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公子。
老话说得好,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我们了解再多信息,说不定也只是冰山一角,而真相,可能要一次次反转,才能露出全貌。
比如闹了几个月的“三岁女童指认蛋糕店男老板猥亵”一事。
讲起这事,时间还得回到今年3月。
一位单身妈妈潘女士,带着3岁的女儿,在江苏无锡盘了一家店。
在她的店附近,有一家做蛋糕的,店长是汤先生。
刚好,汤先生也有个3岁的孩子,两个小孩经常一起在蛋糕店玩耍。
直到3月29日,根据潘女士的描述,那天,她的女儿睡醒后喊“下身好痛”。
出于一位母亲的敏感,她立刻怀疑女儿被人猥亵,而女儿含糊地承认此事,更是让潘女士警铃大作。
(潘女士微博)
于是,潘女士当天就报了警,并在民警的陪同下,去了医院。
医生的诊断结果为:孩子下身肿得厉害,处女膜没有破,建议买药清洗一下。
4月6日和4月18日,潘女士再次带女儿到医院检查,分别诊断出了急性外阴炎和肛裂。
期间,女儿“指认了”坏人是汤先生,犯罪地点是蛋糕店的二楼仓库。
女儿还说,“拉臭臭的地方被小棒棒碰过,还被打过巴掌,嘴巴里被塞过袜子……”
警方随即找到汤先生,对他采取措施,并调取蛋糕店内部和周边的监控。
但是调查后发现,证据并不充足。
因为潘女士第一次报案,指认的作案时间是在3月28日。
但监控显示,潘女士的女儿虽然来过店里,但一直待在一楼。
在派出所指认时,她也无法在30张大头证件照中,认出汤先生。
更关键的是,汤先生早在27号回老家了,直到4月初回来,车票和高铁站监控都能证明。
一个不在本地的男人,是无法做到跨时空猥亵女童的。
于是,4月26日,警方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认为汤先生没有犯罪事实。
按理说,女儿没有受到猥亵,当妈妈的应该能松口气了。
但潘女士就像惊弓之鸟,死咬“女儿就是被汤先生猥亵了”。
因为监控少了几分钟,她觉得背后有大阴谋,警方不愿意帮助恢复监控。
她多次申请复议,并改口汤先生的作案时间,是在3月28日之前。
(潘女士抖音)
随后,她开始在业主群、各大平台“喊冤”,言语中还暗示警方推诿扯皮,纵容犯罪。
她在视频中一边哭一边讲述,又因为有单亲妈妈,3岁幼童肛裂,报警求助无门等噱头,轻松点燃了群众的怒火。
网友们出于心中的正义,纷纷下场,誓要那“人渣”社会性死亡。
可以说,汤先生被盖上“猥亵犯”的帽子后,指向他的恶意和诅咒铺天盖地。
他不仅被人肉,手机每天涌入大量骚扰电话或信息,几乎一秒钟一个,内容不堪入目。
一些人还嫌骂着不过瘾,直接找上门来,送花圈或者指着他来骂。
在这样的折磨下,蛋糕店的生意基本黄了。
汤先生的蛋糕店,原本每天能有2000元的营业额,现在生意都做不下去了,打开相关的线上平台,留言区一堆恶意差评。
这场无妄之灾,让汤家人被迫停业,生活难以为继,连专门给他们家送货的快递小哥,也被连累失业。
无奈之下,汤先生做出反击,也在网上开通账号,拿着身份证,自证清白。
并针对潘女士的诽谤,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她公开道歉,恢复自己的名誉,并赔偿每天2000元的损失。
然而,潘女士却以跳楼相威胁,如果汤先生不撤诉,她就要跳楼。
而舆论也因此更偏向于“弱小”的潘女士。
直到7月11日,警方发了一篇无比详细的通报。
划重点:
第一,警方逐帧回看了总时长620小时的监控视频,对周边52人进行走访,确认女孩儿没有被猥亵。
第二,警方确认监控视频没有被修改或删除的可能。
第三,从3月20日到3月28日,汤某没有和女孩有可疑接触。
第四,女孩下身的症状,为幼儿外阴炎,肛裂是在3月29日后出现的。
第五,女孩的反应不像被人性侵,且3岁的孩子容易被引导式提问误导。
总之,目前的证据均指向汤先生无罪,且不太可能反转。
说起来,小孩子会肛裂以及阴道炎,可能是不爱喝水,不注重卫生造成。
监控视频之所以存在缺失几分钟,汤先生解释道,可能是信号波动导致。
现在很多监控,也会为了省电,在画面静止时,自动暂停工作。
更何况,缺失的监控是在3月28日,那一天,汤先生根本不在无锡。
但面对警方的通报和种种有力证据,潘女士还是不肯消停。
(潘女士抖音)
在她看来,“如果他不是凶手,你给我一个谁是凶手的证据”。
她不接受这是一场乌龙,一定要找出一个“凶手”。
不过,舆论的风向已经转变,网友也逐渐发现潘女士的不对劲。
比如,潘女士并不确定女儿被“猥亵”的时间,她的说法变来变去,随着汤先生的出行时间而改变。
有知情人透露,潘女士清楚,蛋糕店的二楼是放杂物的,上去的话,还需要拉下折叠楼梯。
且店里人多眼杂,除了店长一家,还有几名员工和等着送货的快递小哥,很难偷偷干坏事。
附近的街坊也觉得这事不可思议,潘女士是在蛮不讲理。
另外,她在网上“伸冤”后,抖音涨粉近10万,并建立了8个群,群成员接近4000人。
她被爆出以此牟利,在主页挂上支付宝账号,并在群里发收款码,号召大家捐钱。
有人晒出截图,自己捐了6000元。
但警方发布通报后,她建的群找不到了,主页的支付宝账号也删除了,IP地址还挪到上海了。
有人怀疑,潘女士的账号有人经营,有推手在背后炒作。
而大部分网友得知反转后,更是跑去评论区,要求她退钱。
但潘女士十分硬气,并不承认自己募捐,还表示并没有解散群,只是将其隐藏了。
她愤怒地说自己报警了,“如果我真收你们的转款,请你们到派出所来拿钱”。
也有照片显示,潘女士没有接受网友转的钱。
后来,潘女士删了相关视频和文字,而警方也出来回应,将秉公执法,核查募捐一事。
事到如今,这场闹剧之下,没有真正的赢家,接下来是否反转,还是要看警方的后续报道。
而这场闹剧能闹这么久,主要是基于大家普遍觉得:
一位母亲不敢无凭无据,就拿自己3岁女儿的清白来构陷他人。
但凡事总有例外。
比如发生在2020年的广州血衣案。
一位母亲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的女儿被老师体罚到吐血,最后被送进医院。
触目惊心的鲜血,再配上心碎母亲的独白,滔天的舆论迅速去围剿所谓的“凶手”。
然而,事实却泼了大家一盆冷水。
骇人的血衣,只是化妆水勾兑了水,而传播如此之快,是因为家长背地里买了水军。
这也说明,世界上就是会有人利用他人的善心,达成自己的目的。
而如今的舆论场中,谣言和小作文大行其道,甚至形成“遇事不决,网络伸冤”的奇怪风气。
毕竟,动动嘴皮子,写写小作文,便能换来丰厚的收益。
别有用心者,便会习惯性披上弱者外衣,添油加醋事实,成为隐藏起来的加害者。
而真正的受害者,却因为“狼来了”次数太多,越来越寸步难行。
不过,小作文写得再煽情,也改变不了事实证据。
而如果随意地根据某条信息,某张图片就声讨“坏人”,看似正义的行径,不过是情绪的狂欢而已。
这不,随着潘女士被网暴反噬,这场事件出现新的受害者。
有网友找到潘女士盘下的店铺地址,看到也是蛋糕店,便误以为潘女士是汤先生的同行,恶意诬陷汤先生,来搞垮他们家的生意。
于是,这些网友为了给汤先生出口恶气,便根据招牌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痛骂一通。
有的还跑去相关平台打低分,发恶意评价。
但事实却是,潘女士的店确实是这个地址,但装修还没有完全弄好,店面的招牌还没换新的。
所谓的蛋糕店,其实是原店主开的,而招牌上面的号码,自然也是原店主的。
原店主属于是无辜躺枪,平白无故地被人网暴了。
只能说,每一次的网络乱象,不应该借着伸张正义的名义,将怒火发泄一通。
又在事情反转后,将矛头对准新的目标,将之前的“恩怨”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