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两篇文章,都是分析一轮牛熊周期中散户的操作。
一篇题为☞富人向上,穷人向下
数据来自清华和上交所学者合著的论文,底层数据是上交所内部数据。这篇文章总结了2014~2015年牛熊周期中不同阶层散户的操作。
精华在下图,反映了大户(富人)和小散(穷人)的操作模式:
2015年牛市富人和穷人的操作
另一篇名为☞一亩三分地!
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股价和公告。这篇文章分析了中远海控2020~2021那波10倍上涨中散户的操作。
精华在下面两张图里。分别反映了散户和机构的操作:
2020~2021年中远海控里散户的操作
2020~2021年中远海控里机构的操作
这两篇文章的结论惊人相似。在一轮牛熊周期中,散户的操作是这样的。
(1)熊市。
小散操作:几乎不买;
机构和大户:不怎么买。
各路资金都不买,这点可能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现在不少机构也是等到右侧再做多,熊市不会无脑买。而且,正是因为资金都不买,股价才会这么低。
(2)熊末牛初。
小散操作:止盈卖出;
机构和大户:持续买入。
小散一看终于解套乃至赚钱了,赶紧卖出,生怕再跌下来。机构和大户反而持续买入追涨。
股市是所有人操作的集合,为什么散户卖了股市还涨,就是因为机构出手了。
这是小散和机构的操作第一次出现明显背离,也是小散犯的第一个错。
(3)牛市后期。
小散操作:果断加仓;
机构和大户:少量加仓或卖出。
随着股市一路上涨,散户蚌埠住了,看来之前卖早了,于是重新加仓买入。这是小散犯的第二个错。
(4)牛顶下跌初期。
小散操作:果断抄底;
机构和大户:不动或卖出。
股市顶部稍一回调,散户就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于是赶紧买入。但此时股价依然比较高,还未调整到位,更谈不上机会。而这是小散犯的第三次错。
(5)下跌末期。
小散操作:躺平或割肉;
机构和大户:躺平或重新买入。
此时大家都很泄气,躺平的是多数。市场进入下一个轮回。
总结起来,机构或大户的操作谈不上多高明,更做不到底部精准抄底或顶部精准逃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般会买在比较低的位置,卖在比较高的位置。
而小散的操作严重受情绪影响,很少有对的。
很显然,在一轮牛市后,小散都是受伤最严重的,而机构和大户都是得利的。
所以,清华大学那篇论文的原标题是:《牛市泡沫后,财富的再分布》。当然,我起了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富人向上,穷人向下》。
如何避免小散的悲剧重演呢?要我说,主要就两点。
(1)杜绝锚定效应。
小散经常会有一种锚定思维,或者线性外推思路。
为什么熊末牛初刚小涨,他们就卖出了?因为他们看到之前跌这么久,心理上总怕后面重新跌下来。所以趁着反弹保本出。
为什么牛市后期,包括牛顶刚回调的时候,他们却在买?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之前涨那么多了,总觉得接下来还能涨。
所以芒格是这么说的:「锚定效应的危害最大,一定要小心,别被之前的情况束缚。」
(2)理性思考,注重估值。
如前所述,机构和大户谈不上多么牛逼。他们也会有追涨或杀跌的操作,比如熊末牛初追涨或者牛顶回落中杀跌。
大家可以看手上某些择时牛逼的基金经理,很多人都有类似操作。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收益。包括不怎么择时的葛大姐,2018年底她的中欧医疗有过一次明显的追涨杀跌,但这不妨碍前些年她的收益排行业第一。
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哪怕追涨,机构也是追涨在低位。比如熊末牛初刚反弹时,股市的估值依然很低。这时即便追错了,后面又跌了,也不是什么大错。
总之,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估值。只要低估买入,短期可能会错,但长期肯定不会错。而高估买入,短期看可能对,但长期看肯定错。
回到当下。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又该怎么操作呢?
我觉得大概率是熊末牛初。因为宏观的很多因素,比如地产政策、口罩政策和老美通胀等确实逆转了。与此同时,股市的反弹才刚开始,估值依然很低。
不过,这也是散户第一次犯错。主要错误就是小涨止盈。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近期身边是不是多了一批保本出的朋友
但咱没必要去说服他人。因为这就是人性,锚定效应、线性外推、非理性思考,这些都是刻在基因里的,很难改变。
但我们心里要明白,散户亏钱的终极原因,显然不是熊市反弹10%时的买入,而是大涨100%时的投入。
。。。。。。
1、华夏华润有巢REITs上市,涨16%。
算了下,REITs打新现在完全是鸡肋。按照中签率0.3%,T+3冻结来算,打新的年化收益率仅有2.5~4.5%。
2、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面值7500亿元!
相当于国家从诸位海量的存款里借7500亿出来,然后花掉刺激经济。大家不愿意花钱,那就让国家替你花吧。
3、格值2.08。
随着股市走向右侧,短期内格值上升很快,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后面上升会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