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时速128Km/h,50%偏置对撞。这是一场所谓“新旧势力”的硬碰硬,更是极端状况下,遵循不同造车理念的汽车产品正面切磋。至于结果,就藏在满地的碎片及变形的车身之中。
(文/曲面积分 图/来源网络)
一辆汽车,什么最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当下汽车行业的市场背景。
在科技以及政策的支持下,汽车行业开始大力推进电动化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整车OTA”等概念不断冲击着消费者对一辆汽车智能化程度的认知,随着新势力车企对于电动车智能化的大肆宣传,使得部分人以更激进的态度来对一辆“好汽车”进行定义。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忽视了,但相较于偏执的智能化,安全性永远不能被遗忘在角落里。
近期某媒体所做的ID.6 CROZZ与Model Y的一场对撞实验,印证了这个道理。
钢筋铁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彭!”
随着两辆电动车迎面相撞,整个实验车间发出巨大的声响。由于相对时速过大(128Km/h),剧烈的负值加速度让两车车尾高高翘起,随即车头部分覆盖件四散脱落,车内气囊也都瞬间弹出,现场一片狼藉。
本次实验想要探求的问题也很简单:作为当下汽车市场价格接近且热度较高的两款纯电动汽车,来自一汽-大众的ID.6 CROZZ与特斯拉的Model Y在极端状况下能不能保证乘客安全?或者进一步来说,谁更安全?
结果很快出来了。
首先是车身变形情况。ID.6 CROZZ的A柱变形很小,并且前后车门均可开启,地板几乎无变形;相比之下,Model Y的A柱明显变形,前车门无法开启,地板出现大量褶皱,门槛变形极为严重。
在溃缩吸能区,ID.6 CROZZ依据设计的方向溃缩,防火墙几乎无变形;作为对比,Model Y的溃缩则极不规律,且防火墙受损,向驾驶舱侵入严重。在最为敏感的电池区域,碰撞之后ID.6 CROZZ电池包完好,Model Y电池包扭曲严重。
在本次碰撞试验中,ID.6 CROZZ以其明显的优势完美胜出,凸显出了一汽-大众产品对安全性的追求,表现出了作为一个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心。
为了夯实这车辆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ID.6 CROZZ采用“钢+铝”混合式车身结构设计,融合了钢、铝材质各自的优势,同时,2000MPa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材也被首次运用到ID.6 CROZZ上,加强车身钢性的情况下为整车带来了更强的吸能保护。
硬核的车身硬度给一汽-大众ID.6 CROZZ车内乘客带来了更安全的防护。所以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当碰撞发生时,ID.6 CROZZ的核心位置并未发生明显变形,这就保证了车门能够顺利打开,车内人员可以快速逃生。
而当碰撞发生之后,发生了这么一幕:当系统检测到车身发生严重撞击时,ID.6 CROZZ SOS即刻自动建立联系,通知相关人员、部门,为救援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保障系统;作为对比的Model Y却无任何SOS反应。
尽管每个车主都不愿做最坏的打算,但最坏的情况发生时,相较于其他选手,ID.6 CROZZ是有更足的底气的。
将事故遏制在发生之前如果说被动安全系统是最后一道防线,那么在此之前,足够的主动安全配置则是我们避免触发“最后一道防线”的有力辅助。在这一方面,一汽-大众ID.6 CROZZ为其他车企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汽-大众ID.6 CROZZ搭载有IQ.Drive驾驶辅助系统,集成了30多项主动安全技术,包括车道保持系统、预碰撞安全系统(前方碰撞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以及自适应巡航系统等功能。
一汽-大众ID.6 CROZZ还可以通过多功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和交通状况,协助驾驶员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在必要时介入车辆速度和方向的辅助控制,来“弥补”车主可能的粗心。
此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一汽-大众ID.6 CROZZ也为安全做足了准备。比如IQ.Light矩阵LED大灯,可根据环境照明情况、车速、转向角度等因素适时自动调节光型,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优化照明效果,为夜间行车添加一份安全保障。
一汽-大众ID.6 CROZZ在安全性上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全方面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极致的安全,需要一点保守作为在安全方面有极深技术积淀的老牌车企,一汽-大众在电动化的进程中始终将安全性放在了极高的位置上。
所谓“极高的位置”在于将安全理念贯彻到极致,面对智能科技不夸大。尽管这可能意味着会被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贴上“滞后”的标签,但一汽-大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极致的安全,需要一点保守。
特斯拉一直是自动驾驶的强力推动者,高阶的自动驾驶被“很轻易”就大面积普及了,这对于销量市场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居高不下的事故率及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着实让人揪心。
而一汽-大众ID.6 CROZZ在产品设计中,使用实用科技,针对主动安全精准定位需求,在被动安全方面对消费者需求了解准确,达到了稳健而全面的安全。
说到底,之所以一汽-大众和特斯拉在碰撞后所产生的结果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家企业的两种不同造车理念。
一汽-大众ID.系列遵循的是“木桶理念”,由于目标人群定位在稳健务实的中产家庭用户,它强调以安全品质为核心,因此智能科技的搭载相对克制,追求的是均衡与可靠。
相较之下,特斯拉则更倾向于“长板理念”。它更倾向于通过以算法优势抢占自动驾驶新赛道,以智能驾驶为核心,其他各项短板补强。正因如此,从车型整体的品质来看,特斯拉则相对没有那么突出。
这是两条不同的路,虽然没有对错之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有高下之判。我相信此次对撞实验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总结一辆车是否安全,不在于它有多“智能”,而是看这辆车在制造的过程中,所秉持的安全理念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严格的设计标准,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技术积淀。
安全性与智能化不同,尽管后者可以为前者服务,在某些方面我们也能够宽容智能化的偶尔“不智能”,但在安全性方面,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将安全性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创造出为用户负责的汽车产品,一汽-大众ID.6 CROZZ为当今汽车行业的众多企业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