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立命—在生活中修行

岂不饵丝 2024-04-26 16:14:08

觅心了,不可得。

慧可大师断臂求法,只为“安心”。

王德峰教授说过:“中国人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现代人,人人讲“成家立业”,关注点都在“家”,都在“业”上。

而这幅沉重的肉身,夜里睡得还好吗?多少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蹉跎了多少的岁月,才恍然明白这一个道理——“安心立命”,心安了,命才能立住了。有先后顺序的。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比我们早慧,早早地开始“躺平了”。在周末或者假期,涌入道观学太极,涌入寺庙打“禅七”,以此来安顿自己的身心。

好事情。

羡慕之余,你是不是偶尔也会萌生出这样的想法:“要是能够抛开一切,到寺庙和深山老林里去修行就好了!”

生活中我们承担着各自的角色,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等等等等。

每一个角色后面都对应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周末总是短暂的,假期也总会过去。

不必遗憾。

人世间,红尘里,正是我们修行的最好道场。

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谈谈修行的目的。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生出各种情绪与烦恼。

佛教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是用来对治人们的八万四千种烦恼。没有烦恼,哪需要修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其次,什么是修行呢?

如果条件允许,在空余时间打打坐,练练功,对身心都是极为有利的事情,正所谓“福慧双修”。相反地,如果逃避生活中的责任,一味地空心静坐,坐枯禅,求得片刻的宁静,回到生活中,烦恼又回来了,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修行,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念头。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

修行,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时刻观照自己的心。苏格拉底把这件事看作是人生最难的事,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永恒的“认识你自己”。

可见此事之难,之重要。

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而这个“一些别的东西”,我认为就是事,就是人,就是生活。世界是心的倒影,周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投射。

有一句话好像大意是这么说的,你所有看不惯的别人的毛病,其实你身上都有。

修行越久,越会发现,此言不虚。

周围的人,都是你的镜子,是来帮助你修行的。

当你的“自我”碰上了别人的“自我”,也就有了冲突与矛盾,烦恼就此升起。而此时正是修行时,在情绪升起的刹那,别急着反应,先反观自照一下自己的心,你会看见你的头脑里有多少的贪、嗔、痴、慢、疑。

持续的观照下去,你就能对自己生出更多的了解,同时也会对别人生出更多的“共情”,“同情”。

这,就是修行。

当你在生活中一次次地把傲慢心,嗔恨心,变成感恩心,欢喜心,你就能从冲突中找回平静,你慢慢会发现,你的烦恼少了,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圆融了。

这,也是修行。

向外求,都是烦恼,向内求,才是答案。

这,就是“安”心;这,才能安心。

修行,不在深山老林里,不在寺庙禅院中,就在滚烫热辣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心中。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心里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一念清凉,人间处处是净土。

1 阅读: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