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是一个轮回

张郃说历史 2023-02-19 00:56:06

众所周知,时尚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时尚是一个轮回,经典永不会过时”。

在时尚圈中大家经常发现,从前的一些经典的时尚单品总是会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再次被人们所喜欢,成为新的流行。

除此之外,在娱乐圈中也总是会出现一些明星百年前的人物“撞脸”。

比如范冰冰和100多年前同为演员的杨绿润女士,李宇春与清朝的某位格格……

这些都让人大呼,难道真的是“他”回来了?

事实上,如果将目光放大到整个历史,我们亦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似乎也并非毫无出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确发生过很多无法简单用科学解释的相似事件。

特别是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至今仍解释不通的“神秘”巧合,让人们不得不怀疑,世界或许真的是一个轮回。

秦与隋,同样二世而亡的命运

第一个巧合便是秦朝与隋朝同样二世而亡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而对于这个统一王朝的创始者——秦始皇,大家的看法则向来褒贬不一,至今仍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他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

他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建立了统一的文字、交通以及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他修筑了长城来抵御匈奴,开凿了灵渠来贯通水系。

可以说,他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同时,他焚书坑儒,实行严苛律法,刑罚十分残酷;

他大建阿房宫、长城和骊山墓,劳民伤财,百姓不堪其苦;

后期,他更是残暴不仁沉迷追求长生。

但无论后人怎样评价,秦始皇始终是统一了中国,“千古一帝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动。

而且在他统治年间,往南征战到百越、向北讨伐至匈奴,不断扩充着秦朝疆域,

据了解,全盛时期的秦朝,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疆域面积达到了340万平方公里之多。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却仅仅存在了15年,在秦二世胡亥继任之后便灭亡了。

无独有偶,和秦朝有着同样“短命”命运的还有一个朝代,那就是享国仅37年的隋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南北朝不断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启了又一个大一统时代。

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很快进入繁盛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然而,好景不长。

公元604年,隋二世杨广即位。

杨广此人胸无大志,只懂得贪图享受,吃穿用度都十分穷奢极欲,百姓对他的统治也十分不满。

公元618年,宇文化发动兵变,隋炀帝被杀,很快,仅有37年历史的隋朝走向了灭亡。

秦始皇与杨坚同样都是乱世之中一朝的开创者,同样有着治国之能,但是他们也同样有着一个“坑爹”的儿子。

将他们辛苦创立的盛世白白葬送,这样的命运着实让人觉得过于巧合。

莽与蛇,东西两汉的分割

第二个巧合则与汉高祖刘邦有关。

刘邦此人出身布衣,但是却从小心志坚定,一直想要有一番大作为。

刘邦出生之时正是秦二代统治时期。

秦二世残暴不仁,百姓不堪其苦纷纷起事,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有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枭雄也纷纷效仿,其中就有刘邦。

公元前209年,在沛县百姓的拥护之下,刘邦正式起兵反秦。

而作为一介布衣,想要称帝起事,总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帝位”来的顺应天势一些,就需要一些吉兆或者传说才能够让人信服。

因此,从最初起义之前的“面相不凡”到后来的“赤帝之子”,甚至于“五彩龙气”,刘邦的经历一直都蕴含着一些传奇色彩。

在这些传奇故事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则是与一条白色大蟒蛇有关。

据说,那是刘邦刚刚起义之时,一日刘邦和下属举杯畅饮,酒醉之后倒头便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只见一条白色的巨蟒挡在刘邦前面,当时的刘邦已经初具霸气,再加上醉意未醒,胆子颇大。

因此刘邦虽然害怕巨蟒却并未慌张逃路,而是直接举起自己手中的大刀,想要砍死白蟒蛇。

而此时的白色蟒蛇也并未逃跑,而是向刘邦直接开口说:

“你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帝,但是你不能杀我,如果你要把我的头砍断了,那么即使你成了皇帝,也会有人篡你的位;而如果你要斩断了我的尾巴,那么你的后世就会被篡位,所以你不能杀我。”

刘邦并不相信这条蟒蛇的言论,却也的确没有砍断它的头或者尾,而是直接举起大刀将白蟒蛇从腰部砍成了两段。

后来,刘邦酒醒之后记起梦中的事情,就干脆找人将这件事情全部散播了出去。

为自己后来的称帝又增加了一份神秘说辞。

之后,刘邦果然如那条蟒蛇所说的那样成功称帝。

当然估计就连刘邦都没有想到,经年之后,汉朝也果然就如当时那条蟒蛇的结局一样,一分为二,成为了东汉和西汉。

而最终推翻汉朝政权的,正是一位名叫“王莽”的男子,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莽”是否与当初的那条大白蟒蛇有关。

周与宋,同样七岁退位的孩子

第三个巧合发生在后周与宋之间。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一朝黄袍加身,被推上了帝位。

提到赵匡胤,即使是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也会说出“杯酒释兵权”这五个字。

无他,只因这件事也称得上是赵匡胤一生中颇为出名的事迹之一。

据说,在赵匡胤称帝之后,每每想到兵权便会生出后怕。

毕竟自己就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们推选上位,“无奈”才黄袍加身的。

谁又知道会不会再出现一次“黄袍加身”呢?

要知道历史上功高震主的武将可是屡见不鲜。

后来,赵匡胤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元961年,一天赵匡胤退朝之后,寻找到机会留下了石守信、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说要同他们共饮。

宴会进行了一半,大家兴致正浓,赵匡胤便趁机向他们“诉苦”。

说自己如果没有那些将军也当不了皇帝,但是当了皇帝之后,自己也没有一天睡过好觉。

这样的话让那些将领们顿感慌张,立刻问赵匡胤何出此言。

赵匡胤就趁机提点他们说:

这天下没有人不想要富贵的,正如当时我被你们黄袍加身,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要“被迫”披上黄袍,又该怎么办呢?

此话一出,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立马跪下磕头痛哭,表示自己需要让赵匡胤给他们指一条生路。

赵匡胤便顺势透露出了自己想要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

诸位将领便纷纷上书辞官。

赵匡胤也一一批准,并表示自己会给他们一大笔财富,保证他们的后辈吃穿不愁。

就这样,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收回了兵权。

从这一件小小的事,就能看出赵匡胤此人的心思缜密与狠辣。

事实上,赵匡胤之所以担心自己的皇位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他的皇位也是来路不正。

想当初,赵匡胤登上皇位的时候,后周仅剩下一位7岁的小皇帝周恭帝以及他的母亲符太后。

赵匡胤就是借着皇子年幼逼迫其退位,才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但是,赵匡胤如何也想不到,时光流转,300年后,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了他的后代身上。

此时的宋朝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后来金人攻入宫城,在金人的炮火下,年幼的皇帝宋恭宗不得不退位。

当时赵匡胤逼周恭帝退位的时候并没有亏待他,反而给他封了王,而同样的,金人也没有亏待宋恭宗,也给他封了王。

最为巧合的是,和周恭帝一样,当时退位的宋恭宗同样是只有7岁。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难道世界真的有轮回?这宋恭宗与周恭帝难道真的是历史的重演吗?

巧合还是必然?相似的理由

秦朝、隋朝、汉朝、宋朝,这四个朝代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而在这些朝代中所发生的三大巧合,真的是轮回吗?非也。

所谓轮回,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所做的一种解释罢了。

事实上,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秦、隋两朝的二世而亡,还是东西两汉的分割,亦或者是后周和宋朝7岁幼帝被迫退位的巧合。

它们的发生其实都是必然的。

秦隋两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他们的开创者虽然都有着文韬武略,但是继承者却不怎么样。

秦始皇虽然残暴,但是却有着和他的残暴比肩的治国之能。

而秦二世胡亥则只继承了他父王的残暴,却没有继承他父王的才能。

而且,当时本该继位的是始皇长子扶苏,那是一位胸怀宽厚、刚毅勇武的继承者。

只不过他不幸被逼自尽,胡亥才借此登上了皇位。

再说隋朝。

杨坚虽然早年颇有建树,但晚年却是识人不清,选择了胸无大志的杨广作为继承人。

而杨广则本就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国家落到他手里,想也知道会落得个什么结局。

而汉朝政权被王莽推翻,与其说是因为刘邦与白莽的故事,倒不如说是因为后世继承者治国无度所造成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宋朝也是如此。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很多朝代都是建立初期的第一任统治者有着治国大能。

而一个朝代能够延续多久,需要看的却不仅仅是开创者,更多的是后世者是否有延续的才能。

更何况所谓盛极必衰,一个朝代如果繁盛至极,那么他也必然走向衰落,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

这三次神秘巧合,或许也仅仅只是巧合而已,所谓轮回,可能也不过是后人为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罢了。

总结

总而言之,这些所谓的轮回其实直至今日也并没有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

不过,对于国家治理者而言,与其相信一些无稽之谈,倒不如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毕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朝代也是如此。

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统治者有着治国之能,而要想让一个国家继续延续,更需要的则是民心。

只有向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不断为百姓做实事,才能得到百姓的真实拥护。

得到了民心所向,这个国家也自然能够走的更远、更久。

只是,遗憾的是很多王朝的统治者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