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歼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领,为何在鲁西南遭遇“滑铁卢”?

夜雪浏览过去 2025-03-25 05:12:35

薛岳是抗战名将,曾指挥诸多大战。资料称,他率部歼灭日军十余万人,是毙敌最多的中国将领。

然而,解放战争初期的鲁西南战役,却成了他军事生涯的“滑铁卢”,他的优势军队被粟裕部击溃,从此淡出作战一线。

深得孙中山信任的军事人才

薛岳生于1896年,广东韶关人。

由于出道较早,与国民党后来诸多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将领不同,他是在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彼时在陆军小学堂的还有张发奎、李汉魂、黄琪翔、吴奇伟、叶挺等粤系名将,早年皆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

1921年,他与张发奎、叶挺一起担任孙中山三个警卫营的营长,多次完成护送孙中山任务。

陈炯明叛变后,他与叶挺分别坚守总统府前后门,并将宋庆龄转移到安全地方,在永丰舰上守卫孙中山。

后又多次受孙中山指派完成军事任务。

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

1926年北伐时,薛岳率部攻到上海时,周恩来抓住时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薛岳不顾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反对,把军队开进闸北,配合工人作战,共同攻占了上海市区。

蒋介石认为薛岳不可靠,要求第一师调离上海,薛岳找到上海的中共,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但没得到采纳。

此后先后投靠李济深、张发奎、汪精卫,几度反蒋。中原大战,参加联军对蒋作战。

1933年,被蒋启用,参与“围剿”红军,未取得实质性胜利,但帮蒋介石在西南扩充了势力。

一代抗战名将

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四次长沙会战,给日军以重创。

实际上,在台儿庄战役后的兰封战役,如果不是由于蒋介石嫡系将领违反军令撤退,他本可歼灭土肥原一个师团!

解放战争初期,在宿北战役、莱芜战役中战败,改任总统府“参军长”,在战场上基本消失。

抗战中表现出色、解放战争拉垮的原因:

一、抗战战略的改变。

抗战中后期,国军吸取了教训,改变了策略。不再坚守大城市,在更大范围依托有利地形作战,这是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胜利的前提。

而在解放战争,他没有对付我军运动战的经验。

实际上,这也是他在红军时期鲜有亮点的原因。

二、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的积累,也有抗战初与日军作战的教训。

据说,他在淞沪战役大溃败中,只身越过了几条河才逃了回来。

教训提升了他指挥能力,他的“天炉战法”就是依托复杂地形的战术创新。

三、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

一是抗战是民族大义,能够凝聚军心。而解放战争正义在我,士气自然不同。

二是蒋为抗战搁置了对薛岳早年反对他的芥蒂,资源支持得到保证。同时,抗战中国民党内部派系摩擦小。

解放战争国军派系矛盾加大,他被追责,实为派系斗争牺牲品。

当然,也不能否认薛岳将军的个人军事特质和巨大贡献。

他是为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爱国将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