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习惯了城市里的高楼林立,再回过头来看过去那些老房子,游廊相连,檐下相通,在砖瓦间好像窥见了当时的故事。
廿四间头民居通常是由多组建筑组合成一座院落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用于居住,还具备社交和文化交流等功能。
张狮岩是一代建桥大师,位于杭坪镇茶山村的廿四间头就是他的故居。前厅后堂和左右厢房各三间,加上四个角落也各有三间,组成了这一座拥有二十四间房子的大院落。
浦南宋溪村的这座廿四间头要相对更热闹一些。柱子与柱子之间系着一根绳子挂上了衣服,一捆捆腌咸菜的原料整齐地排在老青石板上晾晒,鞋子搭着台阶晒暖和,这座廿四间头充满了烟火气。
据说这座廿四间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规整的前厅后堂和左右厢房,加上角落里的居头,这是一个标准的廿四间头民居。原屋主的三个儿子分家之后,慢慢在原有的二十四间民居的格局上进行了扩建,如今的廿四间头依然保留完整,修缮保护之后的老房子也住进了新的人。住在这里的人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搬个椅子坐在游廊下晒晒太阳,看着从旁边天井里伸出来的柚子树遮住一侧的围墙,和隔壁屋的邻居唠上两句。这座院落好像一点没变。如果不是窥见远处的高楼,很难相信这种平谈热闹的群居生活不是百年前,而是现在。
孝门村位于浦江县郑宅镇东部,村西青萝山古木参天,村北潺潺嵩溪水蜿蜒而来。在这里有着一座古朴别致的廿四间头——裕后堂。
裕后堂距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二进三开间的构造与前两个廿四间头截然不同,二层的游廊相连,方便了居住的人往来穿行,檐下的屋梁雕花精美,屋檐角落的两只石雕松鼠活灵活现,每一处都体现着这座院落主人的巧思。
浦江的老房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慢慢消失,像这样的廿四间头已寥寥无几。老房子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柱每一梁,都书写着历史变迁。也许现在的老房子已住人不多,但它们的故事依旧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