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翻阅头条时,无意之中看到一篇关于对联欣赏的文章,作者与我是“互相关注”的网友“金聊斋”。文末还附了他最近创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勤走动,亲情方能愈紧愈盛”,下联是“常学习,脑洞必然全收全开。”
作者还谦虚地发出真诚的邀请:“晨起急就文,师友们指正。”
看到网友“金聊斋”这么一说,忆起多日与他没有互动了,想趁机与他交流一下。
于是再次粗略地阅读了他的文章,最终我的目光落在这副对联上,从直感上,觉得有什么话可说。
稍微思考了几分钟,我提手评论道:“我提几句意见:用‘愈紧’来表达亲情,似乎有点生硬,多少给人以一种‘紧张’之感,不如用‘愈近’或‘愈密’更贴切一些。我是胡说,金老不必当回事。”
作者“金聊斋”对我回复到:“您说得太好了!一字师啊!!!”

什么“一字师”!面对他短短回复里的4个感叹号,我无限惭愧。坦白而言,我对对联是个十足的门外汉,根本不曾认真研究过与对联相关的知识。我的评述,只是从语言角度,谈一点用词准确性的问题而已。
既然“金聊斋”这么客气,作为回报,我愿不揣浅薄,就这副对联的用语方面再啰嗦几句。
不妨把这副对联重抄一遍:
“勤走动,亲情方能愈紧愈盛;常学习,脑洞全收全开。”
首先我要说的是,汉语中有一个复合词“紧密”,“紧”和“密”词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在语感上有差别。表达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可以用“密”,不可用“紧”。用“紧”至少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
“金聊斋”在说亲情时用“愈紧”来表达,可能源于“紧密”一词,以为“紧”与“密”可以互换。
换言之,用“愈密”可以,用“愈紧”却不妥。
概言之,“愈紧”用在此处过于勉强了,这里的“紧”不免使人很容易联想到“紧张”,这与本意大相径庭,所以要换作“愈近”或“愈密”。

除此之外,“脑洞全收全开”中的“收”字,运用也不够得当。
人们常说“脑洞大开”,没有人说过脑洞“大收”之类的。用“收”来形容脑洞,不合逻辑,因为脑洞一旦开了,怎么可能再“收”或“合”呢?
事实是,脑洞开启后,既“收”不了,也“合”不了,换言之,关闭不了。
有些时候,有“开”却没有“合”,这也是一种逻辑。至于是什么逻辑,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暂且说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