧挽着衣袖把GPS打捞出水。

场景模拟等

电子设备最怕被水浸湿,这可是队里唯一的“救命稻草”,万一坏掉,他们18个人还怎么离开黄山?惴惴不安的驴友们用力捣了半天鼓,可惜机器早已经不能正常启动,这让大家完全惊慌失措。

在进黄山前,两人对自己的行程充满自信,均认为不会有任何闪失。但是目前所发生的变故使他们遭到了猛烈的“打脸”,没有GPS来决定位置,大家只能靠地图来探路。

场景模拟等

伸手不见五指,山高路远,谁也不知道自己去了什么地方,只有在手机手电筒帮助下漫无目的地缓慢前行。

然而,它终究只是一群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甚至借助地图、在短期内寻找出口的大学生。走了一圈又一圈地摸索之后,眼前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现实,那就是18个人——他们走失了!

场景模拟等

一时间,18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全都没了主意。他们这次游黄山本身就触犯了景区规定。要是选择报警求助的话,弄不好将来学校要处分、景区要罚款,难免没有好果可吃。

但另一方面,若不向警方报案,单靠他们盲目地探路,能不能逃出生天就暂且不论了,万一半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其余的人会如何交差?考虑再三,大家决定给爱人发信息求助警察。

黄山山高谷深、群峰险耸、手机信号颇弱,很难对外发送信息。好在有一人求救短信为其亲属所见,对方立即向黄山市公安局报了警,这引起公安局及市领导重视。

不久,根据市领导部署,黄山市公安局200余名民警及消防官兵成立救援队奔赴黄山风景区解救被困驴友18名人。警察张宁海24岁时还在救援队。

救援队走进黄山,天忽然下起濛濛小雨,使原本气温很低的晚上更显冷清。不过,救援队为早日解救被困群众,还是马不停蹄地辗转于一条条山路之间,从未间断过。

几个小时之后,张宁海跟在救援队队友后面,发现受困驴友18名。这一刻他们状态不佳,既无救急之食,又无御寒之厚衣。鉴于被困人员情况,张宁海主动请缨。

回来时一定要穿过一个高危的地区,那里坡很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踏空掉下去。张宁海看了看颤颤巍巍的大学生们,深知他们害怕向前冲,他主动举着火把走到了最前头,边走边抚慰:

“大家不用怕,你们只管跟着我走,我为大家照路。”

却没有人想到这竟然成为张宁海给人间留下的遗言。被越来越多的雨水洗劫一空,张宁海眼前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以致于使他分不清脚下的道路是平还是窄。当我们走过一个地方窄窄的草丛里时,惨剧降临了。

张宁海的脚被踏空了,他的整个身体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掉下了巍峨的群山。13日上午,其他救援人员再一次发现他时,只见到一具冰冷的尸体,张宁海为救18个人而永远地失去了24岁的性命!

激起众怒,高材生

噩耗传来后,张宁海父母及全体救援人员痛不欲生、哀鸿遍野。但令人愤怒的是,被张宁海拼死救出来的18名复旦学生,对此却毫无波澜,没有一人掉泪,仿佛张宁海的牺牲和他们毫无关联。

一位参加过现场采访工作的记者曾在微博上披露过他那天在现场采访时的见闻。当天,当张宁海殉难人的尸体运到山下后,这些同学们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就连原本应该给救援队员们留下的肉包也可以放心地吃掉。

如果用“理性”去概括这18人的行为,似乎又有些太过牵强。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了搭救自己而付出生命,也应当心怀感恩,而不是像陌生人一样,事不关己,冷漠待之。

我现在记起来了,那是在营救之后,我曾经问过被张宁海营救出来的同学。可是对方的回答让人不寒而栗,他们冷不丁地拒绝了所有的问话,然后立即坐上回上海的汽车,拂袖而去。

救援人员把张宁海殉难人尸体抬下了山坡

文章结尾,记者气愤地发出了指责,说这18名大学生有愧于自己的高学历,这是一群没有感恩心的“复旦第十八头驴子”。安徽的12月份天气虽然很冷,但这几个男人的心,比冬天冷了3分。

“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寒冷,18名大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

记者曝光后,“复旦第十八头驴子”风波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网络讨论。民众们纷纷指责这18人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有关他们的讨伐也接踵而至。但就是这样,那些同学们还是没有丝毫的惭愧。

事件发生没多久,复旦大学校内论坛就有这么一个帖子,大致来自“复旦第十八头驴子”之一。内容是他们认为警察原本是一个牺牲率很高的行业,自己被围困在黄山上,这本身完全是偶然。

言外之意是“复旦第十八头驴子”觉得张宁海烈士之死与他们并无半毛钱联系,他们这样声情并茂,实则是想通过“危机公关”撇清罪责,以使学校声誉与自身形象免遭侵犯。

很难想象,这18个人在国内名校就读的高材生,品行却是如此龌龊不堪,连最基本的感恩都做不到。他们并没有反省错了什么,而是捏造种种理由为自己“洗白”.事实是让人觉得怨恨难平。

“复旦第十八头驴子”的举动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舆论热潮,也许是因为被胁迫,也许是因为良心发现在追悼会那天,这几位的心态终于有了变化。在张宁海殉难追悼会现场,队长侯盼答应:

“张宁海烈士,请您一路走好!您的父母,我们18个人日后一定会为他们养老!”

除侯盼外,“复旦第十八头驴子”其他相关人士还称,今后将尽最大努力,经常看望张宁海父母,使其安度晚年。然而11年之后的新闻报道又使18个人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老人的声音尘埃落定

2021年5月份的一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64岁高龄的张宁海爸爸张培伦躺在床上等着即将进行的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旁边,一众医生护士正围着他关切地嘘着。

原来张培伦老人此次只身入院。其妻前几天不小心摔伤了双腿,为不使妻子着急,张培伦隐瞒了老伴儿亲自到医院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得知其病情,自发地充当起老人“临时家属”。

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

从张培伦住院,手术到痊愈出院,院方医护人员都给了张培伦有如亲人般呵护与帮助。当人们庆幸张培伦老先生的痊愈时,又有一些人不禁想起“复旦第十八头驴子”,为什么不来履行呢?

回想当年,面对媒体的采访,这18人曾信誓旦旦的当众承诺,待到张宁海父母年迈后,他们会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但现在,张培伦的长辈病了,这批人不见了踪迹,是不是又变卦了?

医护人员正在给老人张培伦诊治

一些媒体把这一事件写出来报道后又上传到网上,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指责、诘问“复旦第十八头驴子”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就在这紧要关头,张培伦长者突然主动出面“发声”。

张培伦说,尽管当年唯一的儿子张宁海走后,对两人二老心理上都有极大创伤。但是作为公安来说,保护好人民群众本身就是张宁海的责任,不应该让这18名的学生因此而承受心理负担,限制自己的生活。

张培伦夫妇

张培伦这句话感人至深,当人们被其良苦用心所打动时,“复旦第十八头驴子”的回应却发人深省。的确,当他们过着事业成功,家庭和谐的幸福生活时,却为了个人利益选择毁约时,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安心?

后经新闻报道持续推广,“复旦第十八头驴子”各方代表最终通过微博发出了声音。在一个叫“追悼张宁海先烈”的帐号下面,他们向张父解释自己没有去照顾他。

据张培伦的代表发函称,由于张培伦老人当年入院时未提前告知,18人均不知晓。也正因为如此,张培伦身边并没有爱人照顾,一旦有了亲人,当然也不可能让老人们受够了这样一个委屈。

同时当事人代表也坦率地表示,对大家提出的批评责难,自己以后也要设法纠正。今后他们将尽可能挤出更多时间探望张宁海父母,经常前往陵园拜祭张宁海烈士。

如今,离“复旦第十八头驴子”活动已经过去13年多了,答应照顾张宁海家长的人也许有些确实兑现了诺言,也许有些人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不闻不问。但是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又有谁会知道?

在当前社会中,与“复旦第十八头驴子”相似的高学历和低人品之流屡见不鲜。学历与人品就像一杆天秤,任何一个失重都可能使人变得残缺。愿以后年轻一代在勤奋修学时不要忘记坚守品格!

1 阅读:242
评论列表
  • 2023-08-13 15:51

    这就是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吧[得瑟]

小北爱分享

简介:一个爱分享社会热点的博主,文章分享最新的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