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执行“清党”。正在苏联求学的蒋经国在集会上演讲,谴责蒋介石是“叛徒、杀人凶手”。
他声明说,蒋介石是我的父亲和革命友人,现在却是我的敌人……他成了反革命分子……打倒蒋介石!”。

还在《消息报》发表文章,声称“今后我不再认你(蒋介石)为父”。
作为中国人,儿子宣称父亲为敌人,这在19世纪初期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蒋经国为何这样做呢?蒋介石又有何反应呢?这事待小编从头说起
俄国革命胜利以后,一直向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革命党人提供军事训练和培养干部,包括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
1925年,苏联成立了专收中国留学生的中山大学。当时蒋经国虽才15岁,但在学校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他与几位朋友决定申请去中山大学留学。
当时虽然孙中山已经去世,但仍是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在表面上仍坚持新三民主义,不反对儿子去苏联留学。
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彼时任黄浦校长的蒋,正在积极准备北伐,需要苏联各方面的支持。
然而,当北伐军打倒上海后,蒋介石与江浙财阀勾结,有了雄厚的财力,不再需要苏联支持,便毫不犹豫地对共产党下手。
这显示出蒋介石当年投身革命,目的是为了获得权力,实际上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对于蒋经国的谴责,蒋介石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愤怒,一直也绝口不提此事。
有人说,因为蒋介石认为,蒋经国是被迫发表声明的,是为了他自身的安全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年轻的蒋经国对共产主义还充满着热情。彼时的蒋经国是一个革命青年,这从他在苏联求学时一系列激进的言行能体现出来。
蒋介石彼时表面上很支持蒋经国,多次在书信中与蒋经国探讨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的问题,并鼓励他在苏联的所作所为。
所以,蒋介石对共产党下手后,是蒋经国无法接受的。所以才会有对父亲的谴责。
他的思想从他留学期间和回国以后得言行中能清晰看出来:
首先,尽管蒋介石一直想方设法让他回国,但他意愿并不强。1935年,蒋经国在给母亲的信中,仍说以这样的父亲为耻,不愿意回到中国。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4月回到了蒋介石身边。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他从来没有请父亲宽恕过。
1939年在一次青年集会上说,苏联是唯一协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从事侵略行为。
他在主政赣南期间,更是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并默许中共地下党在赣南活动(陶涵《蒋经国传》观点)

蒋经国在苏联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在苏联接受了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和实践锻炼,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当时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但回到蒋介石身边后,他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抗战胜利后逐步转向反共。这与他父亲当初的思想转变有相近之处。
您认为呢?
注:部分资料来自陶涵《蒋经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