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煤炭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需宽松格局,价格持续承压。无论是大集团的去库存策略,还是电厂的压价采购,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本文将从供需格局、库存压力、政策影响及后市展望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当前煤炭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走势。
一、供需格局失衡:供应宽松,需求疲软供应端持续宽松国内产量增长:2025年1-2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达到7.7亿吨,同比增长7.7%,日均产量维持在1297万吨的高位。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开工率显著提升,产能利用率周环比增加3.5个百分点至81.9%。进口煤冲击:2024年进口煤量达5.43亿吨,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国际煤价持续下跌(如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价环比下跌7.69%),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应压力。需求端复苏乏力电厂库存高位运行:截至3月14日,全国72家电厂样本区域存煤总计1203.1万吨,环比下降7.6万吨;日耗55.28万吨,环比下降0.8万吨,可用天数21天,补库需求低迷。电力需求疲软:2025年2月发电量及耗煤量同比下滑(累计发电量降幅达13.9%),显示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火电需求减弱,同比下降5.8%,清洁能源(如风电、水电)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替代了部分火电需求。非电行业需求不振:水泥、粗钢等非电行业产量下降,直接拖累了煤炭消费需求。1-2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5.7%,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5%。二、库存压力与市场情绪高库存抑制价格修复港口库存累积至历史高位,截至3月18日,环渤海九港库存总量314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72万吨。贸易商抛售压力加大,但下游压价采购导致实际成交清淡。环渤海港口库存高企,需求再度转弱,各港口纷纷督促矿企和贸易商加快疏运,但受需求不振影响,各方疏运压力都很大。市场情绪分化尽管部分产地因安检趋严或成本支撑出现小幅探涨,但整体看空情绪占主导,贸易商发运积极性低,港口锚地船舶数量持续低位。三、政策与结构性调整影响产能区域分化东部传统产区因资源枯竭和安全成本上升导致产能收缩,西部新增产能释放仍有较大空间,短期内供应过剩格局难改。政策调控预期中长期“双碳”目标下,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稀缺煤种(如焦煤)价格中枢可能逐步企稳,动力煤则受新能源替代影响更大。四、后市展望短期弱势延续在供大于需的背景下,动力煤价格或继续下探至680元/吨附近寻求支撑。三四月份属传统用煤淡季,北方取暖期结束,南方天气转暖,居民用电需求更加疲软,电厂日耗有回落预期。中长期修复可能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及工业需求回暖,结构性产能缺口可能支撑价格中枢逐步修复。叠加进口煤价格倒挂收窄(截至3月18日,进口印尼3800大卡华南到岸价为470元/吨,较同品种内贸煤价格优势为-19元/吨;进口澳洲5500大卡华南到岸价为702元/吨,较同品种内贸煤价格优势为23元/吨),价格中枢有望逐步回升至700-750元/吨区间。五、总结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高库存和需求疲软是压制煤价的主要因素。尽管部分产地因成本支撑或安检趋严出现小幅反弹,但整体市场情绪依然悲观。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煤价有望在中期内逐步修复,但短期内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煤炭市场的未来走势将取决于供需格局的变化、政策调控的力度以及清洁能源替代的速度。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