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是不是占了实际缴费年限参保人的便宜?

帮老兄聊聊 2025-03-30 04:33:24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两大体系,参保人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办理退休时,都要按照缴费年限来计算基本养老金,在缴费年限中包括了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参保人参保以后,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换来的。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所有的城镇职工的工龄,是按照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来计算的,即缴费年限就是工龄。

视同缴费年限,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工作年限,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要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就是没有实际缴费,但要看作是实际缴费,即工龄就是缴费年限,正好与实际缴费年限相反。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都要累计计算为缴费年限。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都要按照养老金计发基数和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每缴费一年享受1%的基础养老金。

假如养老金计发基数和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是每月8000元,每缴费一年的的1%就是80元,如果累计缴费年限是4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3200元,这就是缴费年限在基础养老金中的体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企业职工退休时,很多人其实只有实际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占了整个养老金的三分之二左右。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由于还有8%要计入个人账户。

假如平均缴费基数是5000元,每月计入个人账户400元,一年计入4800元,假如实际缴费年限是25年,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120000元,加上相应的资金利息40000元左右,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60000元左右,按照60岁退休来计算,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151.1元左右。

只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基础养老金加上是个本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退休时首次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这个养老金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综合计算的,不管是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的,只是计算数字不同而已。

如果既有视同年限,又有实际缴费年限,那么视同缴费年限部分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也就是说,视同缴费年限既要基础养老金,也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这里的过渡性养老金相当于实际缴费年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但仔细分析,视同缴费年限的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要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大家这才发现,视同缴费年限的对于退休后的待遇,要高于实际缴费年限,这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中可以得到答案。

视同缴费年限并没有实际缴费,而是由工龄视同过来的,而且每视同缴费一年的价值高于实际缴费,于是有的地方,视同缴费指数就采取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与实际缴费指数对应起来,实际缴费指数高,视同缴费指数就高。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视同缴费指数,就与退休前的职务职级和工作岗位挂钩,与视同缴费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不但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甚至高过了基础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的价值大幅度提升,于是很多人都希望多几年视同缴费年限。

鉴于视同缴费年限的特殊性和退休后的价值,于是有人质疑,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养老金比缴费年限的人高,是不是占了实际缴费年限人的便宜?

这种认识是比较偏激的,实际上也不能这样认为。实际缴费年限的人,虽然要自己缴费,但在职职工自己缴费部分实际上全部进入了个人账户,统筹账户部分都是单位缴纳的,单位缴费部分作为一种法定的责任和义务,是筹集社保基金的一种形式,不再属于个人,而属于基金所有,全体参保人享受。

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都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也是在为国家工作,是由财政或是国有企业负担工资福利待遇。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他们的工龄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认定,才能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产生待遇,虽然也是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但财政也有一定的补助。

视同缴费年限,作为过去工龄的一种认可,也是个人贡献的在退休后待遇的一种体现。在职时不是他们不想缴费,而是由当时的政策规定不能缴费,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需要得到认可和弥补,视同缴费就是一种弥补的方式。

综上所述,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在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实施之前,退休金是由财政支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视同缴费年限产生的养老金,实际上也是由财政支付的,与实际缴费年限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关系不是很大,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0 阅读:0

帮老兄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