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乔古斯都
编辑| MAX
4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集各部门讨论经济问题,经统计,4月以来俄罗斯零售贸易额增长25%,第一季度预算收入超过13万亿卢布,与去年持平,3月份经济景气指数达到56.8%,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普京此后对诸多数据进行了总结:一是国内经济循环向好,二是交通运输量呈现增长态势,三是市场情绪乐观,俄罗斯有进一步回暖的可能。
而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估计俄罗斯的GDP增长会上调至0.7%以上。

这下美国不高兴了,制裁了俄罗斯这么久,其经济不降反升,这是什么道理?而美国现在却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通货膨胀严重,银行一家接着一家的倒闭,在这场博弈中开始落下风。
在美国智库的一番研究之后,专家们幡然醒悟:“美国掉进了俄国陷阱之中,将面临巨大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竟落了下风呢?
01
美国制裁俄罗斯——作茧自缚
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国务卿克里就发起了一场对俄罗斯的制裁,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规模不断扩大。
从个人到企业,甚至连俄罗斯的阿猫阿狗都要制裁,最后连普京的黑带九段荣誉称号都要取消,可谓绞尽脑汁。美国不光自己对俄制裁,还拉帮结派带着其他“小弟”们一起插手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显然美国对这场制裁的后果存在严重的误判。

美国对俄制裁中最狠的一招是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切断俄罗斯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结算联系。
很快俄罗斯的卢布出现了波动,大量资本外逃,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萎缩。美国把这招称之为“金融核武器”。

但令美国失望的是,俄罗斯成功抗住了这次制裁,并搞出了一个称之为SPFS的结算系统,仅在被踢出SWIFT系统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就有12个国家,52个外国组织成为SPFS的一员。
截止2023年3月,共有14个国家115个外国实体企业参与SPFS当中,俄罗斯逐步摆脱了对SWIFT系统的依赖。
与此同时印度、伊朗、中国都在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统,SWIFT系统好像都不那么靠谱了。
美国的“金融核武器”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由于俄罗斯农业银行不在SWIFT系统之中,俄罗斯的粮食、化肥等重要物资出口受到了限制。

这对美国没什么影响,但这可让很多西方粮食进口国遭了老罪了,而美国作为这场制裁的始作俑者,遭受到的非议最为强烈。
美国在对制裁中越陷越深,这也让美国变得愈发着急,宣布将此前冻结俄罗斯富豪马洛费耶夫的资产赠予乌克兰。
而根据国际法,要想没收财产,美国、欧盟或其他盟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必须对俄罗斯正式宣战,显然美国的行径是不合国际法的。

而这就传递给所有西方国家一个信号——美国在利用其霸权随意处置他人财产,这是西方经济理念强调的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种践踏。这也让更多的美国盟友们看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美国的信用受到了影响,此后美债纷纷被抛售。

西方国家发现了不对劲,于是开始拉拢俄罗斯,就在上个月,4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重新邀请俄罗斯加入SWIFT结算系统。
02
“去美元化”进程加速
美国制裁俄罗斯还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可以来捋一捋。
从疫情爆发时,美国就曾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里3次开动印钞机,加大消费刺激,但过量印钞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

美国这会儿就已经有点挺不住了。在特朗普的瞎折腾下,美国依旧坚持要跟中国打贸易战,结果却推动了美国整体通胀居高不下。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美国又开始挥舞制裁大棒,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粮食大国,一连串的制裁下来,导致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升高,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其他国家面对通货膨胀一般会采取各种紧缩政策或者调整供给结构咬牙硬扛,但美国不一样,美元霸权在人家手上,于是美国开始利用美联储加息手段来刻意制造。
2022年美联储7次激进加息,截止目前已经第10次加息!
通过加息可以抑制是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不假,但是全世界都会因美元加息而受到冲击,中小型银行开始企业开始出现大面积挤兑现象,甚至美国最安全的银行之一硅谷银行都出现了破产,目前还有180多家银行有爆雷的风险。

美元危机在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希望寻找一种更加稳定的货币,而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倡导者,中国的人民币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
美国这下子真的慌了,一旦美元霸权不在,美国再也不能通过印钞、加息收割全世界,经济优势将趋于瓦解。

美国思前想后,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搞单边主义带来的恶果,反而归咎于俄乌战争,甚至发出“掉进了俄国陷阱之中”的感慨,可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