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退休人员之一,我也希望退休后还能享受到原单位为我发绩效。但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是非常骨感的。我退休五年多了,不但没有享受过一分钱的绩效,就是最基本的节假日慰问也没有见过,从退休那天起,连原单位的大门前都没有去过。
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退休人员和单位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特别是那时很多从单位退休的职工,不管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单位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
人虽然退休了,他们的退休金是由原单位发放,他们的组织关系还在单位里,人事档案还在单位保管,部分人还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单位也要经常组织退休人员开展联谊,单位过年过节发点福利,发点奖金,也不会忘了退休人员,退休人员也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

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原来按照老办法退休的人员,退休金还是原单位发放,后来实行社会统筹以后,即使按照老办法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全部由社保部门发放,退休人员和原单位的联系逐渐松散。
按照新办法退休的人,养老金完全按照新办法计发,养老金是由养老保险基金来支付的。企业退休人员逐步和原单位开始分离。但在初期,企业还有退休办,专门负责管理本单位的退休人员。有的单位,比如一些大型的央企、国企,还会适当给退休人员发放一定的福利。
后来随着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由原单位管理移交社会化管理,组织关系,人事档案全部移交街道或是社区。部分大型央企、国企也在继续给退休人员发放一定的统筹外补贴。但多数企业不再和退休人员有任何联系,更不要说有任何补贴甚至绩效了,退休人员退休后就是社会人员,他的娘家就是社保局。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虽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仍然属于原单位管理,组织关系,人事档案还在原单位,到外地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成立的离退休党支部,每年要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

但由于退休后不再上班,也不再享受原单位在职职工的绩效工资或是绩效奖金。但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企业不完全一样,他们在职时都是由财政供养的,退休后还要按照在职时的行政级别享受相关的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是他们养老生活的主要来源。由于已经没有上班,不能再享受原单位的绩效工资或是绩效奖金。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直有一定的退休生活补贴,这种补贴看上去好像不合理、不合规,但一旦形成常态就变成习惯,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要完全杜绝,基本上没有多少可行性。
于是各地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在在职人员发放年终绩效时,也不会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那一份。在2021年,相关部门为了规范补贴津贴的发放,还是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补贴发放开了方便之门。
按照相关文件和部门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补贴标准,按照在职人员同职务、职级或是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绩效的70%发放。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绩效分为基础绩效和年终绩效两个部分。基础绩效纳入基本工资每月发放,年终绩效要年终考核后再发放。

虽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是按照同职务退休人员的70%发放,但有的地方在执行时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发放方式,有的人每月1000多元,有的每月2000元左右,有的是分季度发,有的是按年终发,有的人地方甚至没有发。
同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否领取到退休补贴,关键还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看财政的支付能力。财政好的地方可能会兑现,财政差的地方估计就不会有这个规定了。有的地方是大机关会发,小机关可能就没有了,因为财政是分灶吃饭的,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介绍的相关情况,退休人员退休后由于不再上班,是不能享受绩效工资的,绩效工资是在职人员工资体系的构成部分。虽然不能享受绩效工资,但在部分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还是能享受到一定的退休补贴或是福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