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4开年,中信出版愿以最大诚意和敬意为你隆重推荐的一本新书——
《别离歌》
▽
作者,陈行甲。
介绍他,有非常多的向度,每一种都足够精彩。
他是寒门学子,1971年出生于湖北兴山一个偏远乡村,遵循着那一代人靠知识实现人生逆袭的典型路径:先考到湖北大学学习数学,再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后又以湖北省同类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被公派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
但他最为公众熟知的,是回国后自湖北宜昌调任巴东的那5年,凭借着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他摆出与腐败决一死战的架势,不仅让他受到了50万巴东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称为“甲哥”,也让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
陈行甲崇拜苏东坡,不仅是由于冥冥中缘分——他俩都出生于1月8日,更出于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
在陈行甲为政的巴东往东500公里,湖北黄州,千年前,苏东坡曾写下了名篇《遗爱亭记》,阐述了自己对于“好官”的理解,“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2016年12月,陈行甲鼓起勇气,发了一篇《再见,我的巴东》的告别信,火爆全国,决定辞去公职,转身去做公益。
如今,陈行甲去职已有7年,但他当年那些让人热血沸腾、正气十足的发言,仍在网络上被粉丝们不断剪辑再创作,从微博、微信时代,一直火到如今的短视频时代。
抖音上,仅仅“陈行甲”三个字便带来了12.6亿次播放,不能不说一场流量奇迹。
为官一任,遗爱一方,陈行甲做到了。
但陈行甲并不愿意被过往定型,正如他在《别离歌》中自己写道的: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的人生还很长,过去做的事情无论毁誉都已过去,我不希望被定型。
我需要改变,我不要人们把我定型为“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更不要把我定型为“愤怒的反腐书记陈行甲”。
他说,陈行甲现在是做创新慈善探索的“公益人陈行甲”,将来还要做“作家陈行甲”“旅行家陈行甲”,他要用新的形象来对冲人们对他过去的印象。
《别离歌》记录了2016年12月至2023年11月,陈行甲7年公益路上亲身见证过的那些生死和离别。
这本书的创作阵容堪称强大,书名由苏东坡“题写”,而书名本身,则是陈行甲借用自儿子阿鱼的同名科幻小说《别离歌》,当然,所有内容,都由陈行甲亲笔讲述。
不同于短视频中正义、刚强的气质,陈行甲在《别离歌》中呈现了自己极为细腻、柔软的内心世界。
陈行甲“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的几个公益项目都与青少年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相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拿到好剧本的不幸的孩子,还有他们奔波辛劳的家长。
因此,《别离歌》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小人物”,陈行甲怀着最大的诚恳,去记录那些可能不被记得、不被在乎的人。
记录他们生命中的困难和为难,记录那些虽然卑微但是壮阔有力的挣扎和努力,记录那些无奈的离别,也记录那些温暖的拥抱,还有那些长流的热泪。
陈行甲为那些在生死之间守住了生命尊严的普通人立传,不仅仅是立传,还是在为他们奔走,在奔向他们。
陈行甲说,“我想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为他们的命运,也为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留下见证”。
书写的过程是沉重的,而读完它,或许你需要消耗掉数行热泪。
现实的磨砺,早已让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坚硬和钝感起来,但陈行甲用他充满了爱意的文字,会让你的心重获那种本该有的温度与柔软。
一
阿亮
“帮助过的所有孩子中,我最难以忘记的”
“联爱工程”是我的第一个公益项目
也是我辞职投身公益的初衷所在
希望从患者服务、医生能力提升、药物政策完善
三个角度帮助国家探索因病致贫的解决办法
2017年5月,陈行甲在深圳筹划成立恒晖公益基金会,8月基金会正式在河源市启动了“联爱工程”。
儿童白血病是“联爱工程”选定的第一个试点病种,而阿亮这是这个项目的早期服务对象之一。
“联爱工程”服务的小患者之一
阿亮的故事,无论是当时的参与者——陈行甲本人以及团队的社工、主治医生,还是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其中的悲伤深深击穿。
陈行甲用平实的文字刻画了一场生死别离,情节数度反转,生动地阐述了当贫穷、恶疾同时到来,会将一个家庭拖入怎样的深渊。
阿亮,7岁,于2018年3月15日晚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被遗弃在病房,医院儿科主任房医生转而在电话中向陈行甲求助。
事实上,早在3年前,阿亮在这家医院治疗过程中,爸爸就跑过一次,只有他妈妈一个人陪着他完成了治疗,但这次复发后,妈妈交了2000元押金办过住院手续后,借口去买药就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费用已远超医院的“警戒线”,此时医生已经无法开出新的医嘱,只能按照最近一次的医嘱进行基本治疗,孩子情况非常糟糕。
陈行甲连夜召集“联爱工程”的项目伙伴开电话会,安排在广州的社工丹子赶到医院,了解详细情况。
阿亮爸爸34岁,河源本地人,妈妈32岁,H省人,两人未婚生育阿亮及其12 岁的哥哥,而且哥哥胳膊上还长出了一个大瘤子,由于阿亮已经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全家对哥哥的病只能视若无睹。
贫贱夫妻百事哀。三年前,阿亮生病后,父母在阿亮治疗过程中感情破裂,爸爸一走了之。
陈行甲团队与河源市民政局、村委会协同,于三天后,找到了阿亮爸爸,但医院中的爸爸神情木然,脸上也看不出任何心疼的表情,甚至连焦急的表情都没有。
在与主治医师蔡医生的交流中,爸爸几乎不怎么说话,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回病房后,阿亮的爸爸直接对“联爱工程”的社工小史说,希望基金会把在医院的七八万欠费交了,“你们说所有的钱你们全包我才来的。”
7天后,阿亮的妈妈也回来了,一进病房就抱起了阿亮,相比于爸爸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虽然,最终基金会同意垫付10万元治疗费用,但由于阿亮病情进展实在太快,已经到了不能再进行任何积极治疗的地步了。
阿亮父母决定放弃抢救。
第二天上午10 点,陈行甲得知阿亮在病房里离开了人世,是在妈妈的怀里离开的。当天下午,阿亮在广州火化。
事后,社工丹子才得知了一个更令人心碎的细节:
昨天听到曾跟阿亮同住一个普通病房的病友的妈妈跟我说的悄悄话,说阿亮妈妈真的是太苦了。
阿亮妈妈曾哭着告诉她,在陪阿亮治疗过程中借钱无门的时候,去做过一次性工作者。
我这才回想起9天前深夜赶到医院对接时,那个病友妈妈跟我说过的“阿亮的妈妈已经为这个孩子付出太多太多了”这句话的意思,我越想越难过。
那是一个让所有人完全被石化的瞬间,陈行甲数次犹豫要不要将这段故事写进《别离歌》中,最终决定写出来的原因,是内陈行甲心的声音说服了自己——这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这是一个在绝境中为自己孩子的命运做殊死抗争的母亲所做的最后的让人心痛的努力,不容被指责。
即便她曾经逃离过,但她也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儿子忍辱负重,甚至牺牲一切的伟大的母亲。
她当时的逃离,并不是狠心丢下自己的儿子不管,而是在拼尽全力以后,无法面对失去孩子的绝望,那一刻她确实筋疲力尽了,已经完完全全地崩溃了。
“我猜想她离开医院的那一刻,内心在祈求,也在赌,她赌这个社会不会抛弃她可怜的儿子。”事实上,医院没有抛弃阿亮,陈行甲的慈善团队也没有抛弃阿亮。
她7天后的回归,与其说是恒晖公益基金会把她找回来的,不如说是为母的天性让她熬不过去了自己回来的,不如说是母子连心,病房里阿亮的哭声把她唤回来的。
阿亮的妈妈签完放弃抢救的字后,和儿子头靠着头、脸贴着脸,紧紧抱住儿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让陈行甲心痛不已。
二
风中的雁子
让更多可爱的“鸟儿”在成长中免于忧伤
知更鸟公益项目的思路是
发挥社会组织的实验功能、连接功能和倡导功能
立足于学校,从老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
深耕科普和预防
让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困惑被看见、被了解、被疗愈
“知更鸟公益项目”是恒晖公益基金会关旨在关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项目,雁子是这个项目在2023年5月的救助对象。
雁子六年级,平常在学校表现正常,学习努力,成绩很好,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要毕业了。
班主任早上发现雁子状态很糟糕,走过去询问,发现她手腕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血迹尚在,仔细一看脖子处也有一道结疤的划痕。老师一翻雁子的书桌,发现里面有6把刀,都非常锋利。
接到学校求助,陈行甲立马给知更鸟项目的医学心理专家宋梓祥医生打了电话。
陈行甲与知更鸟项目
雁子的爸爸则从外地赶到,淳朴敦厚,基本上不怎么说话。雁子20岁的哥哥在同一座城市上大二,接到通知也赶到了学校,但是神情中没有青春的朝气,有一种长期生活压抑的不快乐。而妈妈说在上班,还没赶到现场。
宋医生基于多年的专业经验判断,这个孩子的困境较大概率来自家庭。
雁子之所以把划痕弄在容易被人发现的手腕上,其心理动机应该是在提供一种暗示,发出一种自救的信号,她在用行为语言向外呼救:“请你看见我。”
由于划痕的位置已经非常靠近动脉,针对她的这种行为,专家的判断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诊断测评结果很明确:重度焦虑,重度抑郁。
现在,学校需要一个结论,孩子是不是需要马上送精神病医院。
宋医生的建议是:第一,这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第二,今天这个孩子暂时不送精神病医院,先由家人妥善照护一天再说。
宋医生认为,不能草草地依据心理诊断测评量表下结论,不能轻易地错失在相对比较轻松的可逆阶段抢救孩子的机会。孩子一旦被当作重症患者送进精神病医院,会被封闭在严格管理的精神病房隔离治疗,医疗创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通过和校长、哥哥的交流,宋主任已经基本定性这件事情的症结——需要干预的是雁子的妈妈。
妈妈春燕从小生长在安徽北部农村,没满岁时母亲去世,6岁时父亲去世,成了孤儿,从此寄养在她的堂哥家。从小被冷眼相向,被排挤,被误解,被冤枉,被辱骂。
春燕多年来都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把家务活干完,7 点骑电动车去上班,到晚上9 点回家,再做饭、洗衣、拖地,到12 点才能休息,而且二十年如一日地这么坚持。
这种生活习惯在心理学上叫作过度代偿,她是在弥补童年的情感缺失和极度的不安全感。
所以,这些年春燕对老公、对孩子的掌控欲是很强的。女儿从小天资聪颖,长得也好看,她大概从女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追回自己失去的童年,甚至失去的人生的可能性。
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要求女儿一定要考第一名,哪怕是考了99 分,在全校排第一名,她也不会放过地问一句“为什么扣了那1 分”。
她在加倍地犯一般的妈妈都会犯的错误。
最终,宋医生给出了诊断意见:雁子没有大问题,不用送精神病医院。并制订了一个家庭、学校、医生、志愿者四方联合拯救雁子的方案。
这个柔性干预方案实施下来,效果是惊人的。一个多月后陈行甲和团队就得到反馈,雁子的情绪恢复良好,顺利考上了初中。
由此陈行甲也梳理了针对青少年精神困惑的校园安全与危机管理,而目前一般学校的几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陈行甲与知更鸟项目
一是只要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不论原因和病情轻重,一律要求家长带回家休养或直接办理休学;二是有些学校的窗户和阳台都安装着护栏,类似于监狱或精神科病房;三是让家长进班陪读或委派几个同学轮流看护,寸步不离跟着。
第一种方法属于一刀切,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无法正常上学的学生是有保护性的,但对一般心理问题,经过短期调整即可恢复的学生是有危害性的。
第二种方法比较冷漠,这样的设置会让所有人感受到压抑、窒息,不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康复。
第三种方法会制造歧视,针对情绪问题学生,班主任安排家长陪读或同学暗中监护不仅非常具有侮辱性,而且很伤自尊。
2022 年年初,知更鸟公益项目的经验被俞敏洪写进了全国两会提案——《关于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的建议》,引起了全国重视。
三
武汉
英雄们的子女不能被遗忘
传薪计划
旨在为在抗击2020 年新冠疫情中
不幸牺牲的抗疫英雄
0~22 岁子女提供长期的教育成长陪伴关怀
2020 年3月18日,陈行甲带领恒晖公益基金会发起了“抱薪者子女教育关怀”项目。
当时通过对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抗疫前线牺牲的英雄达到381人之多,其中50 岁以下的有203 人,这是一个悲壮沉重的数字,也意味着这些英雄家庭里可能有未成年的孩子(这个项目中设定的未成年标准是22 岁,即大学毕业之前)。
陈行甲与传薪宝贝们
通过媒体报道的信息,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陈行甲和团队寻找到英雄家属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个一个向英雄家属介绍我们的公益项目。
“传薪计划”找到了分散于全国各地的163 个薪火宝贝,当然最多的孩子是在武汉。这些宝贝中90%父亲牺牲,10%母亲牺牲,还有一个宝贝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
关于其中的诸多感人故事,陈行甲用了整整两章为我们娓娓道来,这部分内容,阿信觉得,出于尊重,最好的介绍方式就是大家去完整阅读。
陈行甲将这个项目的周期定为22年,是一代人的时间,也是最小的7名薪火宝贝大学毕业的时间。
除了每年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教育金支持,还有家庭探访、心理援助、健康保障、营养支持、家长赋能、朋辈导师、夏令营、特长培养、公益实习、就业培训10 个方面的项目支持。
陈行甲带着传薪宝贝观看世界杯比赛
项目会给每个孩子建立一份人生成长档案,这份档案无关乎隐私,只关乎成长。
记录公益人陪伴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最后汇集成册,在孩子大学毕业的那年生日,陈行甲将代表项目组送给他(她),作为孩子进入社会的成长礼。
我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我们全社会的英雄,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忘记他(她),希望我们公益人这一路上温暖的陪伴,能够成为孩子今后人生中成长的力量。
项目中最小的孩子是李文亮烈士的第二个儿子,他是在文亮牺牲三个半月之后出生的。这个宝贝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传薪计划公益项目就正式结项了。
陈行甲与传薪宝贝
陈行甲跟伙伴们说:
如果足够幸运,我应该能够活到72 岁,这个仪式性的工作,由我来完成。如果我在这期间离开了,请你们一定替我完成。
陈行甲用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生活态度,书写着活生生的现实。
他曾担心,把别离当作主题会不会有点不合时宜,可能让读者一看书名就对这本书敬而远之。
可以肯定地说,他在书中对人间苦难进行的极其精微的刻画,完全抵消了这种顾虑。
世界上所有的苦难都有被动性,能够在苦难中用生命煎熬出来的人性之爱才是动人心魄的。这便是陈行甲希望在《别离歌》中传递的精神力量。
从最初发起的对试验区儿童白血病兜底治疗的“联爱工程”,以及后来开展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关怀的“知更鸟公益项目”,还有守护抗疫英雄家庭的“传薪计划”,陈行甲无一不是在给经历别离的人送去抚慰。
陈行甲的文字,采用的是最朴实的表达方式,这种无巧反倒是一种大巧,让人在悲伤的同时,往往又释放出暖意,让人麻木的灵魂在疼痛中复苏。
《别离歌》
陈行甲人生真挚记录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献给迷茫困顿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