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为什么穷吗?我来告诉你。
199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了一场由500位富豪和政治家组成的精英会议。会议认为,全球化的发展将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阶层矛盾激烈增加。如何让穷人安分守己?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只需要像喂婴儿奶嘴一样,为穷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娱乐就行了。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现实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当你想认认真真做点正事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因素干扰你。学习没一会,你心痒难耐,想打两把游戏,然后一打就是两小时。工作刚开展,你又忍不住点开某短视频,然后一刷就是老半天。其实,这些“奶头乐”的背后,都是多巴胺陷阱。多巴胺是一种神经质,它能够给人带来及时的爽感,但同时它又像一款廉价的毒药,让你在快乐中不断沉沦。相反,内啡肽需要人克服本能,才能艰难获得,但一旦拥有,你就会享受到自我提升的巨大满足。这个社会最残忍之处在于,穷人都沉浸在多巴胺的爽感中,而富人却在逼自己追逐内啡肽。
废掉一个人的所有事物当中,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些让人无法察觉的诱惑。它会缓慢侵蚀你的思想,蚕食掉你有价值的东西,最后把你完全颠覆,成为一个废人。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那些眼花缭乱的短视频、直播游戏,会让你不断地分泌多巴胺,一时分泌一时爽,一直分泌一直爽。当欲望被劫持,大脑不断受到刺激,你就会不自觉成瘾,不知不觉中,也会忽略了时间的流逝,渐渐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当你把时间都用在享乐上时,你就永远不会再想着改变当下的生活,久而久之,你就注定陷入贫穷的困境之中,难以翻身。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了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阶层,他们的闲暇娱乐越喜欢采用补充型方式,比如阅读、学习、运动。而越是底层的穷人,他们越喜欢采用消耗型方式为自己提供快乐,比如打麻将,玩游戏,看肥皂剧。不同的娱乐方式造就了命运的天差地别。
因为富人明白,多巴胺的爽感太廉价了。如果你沉迷在低级快乐之中,再多的财富也会在一次次的舒适里消耗殆尽。相反,获得内啡肽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强者要的就是征服。你只有一次次的逼自己去做那些令你痛苦的事,去做枯燥但是有价值的事。如此,你才能将财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过上如鱼得水的生活。
如何追逐内啡肽,改变现有的困境?
三个建议送给你:
一、忍别人之不能忍。身处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及时的快感中沉沦。但其实,只要你能比别人多忍耐一点,差距就会拉大一点。为了避免平庸,一定要拒绝拉着你走向平庸的那些诱惑。
二、狠别人之不能狠。那些能让你分泌内啡肽的事情,过程从来不会太轻松。这个世界哪有什么轻而易举的成功,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人生的路就是这样,你对自己狠一点,生活才能对你好一点。
三、成别人之不能成。这个世界凡是那些让人堕落的事情,反馈机制都特别快。看10秒钟的抖音段子,你就能笑到抽筋。吃几口甜品零食,你就能觉得无比满足。打两把游戏,你就能意淫出战胜世界的征服感。但这种愉悦会让人逐渐沉沦,最终一事无成。相反,所有上进牛逼的事情,反馈机制全都是非常非常慢的。凡事不坚持,就尝不到内啡肽带来的甜头,咬牙多挺一会,遇事多扛一阵,命运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人在天赋上差距并不大,但最终的成就却相去甚远,除了境遇、运气等,最根本在于有些人走在了追求多巴胺的路上,而有些人却选择了内啡肽。在多巴胺带来的快乐中沉沦,那最终回报你的只会是生活中的苦。在内啡肽带来的痛苦中修炼,那最终回报你的必然是生活赐予的甜。永远记住,不要让那些低级的快乐拖垮你的人生,更不要在温水般的生活里变成一只熟透的青蛙。
具备了主观条件不等于就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成功没有那么简单。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但通过自己可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你会霍家拳嘛?
忘撕葱追求的是什么?当老赖的多巴胺?追网红的内啡呔?
杨白劳沉迷多巴胺? 黄世仁追求内啡肽?
有钱人追求的多巴胺你想象不到
抖音就是多巴胺