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股说起吧。
今天港股,特别是中概,再次起飞。港股这波反弹有点恐怖。短短2个月时间,恒生科技从2700点飙涨到4400多点,涨幅高达60%。
关键是这个期间,A股小涨,美股继续跌,这说明港股是不管不顾的独立上涨行情
眼瞅着恒生科技即将到达4500的关口,咱们再简单讲一下。
去年下半年,中概股一直跌,很多人信心崩溃。我跟大家分析过好几篇文章,结论很明确,没有车轱辘话:
你哪怕把中概股当成价值股,它也有个最基本的价值。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例,这个价值算出来是4500~4600点。
就好像一个二十万的新能源车,就算被砸坏了,也值个万把块。因为哪怕不维修,拆来开卖,锂电池、车架和电子元器件等等,也能卖出个废铜烂铁的价格。
所以,即使你认为中概股的各种逻辑被破坏了,也不能修复了,那它也该有个最基本的价值。
去年文章明确表达过,在这个价值线的下方,是可以随便买的。
现在问题来了,恒生科技今天4400,即将到达4500。接下来会怎么走,该怎么办?
说实话,我的答案是三个字:不知道。
这种捡破烂式的深度价值投资理念,起源于格雷厄姆,有利有弊。这种模式虽然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价值,但没法判断政策,也没法判断成长性,更没法判断趋势。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上持续进化,融合了芒格和费雪的成长股投资思维。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分析,只是准确性会下降很多。这里我就简单说3点吧。
一是中概股公司的基本面。我觉得今年二三季度业绩已有见底趋势,中概股各种裁员瘦身,慢慢把利润挤出来了,是有不少惊喜的。另外,从估值上看,仍处于低估。
二是中概股的政策面。政策这块属于持续转向,最新说法是明确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特别是向海外发展。
三是资金面。这一块也很重要。中概在香港上市,不仅受外资定价,而且港币是跟美元挂钩的。
老美去年起持续收水,利率处于过去数十年的高位。虽然我比较乐观,后面会有逆转。但这种特别宏观的东西,没人说得准。
综合而言,中概这卦咱们摇出来的是上上中签,是相当可以的。4500~4600这个位置,胜率和赔率都还不错。我会继续持有,仓位控制在2成内。
。。。。。。
说完持续暴涨的中概,再说下持续暴跌的新能源。
这事就挺有意思的。要是放在2021年,这俩货的情况刚好反过来,新能源暴涨,而中概暴跌。
所以本身这个事就告诉我们,涨多了就要跌,跌多了就会涨。
股市就是这样子,你感到特别悲观的时候,就要乐观一些;特别乐观的时候,反而要注意风险了。
早在2021年7月,新能源高歌猛进、市场格外乐观之时,我就结合成长空间分析过宁德时代的股价。最终结论如下:
那会儿宁德时代500多,4个月后一度接近700,现在回到300多。只能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其实,新能源行业的需求还是很好的。2021和2022年增速爆炸。2023年增速下降一些,大概也有个20%的样子。
这么高的增速,A股还有哪个行业能做到?
问题还是出在股价过高,或者说估值过高。就像我2021年7月计算出来的结果,那会儿已经相当不合理了。打回原形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今天,在持续的下跌后,新能源行业的估值开始合理,甚至有些低了。
文章篇幅有限,咱主要讲下大家最喜欢看的估值。
下图是2014~2023年新能源行业市盈率走势。最新值已不足20倍,处于历史最低位置。
作为一个有一定周期性的行业,不能仅参考市盈率,还要关注市净率。
下图是2014~2023年新能源行业市净率走势。新能源指数的最新市净率为3.9倍,和历史比处于中等位置。
但要注意,新能源行业变化很快,在指数调仓的过程中估值曾有畸变。如果只看数字,会导致刻舟求剑的问题。
剔除干扰因素后,新能源行业的市净率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差不多回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水平。
综合而言,从估值上看,新能源行业的估值已进入相对低估状态。
当然了,如果仅看估值,又存在刻舟求剑的问题。
以新能源里的新能源车为例,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到30%。
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未来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仅参考历史估值,有一定的局限性,还要结合成长空间和市场供给进行分析。
那么问题就来了,新能源行业市盈率不到20倍,新能源车行业的整体市盈率在26倍左右。
这么低的估值,也谈不上什么空间不空间、供给不供给了,没多少风险可言了。
换言之,跌到这个位置,和估值以及市场空间关系不大。让市场担惊受怕的,主要还是全球宏观的问题、老美加息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行业本身的问题。
最后也给大家看下中美新能源行业指数的走势吧,时间段是2019年~2023年。
二者可谓是殊途同归,这两年的走势更是趋同。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前面的观点。
也不想什么结束语了,今天主要就是讲点干货。虽然有些硬,但是你给我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