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举报,在大理“左岸高地”文旅街区,发现两座形似日本相扑的雕像,涉及辱华和文化入侵,这大帽子一扣,到底是不是上纲上线呢,先上图:
其实美不美和辱不辱华,是应该分开来看的两个独立命题,首先,我实在get不到这两尊雕像想要表达的“雍容华贵之感,只觉得眼睛被冒犯。
雕塑是立体的艺术,不管是有宗教属性的塑像,还是展示人体健美的石雕,都应是符合当时时代审美的。
而今天所谓的艺术,越来越趋向于为了出众,而强行地标新立异,好像只有脱离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接受范围,才是大胆、有才华、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事件中两位“胖胖”的人物,刻意展现出肉与肉之间的堆叠,还有意模糊了性别,造成一种所谓的“中性”之感,再配上面无表情的一双小眼睛,大晚上遇到真是要人命啊。
很想问问懂的人,这是哪门子创作语言,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
我觉得人对美的追求,是天生“神”性的表现,是精神上无限趋近“来处”的状态,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是在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了解艺术史,也不用精通各种专业手法,只需要凭内心的直觉来感受,就可以知道一件艺术品是不是“美”的。
所以,对于某些口头禅是“你不懂艺术”的“艺术家”来说,他们才是“走火入魔”走了歧途吧。
这回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的老艺人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而现在的艺术工作者称自己为“后现代、新锐、先锋艺术家”,这才有高高在上之感嘛。
至于另一个问题,咱不能看到眯眯眼就是辱华,看到有日本相扑元素就是精日吧,一旦不问青红皂白就给某种元素打上标签,就处在了一种“文字狱”式的环境中。
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吗,当然不,这其实是文化自负!
而这很容易发生在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国,我们太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华的璀璨,也太想全世界都来说我们好,可笑的点在于,这正是由于自我认同的缺失,才急需外界来肯定。
就像有热心网友评论到“相扑运动汉代就有了,明明白白中国的文化啊”,这话说的多少有点强行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思密达”味道了。
照这个思路,日本的和服、艺伎、茶道、剑道等等,那都是继承于咱们老祖宗的,全都是中华文化,拿来吧你。
且不说现在提起相扑运动,首先想起来的一定是发扬光大的日本,而总是提“当年勇”就会有一种愤愤不平酸酸的感觉,则尽显英雄迟暮。
这也正是文化神经敏感的另一种表现,看谁都像是“小偷”,往深入看,不承认文化具有变化和发展的动能,也只是固步自封,早晚会被淘汰。
文化是民族精神自洽的体现,我们崇尚高洁的品格,所以画荷花,我们向往独傲风雪的坚忍,所以歌颂腊梅,任何艺术形式的背后其实是人的精神。
哗众取宠的所谓艺术,最终也只能博一时的眼球。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个人独立账号,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随缘点赞、关注
想让我说你爱听的话,一颗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