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中有两个人的背叛是最匪夷所思的,而且下场也不好。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一个是项伯。
作为项羽的叔父,楚国的左尹(左丞相)。他对刘邦的帮助却是最多的:鸿门宴上帮刘邦活命,项羽分封的时候又帮刘邦获得了汉中的封地,广武对峙时还在项羽的盛怒之下保全了刘太公的老命。
刘邦胜利后,赐他改姓刘(全名刘缠),并于公元前201年封他为射阳侯。
但这个侯位在他们家仅保存了九年。公元前192年,汉惠帝三年的时候,项伯去世,他的嫡子刘睢又犯了罪,不能继承爵位,侯国就被撤销了。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另一个是丁公。
陆贾写的《楚汉春秋》中说他叫丁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说他是季布的舅舅。
他曾经在刘邦彭城大败的时候,把刘邦撵到了彭城西。都已经可以短兵相加了,刘邦就急中生智地哀求说:“两个贤人何苦要相互为难呢!”
于是丁公就引兵而去,放了刘邦一条生路。
这可能是刘邦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也应该是他被吓破了胆,在逃亡的路上多次把自己的儿女踹下车去的原因。
项羽灭亡之后,丁公去拜见刘邦。不想刘邦却让人把他捆了起来,在军中游行,说:
“就是这个人的不忠诚,让项羽失去了天下啊!”
然后刘邦命人将丁公斩首,说是为了“警告以后做臣子的人不要学习丁公”。
一个最有可能改写楚汉相争命运的人,最终把自己的命运给改写了。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项王不肖臣,丁公与项伯。如何汉高帝,一杀一封国”(〔清〕梁玉绳诗),后人对于刘邦“活项伯,死丁公”的做法有多种评议:
有的说他是此一时彼一时,打江山的时候要招降纳叛,坐江山的时候要号召忠诚。
有的说他杀丁公是对“项伯之流”的另一种诛杀,是对众多投降势力的一种震慑。
还有的说是因为丁公把他撵得屁滚尿流的,让他太丢人了;而项伯的行为则是“微子去殷而入周”……
总之,各种理论都能为刘邦的行为找到合理性,也都能揭示它的不合理性。
我们仅站在项伯和丁公的角度想:
项伯如果帮着项羽取得了天下,作为“皇亲国戚”,他是不是不用改变姓氏,也能得到刘邦给的那一点好处?
假如丁公当时一刀下去,提着刘邦的头颅去见项羽,他是不是也能被封王封侯?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何苦要三心二意、胳膊肘往外拐呢?
是因为幻想着新主子会更仁慈、更道义吗?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对这件事的解读,也许能让古今中外的背叛者们更清醒一些:
不管是古希腊大将安提柯一世,还是罗马大帝尤利乌斯·恺撒,他们都认为那些敌对阵营中与己私通的人是“其事可喜,其人可憎”,此“正汉高于丁公之谓矣”。
所以,你看古往今来有几个叛将能得到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