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前半生是爽文男主。一出生就是当地大族的官N代,曾带兵帮朝鲜平定叛乱。二十五就政务军事两手抓,帮助了朝鲜国王稳定局势。
朝鲜风光十年归国后,创立的新军成为精锐之一。临时倒戈致使戊戌变法不能成功,也主张新式教育废除科举。推广免费的国民学校,促成了河北的近代教育体系。
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被后人评价为窃国的大盗,虽然复辟八十三天就取消帝制,但在位时发行的货币袁大头却能流通多年直至新中国成立。
袁世凯明明只当了短短八十三天的皇帝,但是中国为什么却有多达7.5亿枚的“袁大头”货币?
最具争议的一生说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其中一定有袁世凯。因他自立为皇,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有人评价他为“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也有人说他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因为确实也做了不少实事。
因为出生时正逢平叛胜利,所以袁保为他取名为“凯”。从小就有一颗喜欢兵法的心,后面确实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创立新军,并且也培养了出了一批军事人才。
虽然自小就喜欢兵法但当时的中国读书科举才是阳关大道,从小就是纨绔子弟的袁世凯对于读书不太得心应手。在两次名落孙山之后就弃笔从戎,投靠养父的好兄弟吴长庆。自此袁世凯就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882年朝鲜发生政变,国王李熙向当时的宗主国清朝请求救援。袁世凯同行去往朝鲜平定叛乱。在这次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袁世凯带头冲锋表现优异,被李熙极度赏识。于是李熙请求袁世凯帮自己训练新军。
在朝鲜练兵的袁世凯得到了五星好评“得都民之心”,他杀伐果断不仅帮李熙练兵平定叛乱,维持朝政击退日军他也是毫不含糊。
在朝鲜风光十年后回国,练兵的经历、英勇的名声让他的履历闪闪发光。甲午战争让整个北洋水师覆灭,同时也让大清朝颜面丢尽。
袁世凯在此时提出诸多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就有关军事。因为曾练过兵,并且效果不错,于是他在天津小站开始训练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式陆军。
他的新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为了保证军饷的发放,他每次都会亲自到场监督,所以他在军中也是很受爱戴。同时他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1898年的戊戌变法,他最开始是两边押注,但最后还是更看好慈禧太后手中有兵有权。在骗取维新派计划之后反复衡量,最后临时倒戈,在很大程度上致使戊戌变法失败。导致谭嗣同等维新派重要人物身首异处。
1911年,民国建立,他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与不久后就复辟帝制推行君主立宪制。自己当起了土皇帝,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多方的抵制,不得不在八十三天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袁世凯病逝。
流通多年的“袁大头”“袁大头”就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发布的货币,这种货币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流通过一段时间。
“袁大头”在袁世凯上位仅有八十三天的情况下,能有多达7.5亿枚的数量,还能在袁世凯病逝后流通多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袁大头”的含银量极高,他的含银量普遍在80%以上。
从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都处在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越在这种时期金、银就会越值钱。
一般政府为了减少成本都会发行纸币,政府发行的纸币就是政府的负债。而纸币的价值需要政府的信用来背书。
民国时也发行过纸币,纸币到了民国后期发生了极大的贬值,导致了政府信用的崩塌。另一方面,由于日军的侵华,许多地方都成了沦陷区。民国政府在那些地方都不存在了,自然其发行的货币也是不被认可。
这个时候“袁大头”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它不需要任何人、任何政府为它背书。因为它的含银量,所以它本身就是硬通货的一种。
相比于民国政府岌岌可危的信用而言, “袁大头”显然更受欢迎。因为信用问题,民国政府发行的纸币其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张纸,而“袁大头”就算不流通了融化了也是银子。
因此“袁大头”能够有如此多的数量,能在袁世凯病逝后流通这么多年也不难理解。它虽然被称为“袁大头”,但为它做信用背书的并不是病逝了的袁世凯。它的信用来自于它本身的含银量。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些地方的主要流通货币仍是“袁大头”。直到新中国在国人心中的信用一步步加强,人民币才被中国人民普遍接受。近年我国更是开发了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多地试行。
从“袁大头”的大量流通到人民币被国人普遍接受,再到现在的数字人民币。这背后体现的是我国信用一步步在百姓心中的增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时针的时针
关键问题是谁铸了这么多?你却没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